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idelink中继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本申请涉及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sidelink(直通链路/旁链/侧行链路)中继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人们对高数据速率和用户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从而对传统蜂窝网络的系统容量和覆盖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公共安全、社交网络、近距离数据共享、本地广告等应用场景也使得人们对邻近服务(ProximityServices,ProSe)的需求逐渐增加。为了支持更广范围的通信应用和服务,基于sidelink(简称SL)的中继(relay)通信可以扩展覆盖和改善功耗,如应用于室内中继通信、智能农业、智能工厂、公共安全等。然而,由于5G/NR(NewRadio,新空口)的sidelink通信与4GLTE的sidelink通信机制存在较大差别,如帧结构、QoS(Qualityofservice,服务质量)处理、承载配置及建立等,基于LTE的sidelinkrelay方案并不适用于5G/NR系统,如何实现适用于5G/NR系统的sidelink中继通信是亟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idelink中继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UE到网络中继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继UE接收被源通信设备映射到所述源通信设备与中继UE之间的第一承载上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所述源通信设备包括远端UE或基站;/n中继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中继UE与目标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承载上,并传输给所述目标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目标通信设备对应地包括基站或远端UE。/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idelink中继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UE到网络中继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UE接收被源通信设备映射到所述源通信设备与中继UE之间的第一承载上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所述源通信设备包括远端UE或基站;
中继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中继UE与目标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承载上,并传输给所述目标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目标通信设备对应地包括基站或远端U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通信设备为远端UE,所述目标通信设备为基站;
中继UE接收被源通信设备映射到所述源通信设备与中继UE之间的第一承载上发送的数据包,包括:
中继UE接收远端UE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被所述远端UE基于设定映射关系从Uu承载映射到所述远端UE与所述中继UE之间的PC5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上传输给所述中继UE;
中继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中继UE与目标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承载上,并传输给所述目标通信设备,包括:
中继UE识别所述数据包所属的远端UE的Uu承载,并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中继承载上传输给所述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远端UE从Uu承载映射到所述远端UE与所述中继UE之间的PC5RLC承载上的方式,至少包括下述之一:
远端UE将Uu承载数据包映射到一一对应的PC5RLC承载上;
远端UE将Uu承载数据包映射和/或递交到适配层,经适配层处理后映射到PC5RLC承载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远端UE将Uu承载数据包映射和/或递交到适配层进行处理包括:
添加适配层包头,其中,所述适配层包头中至少包括下述之一:
远端UE的Uu承载标识或索引,中继转发指示,远端UE的Uu承载优先级,5G服务质量标识5QI,QoS流标识QFI。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继UE识别所述数据包所属的远端UE的Uu承载,包括:
中继UE通过从基站获取的或预定义的远端UE的Uu承载与PC5RLC承载的一一映射关系,或者通过适配层包头中包含的远端UE的Uu承载标识或索引,来识别所述数据包所属的远端UE的Uu承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继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中继UE与基站之间的中继承载上传输给所述基站的方式,至少包括下述之一:
中继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数据转发的中继UE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关联的UuRLC承载上传输;
中继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中继数据转发的中继Uu回传承载上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继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中继Uu回传承载上,包括:
中继UE适配层为所述数据包添加包头并映射到中继Uu回传承载,所述包头至少包括下述之一信息:远端UE标识,远端UEUu承载标识,PC5RLC承载标识,PC5RLC承载关联的逻辑信道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中继Uu回传承载的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之一:
中继UE基于基站配置或预配置或预定义的PC5RLC承载与中继Uu回传承载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映射到中继Uu回传承载;
中继UE基于PC5RLC承载的逻辑信道优先级映射到相同逻辑信道优先级的中继Uu回传承载;
中继UE基于接收的PC5适配层中包含的远端UEUu承载优先级映射到相同承载或逻辑信道优先级的中继Uu回传承载;
中继UE基于接收的PC5适配层包头中包含的5QI及基站配置或预配置的5QI与中继Uu回传承载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映射到中继Uu回传承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通信设备为基站,所述目标通信设备为远端UE;
中继UE接收被源通信设备映射到所述源通信设备与中继UE之间的第一承载上发送的数据包,包括:
