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动床的新型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68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床的新型床垫,包括:床垫主体,包裹于床垫主体外侧的弹性保护套。所述床垫主体包括:拼接海绵层,连接于所述拼接海绵层靠近所述电动床一侧的底部海绵层,其靠近所述电动床的床板活动关节处设置有叶片支撑部。所述拼接海绵层包括:空心海绵柱体;堆叠于所述空心海绵柱体内的条状海绵层。采用拼接海绵层和底部海绵层的结合,将条状海绵层堆叠于空心海绵柱体内,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不同参数的条状海绵层的组合搭配,从而实现提升舒适度和实用性。采用在底部海绵层设置叶片支撑部,提升了床垫和电动床的贴合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动床的新型床垫
本技术涉及床垫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床的新型床垫。
技术介绍
电动床可电动控制床板头部或脚部高度,并自由调节床板弯曲程度的床架,分为排骨架和床板式两大类,排骨架称为欧式电动床,而床板式称为美式电动床。目前,现有市场上电动床上使用的床垫的舒适度不高,尤其在电动床的床板活动关节处,床垫与电动床的结合度不高,导致降低了电动床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床的新型床垫,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电动床的新型床垫,包括:床垫主体,其包括:拼接海绵层,其包括:空心海绵柱体;堆叠于所述空心海绵柱体内的条状海绵层;连接于所述拼接海绵层靠近所述电动床一侧的底部海绵层,其靠近所述电动床的床板活动关节处设置有叶片支撑部;包裹于床垫主体外侧的弹性保护套。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条状海绵层包括:上下堆叠于所述空心海绵柱体内靠近所述电动床首端的第一海绵部;拼接堆叠于所述空心海绵柱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海绵部一侧的第二海绵部。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叶片支撑部上设置有:沿所述电动床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长方形通槽;连通于所述通槽靠近中部海绵层一端的圆形通孔。作为进一步改进的,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床垫主体远离所述电动床一侧的顶部海绵层,所述弹性保护套上设置有用于包裹所述顶部海绵层的隔层。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顶部海绵层上间隔设置有透气孔。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拼接海绵层的厚度为90mm~110mm。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底部海绵层的厚度为95mm~115mm。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通槽的宽度为10mm~17mm,高度为50mm~65mm,相邻所述通槽的距离为55mm~70mm。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顶部海绵层的厚度为25mm~4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拼接海绵层和底部海绵层的结合,将条状海绵层堆叠于空心海绵柱体内,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不同参数的条状海绵层的组合搭配,从而实现提升舒适度和实用性。采用在底部海绵层设置叶片支撑部,提升了床垫和电动床的贴合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床和床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床垫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床垫主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叶片支撑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床垫主体11.拼接海绵层111.空心海绵柱体112.条状海绵层1121.第一海绵部1122.第二海绵部12.底部海绵层121.叶片支撑部1211.通槽1212.通孔2.弹性保护套21.隔层3.顶部海绵层31.透气孔4.电动床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电动床的新型床垫,包括:床垫主体1,包裹于床垫主体1外侧的弹性保护套2。所述床垫主体1包括:拼接海绵层11,连接于所述拼接海绵层11靠近所述电动床4一侧的底部海绵层12,其靠近所述电动床4的床板活动关节处设置有叶片支撑部121。所述拼接海绵层11包括:空心海绵柱体111;堆叠于所述空心海绵柱体111内的条状海绵层112。采用拼接海绵层11和底部海绵层12的结合,将条状海绵层112堆叠于空心海绵柱体111内,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不同参数的条状海绵层112的组合搭配,从而实现提升舒适度和实用性。采用在底部海绵层12设置叶片支撑部121,提升了床垫和电动床4的贴合度。参照图2至图3所示,所述条状海绵层112包括:上下堆叠于所述空心海绵柱体111内靠近所述电动床4首端的第一海绵部1121;拼接堆叠于所述空心海绵柱体11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海绵部1121一侧的第二海绵部1122。实现厂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不同硬度、不同密度的第一海绵部1121和第二海绵部1122的组合搭配,满足不同用户群的适用范围。参照图3至图4所示,所述叶片支撑部121上设置有:沿所述电动床4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长方形通槽1211;连通于所述通槽1211靠近中部海绵层一端的圆形通孔1212。所述叶片支撑部121的设置使得当电动床4的活动床板进行转动时,本技术在床板活动关节处可以更好地进行相对应的弯曲形变,提升本技术与所述电动床4的贴合度。所述通槽1211将部分底部海绵层12分隔成叶片状,圆形通孔1212的设置则避免叶片支撑部121展开时通槽1211处的海绵裂开。参照图2所示,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床垫主体1远离所述电动床4一侧的顶部海绵层3,所述弹性保护套2上设置有用于包裹所述顶部海绵层3的隔层21。所述顶部海绵层3上间隔设置有透气孔31,提升了本技术的舒适度。所述拼接海绵层11的厚度为90mm~110mm。所述底部海绵层12的厚度为95mm~115mm。所述通槽1211的宽度为10mm~17mm,高度为50mm~65mm,相邻所述通槽1211的距离为55mm~70mm。所述顶部海绵层3的厚度为25mm~40mm。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动床的新型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n床垫主体,其包括:/n拼接海绵层,其包括:/n空心海绵柱体;/n堆叠于所述空心海绵柱体内的条状海绵层;/n连接于所述拼接海绵层靠近所述电动床一侧的底部海绵层,其靠近所述电动床的床板活动关节处设置有叶片支撑部;/n包裹于床垫主体外侧的弹性保护套。/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14 CN 20202007804131.一种用于电动床的新型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垫主体,其包括:
拼接海绵层,其包括:
空心海绵柱体;
堆叠于所述空心海绵柱体内的条状海绵层;
连接于所述拼接海绵层靠近所述电动床一侧的底部海绵层,其靠近所述电动床的床板活动关节处设置有叶片支撑部;
包裹于床垫主体外侧的弹性保护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床的新型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海绵层包括:
上下堆叠于所述空心海绵柱体内靠近所述电动床首端的第一海绵部;
拼接堆叠于所述空心海绵柱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海绵部一侧的第二海绵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床的新型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支撑部上设置有:
沿所述电动床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长方形通槽;
连通于所述通槽靠近中部海绵层一端的圆形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景
申请(专利权)人:舒榻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