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突间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635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8:03
棘突间融合装置(1),包括:中心主体(10),其界定纵向方向(11)且被配置成插入于两个邻近棘突之间;近侧主体(30)和远侧主体(40),其相对于所述中心主体彼此相对且被配置成沿着所述纵向方向朝向彼此相对地平移;一对近侧夹爪(21、22)和一对远侧夹爪(23、24),其相对于所述中心主体彼此相对且沿着所述纵向方向彼此间隔开,且具有通过铰链(21a、22a、23a、24a)连接到所述近侧主体或所述远侧主体的第一末端,并且还具有被配置成抵靠棘突对接的第二末端;所述近侧主体和远侧主体(30、40)的致动系统(50),其被配置成被经皮致动以造成所述夹爪围绕所述近侧主体和所述远侧主体的相对平移和旋转,以便从所述夹爪的关闭配置移动到打开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棘突间融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椎间假体的领域,并且确切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置,所述装置被配置成经皮植入于活体的邻近椎骨棘突之间,以便以不可移除的方式将椎骨彼此紧固,从而获得融合或脊柱融合。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棘突间融合装置和用于以微创方式将其引入的工具套件的系统。
技术介绍
用于棘突间融合的装置被设计成用于将脊柱的部分的邻近棘突以不可移除的方式彼此紧固。确切地说,已知被配置成通过经皮手术操作安放于棘突间间隙中的装置的使用,所述装置借助于被配置成抵靠棘突对接的多对侧翼来阻挡椎骨关节的相对移动。US8142479B2公开了一种装置,其包括被设计成用于经皮植入且具有外部螺旋带螺纹表面的中心主体,以便辅助其通过和引入于两个邻近棘突之间。装置还提供于被布置成容纳两对弯曲翼的凹部内,所述弯曲翼相对于装置的纵向轴线彼此相对,且被配置成从最小妨碍的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打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两对翼在凹部中,在所述第二打开位置中成对的翼被定位成抵靠两个相应邻近的棘突对接。然而,此装置从机械视点来看特别复杂,因为其需要使用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棘突间融合装置(1),其包括:/n-中心主体(10),其界定纵向方向(11)且被配置成插入于两个邻近棘突(100、110)之间;/n-近侧主体(30)和远侧主体(40),其相对于所述中心主体(10)彼此相对且被配置成沿着所述纵向方向(11)朝向彼此平移;/n-一对近侧夹爪(21、22)和一对远侧夹爪(23、24),其相对于所述中心主体(10)彼此相对,沿着所述纵向方向(11)彼此间隔开,且具有通过铰链(21a、22a、23a、24a)连接到所述近侧主体(30)和所述远侧主体(40)的第一末端以及被配置成抵靠所述棘突(100、110)对接的第二末端;/n-所述近侧主体和远侧主体(30、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3 IT 1020180000039731.一种棘突间融合装置(1),其包括:
-中心主体(10),其界定纵向方向(11)且被配置成插入于两个邻近棘突(100、110)之间;
-近侧主体(30)和远侧主体(40),其相对于所述中心主体(10)彼此相对且被配置成沿着所述纵向方向(11)朝向彼此平移;
-一对近侧夹爪(21、22)和一对远侧夹爪(23、24),其相对于所述中心主体(10)彼此相对,沿着所述纵向方向(11)彼此间隔开,且具有通过铰链(21a、22a、23a、24a)连接到所述近侧主体(30)和所述远侧主体(40)的第一末端以及被配置成抵靠所述棘突(100、110)对接的第二末端;
-所述近侧主体和远侧主体(30、40)的致动系统(50),其被配置成被经皮致动以造成所述相对平移且造成所述夹爪(21、22、23、24)围绕所述近侧主体和远侧主体(30、40)的旋转,使得所述夹爪(21、22、23、24)执行从关闭配置(A)到打开配置(B)的位移;