中继UE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被所述基站从远端UE的Uu承载映射到所述基站与所述中继UE之间的中继承载上发送给所述中继UE;
中继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中继UE与目标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二承载上,并传输给所述目标通信设备,包括:
中继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中继UE与所述远端UE之间的PC5RLC承载上,发送给所述远端UE。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将远端UE的Uu承载映射到所述基站与所述中继UE之间的中继承载上的方式,至少包括下述之一:
基站将远端UE的Uu承载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数据转发的中继UEPDU会话关联的UuRLC承载;
基站将远端UE的Uu承载数据包递交到适配层处理,添加适配层包头,并映射到专用于数据转发的中继Uu回传承载,其中,适配层包头至少包括下述之一:远端UE标识,远端UE的Uu承载标识或索引,远端UE的Uu承载优先级,5QI,QoS流标识QFI,PC5RLC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继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中继UE与所述远端UE之间的PC5RLC承载上的方式,至少包括下述至少之一:
若PC5RLC承载为双向承载,则基于上行PC5RLC承载到中继Uu回传承载的映射关系进行反向映射;
基于基站配置或预配置或预定义的中继Uu回传承载与PC5RLC承载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映射到PC5RLC承载;
基于中继Uu回传承载的承载优先级或逻辑信道优先级,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同承载或逻辑信道优先级的PC5RLC承载;
中继UE基于适配层包头中的远端UE的Uu承载标识或索引或优先级信息,及基站配置或预配置或预定义的远端UE的Uu承载与PC5RLC承载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映射到PC5RLC承载;
中继UE基于适配层包头中的5QI或QFI,及基站配置或预配置或预定义的5QI或QFI与PC5RLC承载的优先级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映射到PC5RLC承载;
中继UE基于适配层包头中的PC5RLC承载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将数据包映射到PC5RLC承载;
中继UE将解析的Uu口的数据包递交到PC5接口适配层进行处理,添加适配层包头,并映射到PC5RLC承载传输;其中,适配层包头至少包括下述之一:远端UE的Uu承载标识或索引,远端UE的Uu承载优先级,5QI,QFI。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UE标识至少包括下述之一:
UE层2标识,部分UE层2标识,基站为远端UE配置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本地标识,中继UE为远端UE配置的本地标识。
13.一种sidelink中继通信方法,应用于UE到网络中继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UE向基站指示中继通信辅助信息;
中继UE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中继通信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中继通信配置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通信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中继通信指示,中继UE指示,中继类型,服务的远端UE信息,中继UE与远端UE之间的通信制式,中继UE支持的PC5通信制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通信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下述之一:中继Uu回传承载配置,PC5RLC承载配置,承载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中继Uu回传承载配置,至少包括下述之一:信令转发承载指示、数据转发承载指示、承载标识、RLC模式、RLC配置、逻辑信道标识、逻辑信道优先级、逻辑信道组标识、逻辑信道相关配置;
所述PC5RLC承载分为双向PC5RLC承载和单向PC5RLC承载,所述单向PC5RLC承载配置包括sidelink承载发送或接收的相关参数,所述双向PC5RLC承载配置至少包括下述之一:RLC确认模式或非确认模式,其他RLC及逻辑信道的相关配置信息;
所述承载映射关系,至少包括下述之一:中继Uu回传承载与PC5RLC承载的承载或逻辑信道标识映射,中继Uu回传承载与PC5RLC承载的承载或逻辑信道优先级映射,远端UE的Uu承载与PC5RLC承载的映射关系,5QI或QFI与PC5RLC承载或逻辑信道优先级的映射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继UE转发基站为远端UE配置的远端通信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远端通信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下述之一:Uu承载配置,PC5RLC承载配置,Uu承载与PC5RLC承载的映射关系;
所述Uu承载配置,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承载标识,QFI或5QI到Uu承载的映射,是否携带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包头,PDCP配置;
所述PC5RLC承载分为双向PC5RLC承载和单向PC5RLC承载,所述单向PC5RLC承载配置包括sidelink承载发送或接收的相关参数,所述双向PC5RLC承载配置至少包括下述之一:RLC确认模式或非确认模式,其他RLC及逻辑信道的相关配置信息;
所述Uu承载与PC5RLC承载的映射关系,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承载或逻辑信道标识映射,承载/逻辑信道优先级映射。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继UE向基站指示中继通信辅助信息之后,所述基站向访问和移动管理功能AMF实体指示或更新所述中继UE与远端UE的信息,至少包括下述之一:
远端UE层2标识,远端UE无线接入网NG应用协议标识RANNGAPID,中继UE层2标识,中继UERANNGAPID。
18.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继UE与远端UE之间为第一通信制式,中继UE与基站之间为第二通信制式,远端UE通过中继UE与基站建立RRC连接后,远端UE与基站之间为第二通信制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通信制式为LTE,第二通信制式为NR,远端UE的Uu承载为NRUu承载,PC5RLC承载为LTEPC5RLC承载,中继Uu回传承载为NRUu回传承载。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远端UENRUu承载与LTEPC5RLC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至少包括下述之一: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梦珍,陈琳,杜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