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伟生专利>正文

多功能组合杯盖及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698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组合杯盖及杯子,包括上盖、隔离体及管体,上盖翻转设置于隔离体上,管体设置于隔离体远离上盖的一端上,隔离体上开设有泄压孔和通水孔,泄压孔用于释放杯子内的气压,通水孔用于泄压后导出杯子中的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杯盖上设置细小针孔状的泄气孔,让杯内压力以汽雾状泄出,避免开水喷出造成人体烫伤的危害,方便用户对杯子的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隔离体,可以实现结构完全密封,避免出现组合杯盖结构漏水的问题。还可以实现泄气泄压和注水分段控制;同时该导通件具有复位功能,保证开关处在常闭状态,确保开关状态明晰,避免操作失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管体,与隔离体、杯盖合为一个小饮水杯,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组合杯盖及杯子
本技术涉及杯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组合杯盖及杯子。
技术介绍
杯子,(一种专门盛水的器皿)从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来饮酒或饮茶。在古代喝茶的杯子被称为盖碗。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径与杯高近乎相等。有平底、圈足或高足。考古资料表明最早的杯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无论是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还是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见有陶制杯的存在,这一时期杯型最为奇特多样:带耳的有单耳或双耳杯、带足的多为锥形、三足杯、觚形杯、高柄杯等等,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可以分为玻璃杯、塑料杯、陶瓷杯、木杯等。然而,现有的杯子中,当杯子中盛装了开水,拧紧杯盖后则会使得密闭的杯体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得杯体内的气压增大。当需要进行倒水泡茶的时候,在开启注水孔时,杯体内的开水受到气压的挤压后,会形成水柱,从注水孔中喷射出来,而造成人体烫伤,不方便对杯子的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功能组合杯盖及杯子,通过在杯盖上设置细小针孔状的泄压孔,让杯内压力以汽雾状泄出,避免开水喷出造成人体烫伤的危害,方便用户安全使用杯子。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组合杯盖,用于安装在杯子上,包括:上盖、隔离体及管体,所述上盖翻转设置于所述隔离体上,所述管体设置于所述隔离体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上,所述隔离体上开设有泄压孔和通水孔,所述泄压孔用于释放杯子内的高温气压,所述通水孔用于泄压后导出杯子中的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体的材料采用陶瓷材料、玻璃材料或不锈钢材质,但不限于以上材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体包括固定件及导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上盖和所述管体之间,并且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第一过水通孔及第一泄压孔,所述导通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通过操作导通件以使所述第一泄压孔和所述管体连通,或者以使所述第一过水通孔和所述管体连通,或者以使所述固定件和所述管体处于不导通状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通件包括旋转板及限位拨把,所述旋转板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限位拨把设置于所述旋转板上,所述旋转板上开设有第二过水通孔和第二泄压孔,所述旋转板经所述限位拨把转动后可使所述第二泄压孔与所述第一泄压孔连通,或者所述旋转板经所述限位拨把转动后以使所述第二过水通孔与所述第一过水通孔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通件包括推动板及按压块,所述推动板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按压块设置于所述推动板上,所述推动板上开设有第三过水通孔和第三泄压孔,所述推动板经所述按压块按压后可使所述第三泄压孔与所述第一泄压孔连通,或者所述推动板经所述按压块按压后以使所述第三过水通孔与所述第一过水通孔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通件包括转动轴及转动把手,所述转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转动把手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上开设有第四过水通孔和第四泄压孔,所述转动轴经所述转动把手转动后可使所述第四泄压孔与所述第一泄压孔连通,或者所述转动轴经所述转动把手转动后以使所述第四过水通孔与所述第一过水通孔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组合杯盖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隔离体上,所述限位件用于对导通件进行限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组合杯盖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设置于所述隔离体上,所述复位件用于以使导通件恢复常闭状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具有两端开口,并且所述管体包括玻璃管及变温变色套,所述变温变色套套置于所述玻璃管体外,所述变温变色套用于通过温度变化引起颜色变化,以不同颜色显示不同的水温。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杯子,包括以上所述的多功能组合杯盖,还包括分离结构和杯体,所述分离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管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杯体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分离结构远离所述管体的一端上。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为一种多功能组合杯盖及杯子,通过在杯盖上设置细小针孔状的泄气孔,让杯内压力以汽雾状泄出,避免开水喷出造成人体烫伤的危害,方便用户安全使用杯子。2、本技术通过设置隔离体,可以实现结构完全密封,避免出现结构性漏水的问题。并且通过设置导通件,可以实现泄气泄压和导水分段控制;同时在隔离体上设置复位件,使得该导通件具有复位功能,保证开关处在常闭状态,确保开关状态明晰,避免操作失误。3、本技术的隔离体均可以避免在临水界面采用塑料材质,使得接触开水茶水的杯盖部位实现无塑料污染,避免使用塑料,确保了使用者的健康。4、本技术的杯盖可以实现杯与盖兼用,即能安全单手操控直接饮用,又可变为独立小杯,便于将茶水开水晾至安全饮用温度后饮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便于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组合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多功能组合杯盖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一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多功能组合杯盖的导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多功能组合杯盖的固定件和导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另一视角的导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的多功能组合杯盖的固定件和导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另一视角的导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多功能组合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杯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一种多功能组合杯盖,用于安装在杯子上,包括:上盖110、隔离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组合杯盖,用于安装在杯子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隔离体及管体,所述上盖翻转设置于所述隔离体上,所述管体设置于所述隔离体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上,所述隔离体上开设有泄压孔和通水孔,所述泄压孔用于释放杯子内的高温气压,所述通水孔用于泄压后导出杯子中的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组合杯盖,用于安装在杯子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隔离体及管体,所述上盖翻转设置于所述隔离体上,所述管体设置于所述隔离体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上,所述隔离体上开设有泄压孔和通水孔,所述泄压孔用于释放杯子内的高温气压,所述通水孔用于泄压后导出杯子中的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组合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体的材料采用陶瓷材料、玻璃材料或不锈钢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组合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体包括固定件及导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上盖和所述管体之间,并且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第一过水通孔及第一泄压孔,所述导通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通过操作导通件以使所述第一泄压孔和所述管体连通,或者以使所述第一过水通孔和所述管体连通,或者以使所述固定件和所述管体处于不导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组合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件包括旋转板及限位拨把,所述旋转板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限位拨把设置于所述旋转板上,所述旋转板上开设有第二过水通孔和第二泄压孔,所述旋转板经所述限位拨把转动后可使所述第二泄压孔与所述第一泄压孔连通,或者所述旋转板经所述限位拨把转动后以使所述第二过水通孔与所述第一过水通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组合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件包括推动板及按压块,所述推动板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按压块设置于所述推动板上,所述推动板上开设有第三过水通孔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生
申请(专利权)人:吴伟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