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550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品制备领域,具体关于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面料编织,退浆精炼和清洗烘干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面料相比与目前市场上的混纺面料具有以下优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混纺面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得益于其中两种具有抗菌功能的纤维;一种是具有抗菌性甲壳素聚酯纤维,该种纤维是通过混熔一种硅烷铜甲壳素材料后具备有硅烷铜的抗菌功能;另一种是混熔了纳米银的聚酯纤维,具有了无机纳米银的杀菌功效,两种抗菌纤维配合使用具有优异的杀菌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料质量上乘,具有良好舒适性和耐久性,能烫能洗,抗菌性能强,可放心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品制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者对服装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面料的开发已经从单纯的保暖、时尚和唯美扩大到与用途相适应的功能性面料上,越来越凸显绿色与舒适的生活理念。CN107283939A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包括上层、中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包括尼龙丝层和驱虫层,所述驱虫层位于所述尼龙丝层的上方,所述中层包括聚氨酯纳米薄膜层和负离子纤维层,所述负离子纤维层位于所述聚氨酯纳米薄膜层的下方,所述下层包括聚偏氟乙烯纳米薄膜层和真丝层,所述聚偏氟乙烯纳米薄膜层位于所述真丝层的上方,该多功能面料利用驱虫层的作用能够驱除蚊虫,通过聚氨酯纳米薄膜层和负离子纤维层的作用能够具有抗菌、杀菌的功能,通过聚偏氟乙烯纳米薄膜层和真丝层作用能够具有除湿、防潮的功能。CN106364016A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面料,由疏水层、反光层、功能层、隔离层构成;功能层的第二纤维为复合纤维,功能层的第二纤维包括碳纤维、金属纤维、蚕丝纤维、麻纤维。一种环保面料,前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功能层的第二纤维还包括涤纶纤维和棉纤维。该专利技术具有兼备遮光能力强、环保程度好、耐用能力强、防水、防紫外线、透气性好、保温性好的优点。CN105369439A公开一种功能性面料,所述功能性面料是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面料主体,所述经纱是由膨体聚四氟乙烯纤维和桃皮绒混纺而成,所述纬纱是由静电纺丝和聚氨酯纤维混纺而成。该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功能性面料,具有抗水性、透气性和质轻耐磨柔软的优点。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服装自带抗菌作用,能更好的保护人们的人体健康,传统的制作的抗菌功能面料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不具备大规模应用的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为:步骤一,面料编织:该混纺面料由锦纶纤维、棉纤维、羊绒纤维、抗菌性甲壳素聚酯纤维、纳米银防臭涤纶短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的纳米银防臭涤纶短纤维的制备方法为:按照质量份数,将纳米银与丁二醇按照1:1-1.8的比例混合后在球磨机中球磨处理30-120min,然后加入石蜡油,丙酮和硼酸锌,其与纳米银重量比为1:0.4-0.7:2.8-3.4:0.01-0.2,继续球磨30-60min,过滤,干燥后的纳米银按照质量份数0.001%-0.01%的比例混入到聚酯切片中,高速混合机混合,然后采用熔融纺丝法进行纺丝即可得到纳米银防臭涤纶短纤维;步骤二,退浆精炼:将混纺面料放入精炼液中进行退浆精炼处理,所述的精炼液内含有0.5-1.2g/L的碳酸钠,0.3-0.8g/L的硅酸钠,0.8-1.6g/L精炼剂;采用浴比为1:7-10,在温度为70-90℃下精炼处理20-30min;步骤三,清洗烘干,将制备好的面料用清水洗净后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完成后即可得到一种抗菌混纺面料。一种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其制备方法如下:将50-70份的甲壳素与5-12份的3-(三甲基硅烷基)-4-戊烯酸和120-220份的水,1.5-4.5份硫酸混合均匀,控温70-78℃,搅拌3-10h,干燥,烘干后研磨成50-70目的粉末,得到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其部分反应的方程式示意如下:一种抗菌性甲壳素聚酯纤维,其制备方法如下:按照质量份数,将5.6-8.9份的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加到入300-600份的去离子水中,再加入2-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3份过硫酸铵,搅拌30-90min,然后将3-5.5份丙烯酸铜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控温78-88℃,反应4-8h,减压蒸馏到反应液的固含量为50%-65%,过滤后洗涤,干燥,与80-95份的聚酯切片、2.5-5.8份的柠檬酸三乙酯混合均匀加入到螺杆挤压机中,控温300-320℃进行熔融得到纺丝液,将纺丝液导入纺丝箱中,在260-275℃下纤维从喷丝板的孔中喷出,得到抗菌性甲壳素聚酯纤维。其部分反应的方程式示意如下:步骤一所述的锦纶纤维、棉纤维、羊绒纤维、抗菌性甲壳素聚酯纤维、纳米银防臭涤纶短纤维按照质量比1:0.8-3.4:0.2-1.6:0.3-0.7:0.1-0.5进行混纺。