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6410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8:05
热交换器具备:多个扁平管,相互在上下方向上并列;连接部,形成有供多个扁平管的一端分别连接的多个连接空间;以及制冷剂分配器,分别与多个连接空间连接,多个扁平管分别具有配置于上风侧的第一侧端部和配置于下风侧的第二侧端部,并且以第一侧端部的高度位置低于第二侧端部的高度位置的方式倾斜,多个连接空间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多个连接空间各自的下表面具有配置于上风侧的第一区域和配置于下风侧的第二区域,并且以第一区域的高度位置低于第二区域的高度位置的方式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多个扁平管的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备上风热交换器单元、下风热交换器单元、以及与上风热交换器单元和下风热交换器单元的端部邻接地设置的连接单元。连接单元具有使上风热交换器单元的n根扁平管的端部与下风热交换器单元的n根扁平管的端部一对一地连通的n个连通路。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在各扁平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均匀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554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扁平管具有在该扁平管的宽度方向上并列的多个流体通路。在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器中,在各扁平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被均匀化,因此在各扁平管中在多个流体通路中分别流动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也被均匀化。然而,存在即使在各扁平管中在多个流体通路中分别流动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被均匀化,也未必能提高热交换器性能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热交换器性能的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具备:多个扁平管,分别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而相互在上下方向上并列,使制冷剂流通;连接部,形成有供所述多个扁平管的一端分别连接的多个连接空间;以及制冷剂分配器,与所述多个连接空间分别连接,所述多个扁平管分别具有配置于上风侧的第一侧端部、配置于下风侧的第二侧端部、以及并列于所述第一侧端部与所述第二侧端部之间的多个制冷剂通路,并且以所述第一侧端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低于所述第二侧端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的方式倾斜,所述多个连接空间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所述多个连接空间各自的下表面具有配置于上风侧的第一区域和配置于下风侧的第二区域,并且以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低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的方式倾斜。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由制冷剂分配器分配到连接空间的制冷剂流入扁平管的多个制冷剂通路时,越是接近第一侧端部的制冷剂通路,越能够使液体的比率高的制冷剂流入。由此,能够使液体的比率高的制冷剂在制冷剂与空气之间的热传递率高的第一侧端部附近的制冷剂通路中流通,因此能够使液体制冷剂积极地蒸发。因此,能够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扁平管10的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扁平管10与连接部30的连接构造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3的IV-IV截面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的连接空间37的状态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是进行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的空气热交换器,至少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在图1中,用空心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方向。如图1所示,热交换器具有使制冷剂流通的多个扁平管10、与多个扁平管10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连接的连接部30、以及将从外部流入的制冷剂经由连接部30向多个扁平管10分配的制冷剂分配器40。多个扁平管10分别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多个扁平管10相互在上下方向上并列。在多个扁平管10中的相邻的两个扁平管10之间形成有成为空气的流路的间隙11。也可以在相邻的两个扁平管10之间设置传热翅片。虽未图示,但在多个扁平管10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连接有集管集合管。在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的蒸发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制冷剂从扁平管10的上述一端朝向上述另一端流动。在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的冷凝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制冷剂从扁平管10的上述另一端朝向上述一端流动。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扁平管10的结构的剖视图。在图2中,示出了与扁平管1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如图2所示,扁平管10具有长圆形状等在一个方向上扁平的截面形状。扁平管10具有第一侧端部10a、第二侧端部10b以及一对平坦面10c、10d。在图2所示的截面中,第一侧端部10a与平坦面10c的一方的端部和平坦面10d的一方的端部连接。在该截面中,第二侧端部10b与平坦面10c的另一方的端部和平坦面10d的另一方的端部连接。第一侧端部10a是在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动中配置于上风侧即前缘侧的侧端部。第二侧端部10b是在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动中配置于下风侧即后缘侧的侧端部。以下,有时将与扁平管10的延伸方向垂直且沿着平坦面10c、10d的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称为扁平管10的长径方向。扁平管10具有沿长径方向排列在第一侧端部10a与第二侧端部10b之间的多个制冷剂通路12。多个制冷剂通路12分别形成为与扁平管10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返回图1,多个扁平管10分别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设置,以使配置于上风侧的第一侧端部10a的高度位置低于配置于下风侧的第二侧端部10b的高度位置。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扁平管10与连接部30的连接构造的剖视图。在图3中,示出了与扁平管10的延伸方向平行且与扁平管10的长径方向垂直的截面。如图1及图3所示,连接部30具有分别与扁平管10的延伸方向垂直地配置的第一板状构件31、第二板状构件32及第三板状构件33层叠而成的结构。第一板状构件31、第二板状构件32及第三板状构件33均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长的长方形平板状的形状。在第一板状构件31形成有供多个扁平管10的一端嵌入并固定的多个第一贯通孔34。多个第一贯通孔34在上下方向上并列设置。第一贯通孔34与扁平管10的外周形状同样地具有扁平的开口形状,向仿照扁平管10的倾斜的方向倾斜。第一贯通孔34的开口端通过钎焊等与扁平管10的外周面遍及整周地接合。在第二板状构件32形成有多个第二贯通孔35。多个第二贯通孔35在上下方向上并列设置,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第二贯通孔35与扁平管10的外周形状同样地具有扁平的开口形状。第二贯通孔35的开口面积与第一贯通孔34的开口面积相同或比其大。当与扁平管10的延伸方向平行地观察时,第二贯通孔35的开口端位于比扁平管10的外周面靠外侧的位置。在第二贯通孔35的内部形成连接空间37。扁平管10的一端贯通第一贯通孔34而到达第二贯通孔35。由此,位于扁平管10的一端的前端部10e面向连接空间37。即,扁平管10的一端与连接空间37直接连接。连接空间37与连接于该连接空间37的扁平管10的多个制冷剂通路12连通。在第三板状构件33形成有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其中,具备:/n多个扁平管,分别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且相互在上下方向上并列,使制冷剂流通;/n连接部,形成有供所述多个扁平管的一端分别连接的多个连接空间;以及/n制冷剂分配器,与所述多个连接空间分别连接,/n所述多个扁平管分别具有配置于上风侧的第一侧端部、配置于下风侧的第二侧端部、以及并列于所述第一侧端部与所述第二侧端部之间的多个制冷剂通路,并且以所述第一侧端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低于所述第二侧端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的方式倾斜,/n所述多个连接空间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n所述多个连接空间各自的下表面具有配置于上风侧的第一区域和配置于下风侧的第二区域,并且以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低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的方式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热交换器,其中,具备:
多个扁平管,分别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且相互在上下方向上并列,使制冷剂流通;
连接部,形成有供所述多个扁平管的一端分别连接的多个连接空间;以及
制冷剂分配器,与所述多个连接空间分别连接,
所述多个扁平管分别具有配置于上风侧的第一侧端部、配置于下风侧的第二侧端部、以及并列于所述第一侧端部与所述第二侧端部之间的多个制冷剂通路,并且以所述第一侧端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低于所述第二侧端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位置的方式倾斜,
所述多个连接空间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相互隔开,
所述多个连接空间各自的下表面具有配置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井上真哉赤岩良太前田刚志望月厚志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