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存储介质及接收机技术

技术编号:2626242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8: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存储介质及接收机,该方法包括从预设本振频率集中选择一个本振信号作为初始本振信号对输入信号进行混频处理,以得到低中频信号,其中,低中频信号包括低中频有用信号和低中频干扰信号;判断低中频干扰信号与低中频有用信号的能量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比值;若低中频干扰信号与低中频有用信号的能量比值大于第一预设比值,则从预设本振频率集中选取另一本振信号作为当前本振信号,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提高低中频接收机的邻道选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存储介质及接收机
本申请涉及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存储介质及接收机。
技术介绍
零中频方案由于集成度高、体积小、成本低、功率消耗较低以及不需要镜像频率抑制滤波器等方面的优势,各公司都在采用零中频方案替代超外差方案,但是零中频方案也存在缺陷,如需要去除直流或者对信号I/Q不平衡度很敏感,从而导致阻塞性能变差,零中频方案阻塞性能大概比超外差方案差19dB,因此极易受到外部信号的干扰,这在实际应用中是不可接受的。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长期研发中发现,为了解决零中频方案存在的问题,可采用低中频方案,使得阻塞性能基本可以接近超外差方案,但是静态的低中频方案会使上邻道或下邻道的邻道选择性(ACS,AdjacentChannelSelectivity)指标下降24dB左右,这也是不可以接受的,故使用静态的低中频方案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现有技术中解决邻道选择性指标下降的问题的方法有,通过能量差值来判断出是否存在邻道干扰,再根据邻道干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切换低中频本振,但必须时刻保持接收的信道带宽包含本信号和两边的邻道干扰信号,虽然软件后端有滤波处理,但是一旦噪声从硬件进来,软件滤波达不到硬件滤波的效果,接收灵敏度指标会受到影响;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计算第一干扰和第二干扰来判断低中频的本振偏移方向,但刚开始时本振需要至少来回切换两到三次,才能确定低中频的本振落在哪一边,周期性地切换本振来更新保存的干扰数据,如果正处于呼叫状态则会带来周期性误码。>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存储介质及接收机,能够提高低中频接收机的邻道选择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预设本振频率集中选择一个本振信号作为初始本振信号对输入信号进行混频处理,以得到低中频信号,其中,低中频信号包括低中频有用信号和低中频干扰信号;判断低中频干扰信号与低中频有用信号的能量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比值;若低中频干扰信号与低中频有用信号的能量比值大于第一预设比值,则从预设本振频率集中选取另一本振信号作为当前本振信号,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低中频接收机,该低中频接收机包括互相连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通过上述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从预设本振频率集中选择一个本振信号作为初始本振信号对输入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得到包含低中频有用信号和低中频干扰信号的低中频信号;在低中频干扰信号与低中频有用信号的能量比值大于第一预设比值时,从预设本振频率集中选取另一本振信号作为当前本振信号,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再次进行判断,直至选择的本振信号能够使得生成的低中频干扰信号与低中频有用信号的能量比值满足要求,降低邻道干扰对有用信号的影响,提高低中频接收机的邻道选择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另一实施例中各信号的频谱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另一实施例中各信号的另一频谱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另一实施例中各信号的又一频谱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低中频接收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步骤11:从预设本振频率集中选择一个本振信号作为初始本振信号对输入信号进行混频处理,以得到低中频信号。该预设本振频率集包括至少两个本振信号,任意两个本振信号的频率不同,幅度和相位可以相同;低中频信号包括低中频有用信号和低中频干扰信号,可按照预设规则或按照随机选取原则从预设频率集中选择一个本振信号作为初始本振信号。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可利用天线接收输入信号,输入信号为高频信号,然后利用本地振荡器(LO,LocalOscillator)产生本振信号,再利用混频器将本振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下变频,从而得到低中频信号。步骤12:判断低中频干扰信号与低中频有用信号的能量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比值。为了判断低中频干扰信号对低中频有用信号的干扰是否比较大,可利用低中频干扰信号与低中频有用信号的能量比值来判定。步骤13:若低中频干扰信号与低中频有用信号的能量比值大于第一预设比值,则从预设本振频率集中选取另一本振信号作为当前本振信号,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在低中频干扰信号与低中频有用信号的能量比值大于第一预设比值时,可判定利用初始本振信号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会使得生成的低中频干扰信号对低中频有用信号的干扰较强,邻道干扰比较强,为了降低邻道干扰,可从预设频率集中选取另一个本振信号作为当前本振信号,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循环利用预设本振频率集中的本振信号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生成低中频有用信号和低中频干扰信号,并判断两者之间的能量比值是否满足要求,直至选择的本振信号能够使得生成的低中频干扰信号与低中频有用信号的能量比值满足要求,降低邻道干扰对有用信号的影响,提高低中频接收机的邻道选择性。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步骤21:从预设本振频率集中选择一个本振信号作为初始本振信号对输入信号进行混频处理,以得到低中频信号。输入信号包括射频信号以及邻道干扰信号,射频信号与邻道干扰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值在预设范围以内,且低中频有用信号为将射频信号与本振信号混频后产生的信号,低中频干扰信号为将邻道干扰信号与本振信号混频后产生的信号。步骤22:获取低中频干扰信号的能量与低中频有用信号的能量。可在获取到低中频干扰信号和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从预设本振频率集中选择一个本振信号作为初始本振信号对输入信号进行混频处理,以得到低中频信号,其中,所述低中频信号包括低中频有用信号和低中频干扰信号;/n判断所述低中频干扰信号与所述低中频有用信号的能量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比值;/n若是,则从所述预设本振频率集中选取另一本振信号作为当前本振信号,对所述输入信号进行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预设本振频率集中选择一个本振信号作为初始本振信号对输入信号进行混频处理,以得到低中频信号,其中,所述低中频信号包括低中频有用信号和低中频干扰信号;
判断所述低中频干扰信号与所述低中频有用信号的能量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比值;
若是,则从所述预设本振频率集中选取另一本振信号作为当前本振信号,对所述输入信号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低中频干扰信号与所述低中频有用信号的能量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比值的步骤之前,包括:
获取所述低中频干扰信号的能量与所述低中频有用信号的能量;
计算所述低中频干扰信号与所述低中频有用信号之间的能量比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低中频干扰信号与所述低中频有用信号的能量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比值,则继续利用所述初始本振信号对所述输入信号进行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低中频接收机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中频信号还包括同步码,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同步码进行检测,判断所述同步码是否有误码;
若是,则按照预设周期在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之间切换,以对所述低中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或者在切换到所述另一本振信号后直接利用所述第二滤波器对所述低中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并判断所述低中频干扰信号与所述低中频有用信号的能量比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比值;
其中,所述第一滤波器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带宽。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妮何大武高存浩黄广彬王永栋
申请(专利权)人: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