-连接杆(61、62、63、64),其将所述中心主体(10)连接到所述一对近侧夹爪(21、22)和所述一对远侧夹爪(23、24),所述连接杆(61、62、63、64)具有在所述中心主体(10)上的第一铰接点(61a、62a、63a、64a)和在相应夹爪(21、22、23、24)上的第二铰接点(61b、62b、63b、64b);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夹爪的所述关闭配置中,所述第二末端(21b、22b、23b、24b)分别被布置在距所述第一铰接点(61a、62a、63a、64a)的第一距离(X1)处和距相应中间铰链(61b、62b、63b、64b)的第二距离(X2)处,
其中所述第一距离(X1)短于所述第二距离(X2),使得当所述夹爪(21、22、23、24)从所述关闭配置(A)移动到所述打开配置(B)时,所述第二末端(21b、22b、23b、24b)基本上横向于所述纵向轴线移动,且使在所述夹爪的所述第二末端(21b、22b、23b、24b)与所述棘突(100、110)之间的生物组织的截留最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间融合装置(1),其中所述第一距离短于5mm,确切地说短于3mm,更确切地说短于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间融合装置(1),所述致动系统(50)包括被配置成围绕所述纵向方向(11)旋转的螺纹轴(50'),所述螺纹轴(50')在第一末端(51)处包括与所述近侧主体(30)相关联的头部(52),且在第二末端(53)处包括与所述远侧主体(40)相关联且被布置成与所述螺纹轴的所述第二末端(53)接合的远侧螺母元件(91),所述头部(52)和所述远侧螺母元件(91)被配置成分别在所述近侧主体(30)和远侧主体(40)上施加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11)且具有指向所述中心主体(10)的相反方向的力,以便通过所述螺纹轴(50')的旋转造成所述远侧主体(40)朝向所述近侧主体(30)的所述相对平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棘突间融合装置(1),其中与所述远侧主体(40)相关联的所述远侧螺母元件(91)选自由以下各项组成的群组:
-相对于所述中心主体(10)在所述远侧主体(40)外部的螺母元件(91);
-包括相对于所述中心主体(10)在所述远侧主体(40)外部的凸缘部分(95)的螺母元件(91),其包括具有被布置成与所述螺纹轴(50')接合的螺母部分(93')的延伸部分(93),所述延伸部分(93)具有与当从所述夹爪(21、22、23、24)的所述关闭配置变为所述打开配置时所述螺纹轴(50')的平移长度基本上相同的长度(L);
-集成于所述远侧主体(40)中的螺母元件(91);
-集成于所述远侧主体(40)中的包括延伸部分(93)的螺母元件(91),所述延伸部分具有被布置成与所述螺纹轴(50')接合的螺母部分(93'),所述延伸部分(93)具有与当从所述夹爪(21、22、23、24)的所述关闭配置变为所述打开配置时所述螺纹轴(50')的所述平移长度基本上相同的长度(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间融合装置(1),其中所述致动系统(50)包括被配置成围绕所述纵向方向(11)旋转的螺纹轴(50'),所述远侧主体(40)与远侧螺母元件(91)相关联,所述中心主体(10)与中心螺母元件(92)相关联,所述远侧螺母元件和中心螺母元件(91、92)被配置成沿着所述纵向方向(11)平移且通过所述螺纹轴(50')的旋转造成所述夹爪(21、22、23、24)执行从所述关闭配置到所述打开配置的所述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棘突间融合装置(1),其中所述螺纹轴(50')包括被配置成与所述中心螺母元件(92)接合的第一带螺纹部分(51)、被配置成与所述远侧螺母元件(91)接合的第二带螺纹部分(55),所述第一带螺纹部分(51)和第二带螺纹部分(55)的相应螺距(P)之间的比率等于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突间融合装置(1),其中所述铰链(21a、22a、23a、24a)以及所述第一铰接点(61a、62a、63a、64a)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博西奥L·费雷迪L·弗图纳G·加拉蒂R·瓦莱格
申请(专利权)人:科学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