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591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5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预设的双硬盘分别分为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其中,所述第二分区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一分区的容量;将所述双硬盘的第一分区分别制作成RAID1模式的数据库存储分区;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数据库中需要进行备份的目录;根据用户选择的目录,自动进行双硬盘备份。采用本申请所述的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用户能够自助选择设置重要的数据进行双备份,实现硬盘设备可靠性和利用率的有效平衡,提高了硬盘设备的整体效能,极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数据库存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及装置,另外还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库存储技术逐渐完善成熟,人们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RAID(RedundantArrayofIndependentDisks,独立冗余硬盘阵列),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组成硬盘阵列的不同方式称为RAID级别(RAIDLevels)。在用户看起来,组成的硬盘组就像是一个硬盘,用户可以对它进行分区,格式化等等,其对硬盘阵列的操作与单个硬盘一模一样。不同的是,硬盘阵列的存储速度要比单个硬盘高很多,而且可以提供自动数据备份。数据备份的功能是在用户数据一旦发生损坏后,利用备份信息可以使损坏数据得以恢复,从而保障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但是,目前基于RAID的数据备份模式主要有RAID0、RAID1、RAID3、RAID5等方案,其主要缺陷为要么硬盘空间使用率不高,比如RAID1使用率只有50%,要么对硬盘块数要求较高,比如RAID3、RAID5至少要3块硬盘。使得硬盘设备存储效能的可靠性和利用率难以实现有效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硬盘存储设备可靠性和利用率无法实现有效平衡,导致用户使用体验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包括:将预设的双硬盘分别分为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其中,所述第二分区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一分区的容量;将所述双硬盘的第一分区分别制作成RAID1模式的数据库存储分区;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数据库中需要进行备份的目录;根据用户选择的目录,自动进行双硬盘备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分区用于存储文件数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区用于存储与所述文件数据对应的目录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还包括:将待存储文件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分区时,将与所述待存储文件数据对应的目录结构存储至所述第一分区,并构建所述待存储文件数据和目录之间的映射关系。进一步的,所述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数据库中需要进行备份的目录,具体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文件数据备份请求;根据所述文件数据备份请求以及所述待存储文件数据和目录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所述第一分区中选择相应的需要进行备份的目录。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装置,包括:分区模块,将预设的双硬盘分别分为用于存储文件数据的第二分区和用于存储与所述文件数据对应的目录结构第一分区;其中,所述第二分区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一分区的容量;存储分区制作模块,用于将所述双硬盘的第一分区分别制作成RAID1模式的数据库存储分区;目录选择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数据库中需要进行备份的目录;自动备份模块,用于根据用户选择的目录,自动进行双硬盘备份。进一步的,所述的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装置,还包括:映射关系构建模块,用于将待存储文件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分区时,将与所述待存储文件数据对应的目录结构存储至所述第一分区,并构建所述待存储文件数据和目录之间的映射关系。进一步的,所述目录选择模块,具体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文件数据备份请求;根据所述文件数据备份请求以及所述待存储文件数据和目录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所述第一分区中选择相应的需要进行备份的目录。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的程序,该电子设备通电并通过所述处理器运行该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的程序后,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用于被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用户能够自助选择设置重要的数据进行双备份,实现硬盘设备可靠性和利用率的有效平衡,提高了硬盘设备的整体效能,极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目前,基于RAID的数据备份模式主要有RAID0、RAID1、RAID3、RAID5等方案。所述的RAID0是:如果有n块硬盘,原来只能同时写一块硬盘,写满了再下一块,做了RAID0之后,n块可以同时写,速度提升很快,但由于没有备份,可靠性很差,其中n最少为2。由于RAID0可靠性较差,所以衍生出了RAID1。所述的RAID1是:如果有n块硬盘,把其中n/2块硬盘作为镜像硬盘,在往其中一块硬盘写入数据时,也会同时往另一块写数据,其中一块损坏时,镜像硬盘会自动顶上,提高可靠性,但空间利用率太低,n最少为2。所述的RAID3是:如果有n块盘,其中1块盘作为校验盘,剩余n-1块盘相当于作RAID0同时读写,当其中一块盘损坏时,可通过校验码还原出坏掉盘的原始数据。这个校验方式比较特别,当中间缺了一个数据时,可以通过其他盘的数据和校验数据推算出来。但是同样存在一个问题,由于n-1块盘做了RAID0,每一次读写都要牵动所有硬盘来为它服务,而且万一校验盘坏掉将无法实现数据还原,n最少为3。RAID5:在RAID3的基础上有所区别,同样是相当于是1块盘的大小作为校验盘,n-1块盘的大小作为数据盘,但校验码分布在各个硬盘中,不是单独的一块硬盘,也就是分布式校验盘,最少为3。但是,现有的RAID0-RAID5等方案,主要缺陷为要么硬盘空间使用率不高,比如RAID1使用率只有50%,要么对硬盘块数要求较高,比如RAID3、RAID5至少要3块硬盘。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优化至可基于两块硬盘即可实现,使得可靠性和利用率达到有效平衡。下面基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数据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将预设的双硬盘分别分为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其中,所述第二分区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一分区的容量;/n将所述双硬盘的第一分区分别制作成RAID1模式的数据库存储分区;/n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数据库中需要进行备份的目录;/n根据用户选择的目录,自动进行双硬盘备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预设的双硬盘分别分为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其中,所述第二分区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一分区的容量;
将所述双硬盘的第一分区分别制作成RAID1模式的数据库存储分区;
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数据库中需要进行备份的目录;
根据用户选择的目录,自动进行双硬盘备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区用于存储文件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区用于存储与所述文件数据对应的目录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待存储文件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分区时,将与所述待存储文件数据对应的目录结构存储至所述第一分区,并构建所述待存储文件数据和目录之间的映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数据库中需要进行备份的目录,具体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文件数据备份请求;
根据所述文件数据备份请求以及所述待存储文件数据和目录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所述第一分区中选择相应的需要进行备份的目录。


6.一种基于数据库索引的文件备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区模块,将预设的双硬盘分别分为用于存储文件数据的第二分区和用于存储与所述文件数据对应的目录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斌杨宗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顶星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