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抑制潜供电弧的双螺旋低阻高效传热型灭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6213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双螺旋低阻高效传热型灭弧装置,包括上电极、下电极及灭弧室,上电极一端形成上电极触头,另一侧与绝缘子串球头上部固定连接,下电极一端形成下电极触头,另一侧固定连接在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与绝缘子串连接处;灭弧室包括环氧树脂制成的灭弧室本体,灭弧室本体内设置两条螺旋型熄弧通道,两条螺旋型熄弧通道的两端拥有共同的起始点和汇集点,上电极触头固定位于两条螺旋型熄弧通道的起始点处,两条螺旋型熄弧通道的汇集点固定设有石墨引弧电极球,且所述石墨引弧电极球部分外露于灭弧室本体;上电极触头与下电极触头间距离为绝缘子串高度的80‑90%。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降低运维成本,大幅度加快雷电冲击闪络后潜供电弧的熄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度抑制潜供电弧的双螺旋低阻高效传热型灭弧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特高压输变电
,尤其涉及深度抑制潜供电弧的双螺旋低阻高效传热型灭弧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及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大力推进,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正在形成。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具有电压等级高、距离长、传输功率大、结构特殊等特点,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具有巨大的经济性与远期适用性,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电力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由于线间距离大,故障以单相接地故障为主,其发生数量占总故障的90%,且绝大部分为瞬时性故障(主要为雷击造成的瞬时性故障)。特高压输电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潜供电弧问题异常突出;若故障点电弧未能及时熄灭,将使特高压断路器重合于弧光接地故障,导致重合失败,严重威胁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供电可靠性。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一种能延长特高压断路器检修周期,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特高压电网的系统稳定性的深度抑制潜供电弧的双螺旋低阻高效传热型灭弧装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深度抑制潜供电弧的双螺旋低阻高效传热型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电极、下电极及灭弧室,所述上电极一端形成上电极触头,另一侧与绝缘子串球头上部固定连接,所述下电极一端形成下电极触头,另一侧固定连接在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与绝缘子串连接处;/n所述灭弧室包括环氧树脂制成的灭弧室本体,所述灭弧室本体内设置两条螺旋型熄弧通道,两条螺旋型熄弧通道的两端拥有共同的起始点和汇集点,所述上电极触头固定位于两条螺旋型熄弧通道的起始点处,两条螺旋型熄弧通道的汇集点固定设有石墨引弧电极球,且所述石墨引弧电极球部分外露于灭弧室本体,所述下电极触头与石墨引弧电极球之间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在绝缘子串侧的夹角为45°-60...

【技术特征摘要】
1.深度抑制潜供电弧的双螺旋低阻高效传热型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电极、下电极及灭弧室,所述上电极一端形成上电极触头,另一侧与绝缘子串球头上部固定连接,所述下电极一端形成下电极触头,另一侧固定连接在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与绝缘子串连接处;
所述灭弧室包括环氧树脂制成的灭弧室本体,所述灭弧室本体内设置两条螺旋型熄弧通道,两条螺旋型熄弧通道的两端拥有共同的起始点和汇集点,所述上电极触头固定位于两条螺旋型熄弧通道的起始点处,两条螺旋型熄弧通道的汇集点固定设有石墨引弧电极球,且所述石墨引弧电极球部分外露于灭弧室本体,所述下电极触头与石墨引弧电极球之间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在绝缘子串侧的夹角为45°-60°;
所述上电极触头与下电极触头间距离为绝缘子串高度的80-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抑制潜供电弧的双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龙闫立东王永宁鲁轩金岩张尧杜岳凡王小朋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