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混合耗能模式的自复位钢结构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5555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耗能模式的自复位钢结构节点,包括H型钢柱和H型钢梁,H型钢梁的一端与H型钢柱翼缘垂直相连,在H型钢梁上翼缘与H型钢柱翼缘连接处设置变截面T型钢,变截面T型钢翼缘与H型钢柱翼缘相连,变截面T型钢腹板与H型钢梁上翼缘相连;在H型钢梁下翼缘与H型钢柱翼缘连接处通过角钢组设置摩擦元件,摩擦元件的顶部与H型钢梁的下翼缘贴合连接;还包括预应力索,其平行于H型钢梁跨度方向,同时垂直穿过两个H型钢柱翼缘固定在远离H型钢梁的H型钢柱翼缘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弯曲和摩擦混合耗能,在均匀耗能的同时实现了耗能能力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耗能模式的自复位钢结构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耗能模式的自复位钢结构节点,属于建筑结构工程

技术介绍
自复位结构由主结构、自复位元件和耗能元件组成,地震作用下,耗能元件提供耗能能力,从而使主结构处于弹性状态,而自复位元件使结构在地震后能恢复到初始状态;因此,积极发展自复位结构,对提高结构的韧性、帮助结构抵御地震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自复位结构的耗能模式多采用弯曲耗能、摩擦耗能、拉压耗能等方式,然而,各种耗能模式均有其局限性。弯曲耗能模式的耗能均匀性较差,摩擦耗能的耗能能力相对较弱,拉压耗能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较高。因此,提出一种联合摩擦—弯曲混合耗能模式的自复位钢结构节点,对自复位结构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耗能模式的自复位钢结构节点,实现了弯曲和摩擦混合耗能,在均匀耗能的同时实现了耗能能力的提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合耗能模式的自复位钢结构节点,包括H型钢柱和H型钢梁,H型钢梁的一端与H型钢柱翼缘垂直相连,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耗能模式的自复位钢结构节点,包括H型钢柱和H型钢梁,H型钢梁的一端与H型钢柱翼缘垂直相连,其特征在于:在H型钢梁上翼缘与H型钢柱翼缘连接处设置变截面T型钢,变截面T型钢翼缘与H型钢柱翼缘相连,变截面T型钢腹板与H型钢梁上翼缘相连;/n在H型钢梁下翼缘与H型钢柱翼缘连接处通过角钢组设置摩擦元件,摩擦元件的顶部与H型钢梁的下翼缘贴合连接;/n还包括预应力索,其平行于H型钢梁跨度方向,同时垂直穿过两个H型钢柱翼缘固定在远离H型钢梁的H型钢柱翼缘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耗能模式的自复位钢结构节点,包括H型钢柱和H型钢梁,H型钢梁的一端与H型钢柱翼缘垂直相连,其特征在于:在H型钢梁上翼缘与H型钢柱翼缘连接处设置变截面T型钢,变截面T型钢翼缘与H型钢柱翼缘相连,变截面T型钢腹板与H型钢梁上翼缘相连;
在H型钢梁下翼缘与H型钢柱翼缘连接处通过角钢组设置摩擦元件,摩擦元件的顶部与H型钢梁的下翼缘贴合连接;
还包括预应力索,其平行于H型钢梁跨度方向,同时垂直穿过两个H型钢柱翼缘固定在远离H型钢梁的H型钢柱翼缘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耗能模式的自复位钢结构节点,其特征在于:
在H型钢梁下翼缘与H型钢柱翼缘连接处设置角钢组,分别为第一角钢、第二角钢和第三角钢,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并排设置,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的其中一条边连接在H型钢柱翼缘上,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的另一条边向H型钢柱翼缘相反方向布设,在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的另一条边之间形成第一间隙;
第三角钢位于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的下方,且第三角钢的其中一条边同样连接在H型钢柱翼缘上,第三角钢的另一条边向H型钢柱翼缘相反方向布设,第三角钢的另一条边与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的另一条边之间形成第二间隙;
在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内插设摩擦元件,摩擦元件同时与H型钢梁下翼缘连接;
摩擦元件包括顶板、竖板、底板和斜侧板,顶板与底板平行布设,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颖舒赣平王威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