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河湖地形重塑的生态湿地护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护岸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河湖地形重塑的生态湿地护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深入,推进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河湖水生态修复,系统提升河湖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构建河湖外围的湿地是修复水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手段。河道与湖泊的治理中,通过保留和建设一些外围湿地,构建生物群落,可以实现湿地的调蓄,水源涵养,污染物降解与缓冲的功能。这些湿地还会与主要水体一起形成完善的生态栖息地系统,从根本上修复或重建河湖自然多变的形态,是恢复水体生态功能的基础条件,对于维持水体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创造丰富的滨水栖息地,保育多样的生态群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工程中,一方面传统的河湖防洪直立式护岸墙前水深、浪大、流急,外围湿地系统的植物群落难以存活,另一方面防洪墙阻断了水陆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从而影响水生态环境的构建效果,达不到河湖生态修复的要求。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河湖地形重塑的生态湿地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位于护岸处的现状老墙结构,所述现状老墙结构的墙身至少被拆除至多年平均常水位以下;/n构筑在所述现状老墙结构的墙后坡面上的抛石护坡;/n构筑在所述现状老墙结构的墙后坡顶处且位于所述抛石护坡的后侧的亲水平台;/n种植在所述亲水平台的外缘处的消浪景观生态植物;/n构筑在所述现状老墙结构墙前的河湖滩地上的潜坝;/n构筑在所述河湖滩地上且位于所述现状老墙结构与潜坝之间的填充土平台;以及/n构建在所述填充土平台上的生物群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河湖地形重塑的生态湿地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护岸处的现状老墙结构,所述现状老墙结构的墙身至少被拆除至多年平均常水位以下;
构筑在所述现状老墙结构的墙后坡面上的抛石护坡;
构筑在所述现状老墙结构的墙后坡顶处且位于所述抛石护坡的后侧的亲水平台;
种植在所述亲水平台的外缘处的消浪景观生态植物;
构筑在所述现状老墙结构墙前的河湖滩地上的潜坝;
构筑在所述河湖滩地上且位于所述现状老墙结构与潜坝之间的填充土平台;以及
构建在所述填充土平台上的生物群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河湖地形重塑的生态湿地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状老墙结构为直立式混凝土挡墙结构、直立式钢筋混凝土挡墙结构或者直立式浆砌块石挡墙结构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河湖地形重塑的生态湿地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拆除后的现状老墙结构的墙顶上设置有景观石压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河湖地形重塑的生态湿地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景观石压顶采用粘结材料砌筑而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河湖地形重塑的生态湿地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现状老墙结构和景观石压顶的后侧面上设置一层反滤土工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河湖地形重塑的生态湿地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抛石护坡的底面上铺设有一层土工网垫固土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河湖地形重塑的生态湿地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石护坡的厚度为200cm~400c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河湖地形重塑的生态湿地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平台的顶面高程比多年平均常水位高出200cm~300cm,所述亲水平台上布置有人行通道和/或休闲文娱设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永兴,陆扬,谢先坤,张丽芬,施震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