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5682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及其使用方法,该燃烧器包括煤粉供应机构、过渡通道、内/外二次风导风筒、稳燃腔和整流腔;外二次风导风筒、稳燃腔和整流腔顺次连接,煤粉供应机构包括风粉管和浓淡分离器,风粉管与稳燃腔相连通,浓淡分离器可拆卸地连接在风粉管上;内二次风导风筒同轴间隔设置在外二次风导风筒内,过渡通道同轴间隔设置在内二次风导风筒内;内二次风导风筒的出口端形成有一个扩口,且扩口的角度与稳燃腔的角度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空气分成内、外二次风分别进入燃烧器,内二次风与过渡通道相结合使煤粉和空气充分混合,外二次风可以在稳燃腔内形成沿稳燃腔壁面流动的冷却空气层,避免稳燃腔壁面积灰结焦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粉燃烧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煤炭高效清洁利用

技术介绍
目前,在煤粉工业锅炉领域,出现了诸如钝体燃烧器、旋流燃烧器以及逆喷燃烧器等多种燃烧器,其共同点在于利用高温回流区作为点火源,点燃煤粉气流,达到煤粉高效低氮燃烧的目的。但是由于煤粉在燃烧器内部进行着剧烈的燃烧,燃烧器内部的温度可达1100℃以上,燃烧器长期处于高温燃烧区,因此存在高温热腐蚀的现象;而且煤粉工业锅炉相比链条炉和循环流化床,存在负荷调节范围窄且低负荷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燃尽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负荷调节范围宽、稳燃和低氮特点的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该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的使用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包括煤粉供应机构、过渡通道、内二次风导风筒、外二次风导风筒、稳燃腔和整流腔;其中,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稳燃腔和整流腔顺次连接组成燃烧器本体,所述煤粉供应机构包括风粉管和浓淡分离器,所述风粉管布置于所述燃烧器本体的中心轴线上且与所述稳燃腔相连通,所述浓淡分离器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风粉管上,用于使给入所述稳燃腔的煤粉呈内浓外淡或内淡外浓的浓度分布;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同轴间隔设置在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内,以使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与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之间形成外二次风通道;所述过渡通道同轴间隔设置在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内,以使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与所述过渡通道之间形成内二次风通道;同时,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的出口端形成有一个扩口,且所述扩口的角度与所述稳燃腔的角度相同,由此使所述内二次风通道的出口端方向平行于所述稳燃腔的壁面。所述的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优选地,在所述内二次风通道内设置有可动轴向叶轮组件,用于使内二次风经过所述可动轴向叶轮组件后形成具有切向速度的旋转气流。所述的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优选地,所述可动轴向叶轮组件包括:轴向叶轮,沿周向设置在所述内二次风通道内且可沿轴向移动;可调节伸缩拉杆,所述可调节伸缩拉杆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副与所述轴向叶轮连接;锁紧拉杆,通过第二铰接副与所述可调节伸缩拉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优选地,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和外二次风导风筒通过沿周向分布的若干个可动定位组件连接,所述可动定位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外二次通道的截面积。所述的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优选地,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上沿周向开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上沿周向开设有若干光孔,且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为柔性筒壁;同时,所述可动定位组件主要由调节螺栓和密封垫圈组成,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密封垫圈和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的光孔后与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的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优选地,所述浓淡分离器为喉口型浓淡分离器、齿轮型浓淡分离器或花瓣形浓淡分离器,且所述浓淡分离器的外壁上形成有外螺纹,同时在位于所述风粉管出口段的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浓淡分离器由所述风粉管的出口端插入所述风粉管内,并与所述风粉管螺纹连接。所述的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优选地,所述过渡通道为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的筒形结构,所述风粉管沿轴向设置在所述过渡通道内,所述风粉管的出口端贯穿所述过渡通道的封闭端且与之平齐,所述过渡通道内安装有点火器和/或火焰检测器;所述过渡通道为圆锥形、椭圆形或圆柱形钝体,且所述过渡通道的最宽直径应小于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的内径,最窄直径应大于所述点火器和/或火焰检测器的最大直径。一种上述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煤种选择相应的浓淡分离器安装至风粉管上;2)空气分成两路进入燃烧器本体,空气中的一路经过可动轴向叶轮组件和内二次风通道后形成具有切向速度的旋转内二次风直接进入稳燃腔,且内二次风通道与过渡通道共同作用形成一个嵌套型的高温回流区;3)与此同时,煤粉气流经过风粉管和浓淡分离器喷射进入稳燃腔,煤粉在稳燃腔内呈现内浓外淡或内淡外浓的浓度分布,煤粉经过高温回流区预热到900~1000℃,煤粉在低氧、炙热的高温回流区内热解,并与内二次风混合在一起后形成主火焰;4)空气中的另一路通过外二次风通道形成外二次风,外二次风的一部分经外二次风导风筒的扩口后形成沿稳燃腔壁面流动的冷却空气层,以冷却稳燃腔和整流腔;外二次风的另一部分则与主火焰经整流腔形成风包火的高速喷射火焰进入炉膛。所述的使用方法,优选地,在上述步骤1)中,如果是挥发分高且热值高的煤种,则所述浓淡分离器选择喉口型浓淡分离器或齿轮型浓淡分离器;如果是挥发分低且热值低的煤种,则所述浓淡分离器选择花瓣形浓淡分离器。所述的使用方法,优选地,所述可动轴向叶轮组件产生旋转气流的旋流数应控制在0~2范围内,所述外二次风的风速应控制在20~50m/s范围内,所述内二次风和外二次风的比例优选为1:2;在上述步骤4)中,通过所述可动定位组件调节所述外二次风通道的截面积,进而调整所述外二次风的风速,控制所述内二次风和外二次风的混合速率。