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610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能够透光的第一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第一信号线,位于衬底上,第一信号线的至少部分延伸于第一显示区,其中,第一信号线包括层叠设置且相互电连接的辅助导电层和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宽度不小于辅助导电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宽度,辅助导电层的电阻率小于透明导电层的电阻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能够便于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能够减小第一显示区内的走线负载,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功能组件,会在电子设备上设置透光显示区,但是如果透光显示区设置不合理,导致该部分显示区的显示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便于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提高屏占比,同时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能够透光的第一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第一信号线,位于衬底上,第一信号线的至少部分延伸于第一显示区,其中,第一信号线包括层叠设置且相互电连接的辅助导电层和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宽度不小于辅助导电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宽度,辅助导电层的电阻率小于透明导电层的电阻率。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透明导电层位于辅助导电层的背离衬底的一侧;可选地,辅助导电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辅助导电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宽度;可选地,第一信号线为第一扫描线、第一数据线中的至少一者。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显示面板还具有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小于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信号线,位于衬底上,第二信号线的至少部分延伸于第二显示区,其中,同种信号类型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中,第一信号线中的辅助导电层与第二信号线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同种信号类型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中,第一信号线中的辅助导电层的厚度大于第二信号线的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在单位延伸长度内,第一信号线的电阻是同种信号类型的第二信号线电阻的0.8~1.3倍。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透明导电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宽度为辅助导电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宽度的1~10倍。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辅助导电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宽度小于或等于800纳米,辅助导电层的厚度大于50纳米;可选地,所述辅助导电层的厚度为500~800纳米。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透明导电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5微米。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在单位延伸长度内,辅助导电层的电阻小于或等于透明导电层电阻的1/1600倍;可选地,辅助导电层与透明导电层沿预定方向同步延伸,或者,透明导电层沿预定方向延伸,辅助导电层包括沿预定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导电块,各导电块均与透明导电层电连接;可选地,辅助导电层的组成材料包括金属,透明导电层的组成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锌的至少一种;可选地,辅助导电层包括沿背离衬底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子层、第二金属子层和第三金属子层,第一金属子层和第三金属子层的材料均为钛,第二金属子层的材料为铝。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能够透光的第一显示区,使得显示面板在第一显示区的背面可以集成感光组件,实现例如摄像头等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同时第一显示区能够显示画面,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积,便于实现显示装置的全面屏设计。进一步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位于衬底上且延伸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信号线,第一信号线包括层叠设置且相互电连接的辅助导电层和透明导电层,且辅助导电层的电阻率小于透明导电层的电阻率,使得第一信号线在传输电信号时,电信号可以在透明导电层以及辅助导电层中并联传输,以有效降低第一信号线的电阻同时降低第一信号线对光线的阻挡,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透明导电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辅助导电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宽度,便于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便于提高感光组件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Q1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中沿C-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显示区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显示区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沿D-D方向的剖视图。图中:100-显示面板;AA1-第一显示区;AA2第二显示区;NA-非显示区;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10-衬底;21-第一信号线;211-第一扫描线;212-第一数据线;213-辅助导电层;2131-第一金属子层;2132-第二金属子层;2133-第三金属子层;214-透明导电层;22-第二信号线;221-第二扫描线;222-第二数据线;23-第一像素电路;231-有源层;232-栅极层;233-源漏极层;24-第二像素电路;31-第一子像素;311-第一电极;312-第二电极;313-第一发光结构;32-第二子像素;321-第三电极;322-第四电极;323-第二发光结构;40-像素定义层;51-第一支撑柱;52-第二支撑柱;200-感光组件;1000-显示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好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够透光的第一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n衬底;/n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衬底上,所述第一信号线的至少部分延伸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层叠设置且相互电连接的辅助导电层和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辅助导电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宽度,所述辅助导电层的电阻率小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电阻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够透光的第一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衬底上,所述第一信号线的至少部分延伸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层叠设置且相互电连接的辅助导电层和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辅助导电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宽度,所述辅助导电层的电阻率小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电阻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辅助导电层的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辅助导电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辅助导电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宽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线为第一扫描线、第一数据线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具有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二信号线,位于所述衬底上,所述第二信号线的至少部分延伸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其中,同种信号类型的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中,所述第一信号线中的所述辅助导电层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种信号类型的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中,所述第一信号线中的所述辅助导电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单位延伸长度内,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伟刘如胜
申请(专利权)人: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