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颗粒、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626363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8:03
一种中空颗粒,其为具有由至少一个以上的层形成的壳且平均粒径为10~150nm的中空颗粒,利用ATR‑FTIR对前述中空颗粒进行测定而得到的红外线吸收光谱的908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中空颗粒、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空颗粒、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调整中空颗粒中的环氧基残留量而得到的、即使添加至树脂等中时也难以发生变形的中空颗粒、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在内部具有空隙的颗粒通过在其空隙中内置各种物质而用作微囊颗粒。此外,这些在内部具有空隙的颗粒也被称为中空颗粒,其被用作光散射材料、低反射材料、绝热材料、低介电常数材料等。这些材料通过例如添加至热固化性、热塑性的树脂中并成形为板状或者添加至紫外线固化性的树脂中并制成膜状而用作光散射薄膜、低反射薄膜、绝热薄膜、低介电常数薄膜等。但是,将中空颗粒添加至热固化性、热塑性的树脂中并成形时,添加至紫外线固化性的树脂中并制成膜状时,存在成形物的机械强度、尤其是表面的耐划伤性降低的问题。日本特开2010-084017号公报(专利文献1)和日本特开2010-084018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技术。这些专利文献中记载了用烷氧基硅烷进行表面处理后,进一步用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团的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而得的中空颗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空颗粒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具有由至少一个以上的层形成的壳且平均粒径为10~150nm的中空颗粒的方法,其具有如下工序:/n使至少1种以上的具有环氧基或氧杂环丁基的自由基反应性单体发生反应的工序;以及/n利用至少1种以上的水溶性胺系化合物,反应至未反应的环氧基残留量达到0.9毫摩尔/g以下为止的工序。/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14 JP 2018-047048;20180831 JP 2018-1634591.一种中空颗粒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具有由至少一个以上的层形成的壳且平均粒径为10~150nm的中空颗粒的方法,其具有如下工序:
使至少1种以上的具有环氧基或氧杂环丁基的自由基反应性单体发生反应的工序;以及
利用至少1种以上的水溶性胺系化合物,反应至未反应的环氧基残留量达到0.9毫摩尔/g以下为止的工序。


2.一种中空颗粒,其为具有由至少一个以上的层形成的壳且平均粒径为10~150nm的中空颗粒,
利用ATR-FTIR对所述中空颗粒进行测定而得到的红外线吸收光谱的908cm-1处的吸光度(A908)与1722cm-1处的吸光度(A1722)之比β(吸光度比β:A908/A1722)为0.1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空颗粒,其中,所述中空颗粒的中空率为35体积%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中空颗粒,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层含有氮原子和碳原子,中空颗粒的基于XPS的测定中的氮原子的存在比N与碳原子的存在比C满足0.01≤N/C≤0.2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颗粒,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层包含交联共聚物,该交联共聚物来自至少1种具有环氧基或氧杂环丁基的自由基反应性单体与至少1种水溶性胺系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颗粒,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以上的层包含共聚物,该共聚物来自至少1种具有环氧基或氧杂环丁基的自由基反应性单体与至少1种具有甲硅烷基的自由基反应性单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中空颗粒,其中,所述具有环氧基或氧杂环丁基的自由基反应性单体选自对缩水甘油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4-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3-乙基氧杂环丁烷-3-基)甲酯和(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内卓太野田百夏片山悠吾松浦春彦
申请(专利权)人: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