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设置了内二次风导风筒和外二次风导风筒,可以使空气分成内二次风和外二次风分别进入燃烧器本体,不仅使空气分级给入燃烧器降低氮氧化物,内二次风与过渡通道相结合使煤粉和空气充分混合稳定燃烧,而且外二次风可以在稳燃腔内形成沿稳燃腔壁面流动的冷却空气层,以冷却稳燃腔和整流腔,使稳燃腔和整流腔的壁面温度始终低于40℃,不仅可以取消稳燃腔的水冷装置,而且避免稳燃腔壁面积灰结焦现象的发生。2、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可动定位组件调节外二次风通道的截面积,进而调整外二次风的风速,控制内二次风和外二次风的混合速率,从而控制煤粉气流在燃烧器本体内的燃烧进程,由此在稳燃腔内形成一个内部低氧、高温,外部高氧、低温的环境,这种温度分布和气氛分布,不仅可以达到高燃烧效率和低氮的效果,拓宽燃烧器的负荷调整范围和煤种适应性,而且能有效的解决稳燃室壁面高温腐蚀、积灰及结焦等现象,减少燃烧器的维修频率,延长燃烧器的使用寿命。3、本专利技术还采用了过渡通道的设计,该过渡通道不仅可以内置点火油枪和点火器,而且过渡通道还可以与内置可动轴向叶轮的内二次风通道共同作用产生一个高湍流强度的回流区,增强煤粉与空气的混合速率,提高煤粉在低负荷工况下的燃尽率。4、本专利技术的煤粉通过浓淡分离器进入燃烧器,浓淡分离器使煤粉处于内浓外淡的煤粉浓度分布,火焰不易发散,火焰刚性增强,并且在内、外二次风、稳燃腔和整流腔共同作用下可以增加火焰长度,有助于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氮氧化物。本专利技术适合多支燃烧器对冲布置和四角切圆布置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的三维纵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可动轴向叶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可动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喉口型浓淡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煤粉供应机构(1)、过渡通道(2)、内二次风导风筒(3)、外二次风导风筒(4)、稳燃腔(5)和整流腔(6);/n其中,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4)、稳燃腔(5)和整流腔(6)顺次连接组成燃烧器本体,所述煤粉供应机构(1)包括风粉管(11)和浓淡分离器(12),所述风粉管(11)布置于所述燃烧器本体的中心轴线上且与所述稳燃腔(5)相连通,所述浓淡分离器(12)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风粉管(11)上,用于使给入所述稳燃腔(5)的煤粉呈内浓外淡或内淡外浓的浓度分布;/n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3)同轴间隔设置在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4)内,以使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3)与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4)之间形成外二次风通道;所述过渡通道(2)同轴间隔设置在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3)内,以使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3)与所述过渡通道(2)之间形成内二次风通道;/n同时,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3)的出口端形成有一个扩口,且所述扩口的角度与所述稳燃腔(5)的角度相同,由此使所述内二次风通道的出口端方向平行于所述稳燃腔(5)的壁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煤粉供应机构(1)、过渡通道(2)、内二次风导风筒(3)、外二次风导风筒(4)、稳燃腔(5)和整流腔(6);
其中,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4)、稳燃腔(5)和整流腔(6)顺次连接组成燃烧器本体,所述煤粉供应机构(1)包括风粉管(11)和浓淡分离器(12),所述风粉管(11)布置于所述燃烧器本体的中心轴线上且与所述稳燃腔(5)相连通,所述浓淡分离器(12)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风粉管(11)上,用于使给入所述稳燃腔(5)的煤粉呈内浓外淡或内淡外浓的浓度分布;
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3)同轴间隔设置在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4)内,以使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3)与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4)之间形成外二次风通道;所述过渡通道(2)同轴间隔设置在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3)内,以使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3)与所述过渡通道(2)之间形成内二次风通道;
同时,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3)的出口端形成有一个扩口,且所述扩口的角度与所述稳燃腔(5)的角度相同,由此使所述内二次风通道的出口端方向平行于所述稳燃腔(5)的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二次风通道内设置有可动轴向叶轮组件(7),用于使内二次风经过所述可动轴向叶轮组件(7)后形成具有切向速度的旋转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轴向叶轮组件(7)包括:
轴向叶轮(71),沿周向设置在所述内二次风通道内且可沿轴向移动;
可调节伸缩拉杆(72),所述可调节伸缩拉杆(72)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副与所述轴向叶轮(71)连接;
锁紧拉杆(73),通过第二铰接副与所述可调节伸缩拉杆(72)的另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3)和外二次风导风筒(4)通过沿周向分布的若干个可动定位组件(8)连接,所述可动定位组件(8)用于调节所述外二次通道的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3)上沿周向开设有若干螺纹孔(31),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4)上沿周向开设有若干光孔(41),且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4)为柔性筒壁;
同时,所述可动定位组件(8)主要由调节螺栓(81)和密封垫圈(82)组成,所述调节螺栓(81)穿过所述密封垫圈(82)和所述外二次风导风筒(4)的光孔(41)后与所述内二次风导风筒(3)的螺纹孔(31)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双通道浓淡分离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芳罗伟王翰锋张红顺李小炯梁兴郑祥玉龚艳艳裘星李殿新王鹏涛崔名双王志星王诗珺张斌闫黎黎刘刚戈铁柱贾楠魏琰荣颜淑娟杜伯犀王学文刘鹏中马慧艳王建朋陈怀俊刘振宇于海鹏陈喆张松
申请(专利权)人:煤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