步骤二所述的精炼剂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或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步骤一所述的熔融纺丝法的纺丝温度为240-280℃。步骤三所述的烘干温度为60-9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面料相比与目前市场上的混纺面料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的混纺面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得益于其中两种具有抗菌功能的纤维;一种是具有抗菌性甲壳素聚酯纤维,该种纤维是通过混熔一种硅烷铜甲壳素材料。后具备有硅烷铜的抗菌功能;另一种是混熔了纳米银的聚酯纤维,具有了无机纳米银的杀菌功效,两种抗菌纤维配合使用具有优异的杀菌功能;本专利技术的面料质量上乘,具有良好舒适性和耐久性,能烫能洗,抗菌性能强,可放心穿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2制备的抗菌性甲壳素聚酯纤维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在1498/1445/1372cm-1附近存在苯环骨架的吸收峰,在1730cm-1附近存在酯羰基的伸缩吸收峰,在1173cm-1附近存在酯碳氧单键的反对称伸缩吸收峰,说明聚酯切片参与了反应;在1267cm-1附近存在酰胺的碳氮单键的吸收峰,在1037cm-1附近存在硅氧键的反对称伸缩吸收峰,说明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参与了反应;在3344cm-1附近存在羟基的伸缩吸收峰,说明柠檬酸三乙酯参与了反应;在1605cm-1附近存在羧酸根离子的反对称伸缩吸收峰,说明丙烯酸铜参与了反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该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为:步骤一,面料编织:该混纺面料由锦纶纤维、棉纤维、羊绒纤维、抗菌性甲壳素聚酯纤维、纳米银防臭涤纶短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的纳米银防臭涤纶短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将纳米银与丁二醇按照1:1的比例混合后在球磨机中球磨处理30min,然后加入石蜡油,丙酮和硼酸锌,其与纳米银重量比为1:0.4:2.8:0.01,继续球磨30min,过滤,干燥后的纳米银按照质量百分比含量数0.001%的比例混入到聚酯切片中,高速混合机混合,然后采用熔融纺丝法进行纺丝即可得到纳米银防臭涤纶短纤维;步骤二,退浆精炼:将混纺面料放入精炼液中进行退浆精炼处理,所述的精炼液内含有0.5g/L的碳酸钠,0.3g/L的硅酸钠,0.8g/L精炼剂;采用浴比为1:7,在温度为70℃下精炼处理20min;步骤三,清洗烘干,将制备好的面料用清水洗净后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完成后即可得到一种抗菌混纺面料。所述的抗菌性甲壳素聚酯纤维,其制备方法如下:将5.6kg的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加到入300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为:/n步骤一,面料编织:该混纺面料由锦纶纤维、棉纤维、羊绒纤维、抗菌性甲壳素聚酯纤维、纳米银防臭涤纶短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的纳米银防臭涤纶短纤维的制备方法为:/n按照质量份数,将纳米银与丁二醇按照1:1-1.8的比例混合后在球磨机中球磨处理30-120min,然后加入石蜡油,丙酮和硼酸锌,其与纳米银重量比为1:0.4-0.7:2.8-3.4:0.01-0.2,继续球磨30-60min,过滤,干燥后的纳米银按照质量份数0.001%-0.01%的比例混入到聚酯切片中,高速混合机混合,然后采用熔融纺丝法进行纺丝即可得到纳米银防臭涤纶短纤维;/n步骤二,退浆精炼:将混纺面料放入精炼液中进行退浆精炼处理,所述的精炼液内含有0.5-1.2g/L的碳酸钠,0.3-0.8g/L的硅酸钠,0.8-1.6g/L精炼剂;采用浴比为1:7-10,在温度为70-90℃下精炼处理20-30min;/n步骤三,清洗烘干,将制备好的面料用清水洗净后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完成后即可得到一种抗菌混纺面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为:
步骤一,面料编织:该混纺面料由锦纶纤维、棉纤维、羊绒纤维、抗菌性甲壳素聚酯纤维、纳米银防臭涤纶短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的纳米银防臭涤纶短纤维的制备方法为:
按照质量份数,将纳米银与丁二醇按照1:1-1.8的比例混合后在球磨机中球磨处理30-120min,然后加入石蜡油,丙酮和硼酸锌,其与纳米银重量比为1:0.4-0.7:2.8-3.4:0.01-0.2,继续球磨30-60min,过滤,干燥后的纳米银按照质量份数0.001%-0.01%的比例混入到聚酯切片中,高速混合机混合,然后采用熔融纺丝法进行纺丝即可得到纳米银防臭涤纶短纤维;
步骤二,退浆精炼:将混纺面料放入精炼液中进行退浆精炼处理,所述的精炼液内含有0.5-1.2g/L的碳酸钠,0.3-0.8g/L的硅酸钠,0.8-1.6g/L精炼剂;采用浴比为1:7-10,在温度为70-90℃下精炼处理20-30min;
步骤三,清洗烘干,将制备好的面料用清水洗净后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完成后即可得到一种抗菌混纺面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菌性甲壳素聚酯纤维,其制备方法如下:
按照质量份数,将5.6-8.9份的不饱和硅烷甲壳素材料,加到入300-600份的去离子水中,再加入2-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5-3份过硫酸铵,搅拌30-90min,然后将3-5.5份丙烯酸铜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控温78-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智科通用技术研究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