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5369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泥处理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包括污泥输送机构和烘干后处理机构,所述污泥输送机构由底座和输送箱体组成,所述底座的上端的表面固定连接在输送箱体的下端底面上,所述烘干后处理机构由传送带和压碎辊轮组成,所述传送带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右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螺旋推杆,使得污泥在通过入料口进入输送箱体的内部后,经过螺旋推杆的持续不断的螺旋转动,带动污泥向右侧移动,使得污泥在螺旋推杆的带动被动地进行移动,且在螺旋推杆带动污泥与输送箱体的挤压作用下可以较大程度上对污泥进行初步的脱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泥处理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污泥处理是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污水处理程度越高,就会产生越多的污泥残余物需要加以处理。除非是利用土地处理或污水塘处理污水,否则一般的污水处理厂必须设有污泥处理设施。对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而言,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中最复杂且花费最高的一部分。传统的污泥处理关键的环节为对污泥进行脱水干化,而传统的处理装置对污泥进行脱水的工艺的处理效果优良但效率低,且在脱水系统前未设任何提前脱水的设备,导致脱水系统的成本消耗大,且传统的处理工艺,在污泥烘干后即完成对污泥本体的处理,使得块状干污泥需加设其他工艺将其制成小颗粒状用于堆肥工艺,使得传统工艺的经济效益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包括污泥输送机构和烘干后处理机构,所述污泥输送机构由底座和输送箱体组成,所述底座的上端的表面固定连接在输送箱体的下端底面上,所述烘干后处理机构由传送带和压碎辊轮组成,所述传送带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右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座。在上述的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中,所述输送箱体的左侧壁面上穿孔连接有螺旋推杆,所述螺旋推杆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孔板,所述孔板的上下两端的表面契合在输送箱体的右侧上下两端的内壁表面上。在上述的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中,所述输送箱体的左侧上端开设有入料口,所述输送箱体的上端和下端的表面上穿孔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下端穿孔连接在孔板上,所述输送箱体的右侧下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下端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在输送箱体的下端表面上,所述导流板的左侧固定连接在底座的右侧表面上。在上述的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中,所述螺旋推杆的左侧外端固定连接有从动斜轮,所述从动斜轮的下端啮合连接有主动斜轮,所述主动斜轮的中部穿孔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传动杆的下端穿孔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在输送箱体的左端外侧的表面上,所述传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板上,所述底板的下端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控制箱的内部上端的表面上。在上述的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上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传送带的下端中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端表面穿孔连接在第一支撑架的下端,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导料板,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上端侧面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架的上端中部的内壁表面上。在上述的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上端右侧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压碎辊轮的左右两侧穿孔连接在支撑架的左右两侧表面上,所述压碎辊轮之间相互啮合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开口穿孔连接有下料箱,所述下料箱的下端底面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座的上端表面上。在上述的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中,所述传送带的内壁的表面上啮合连接有转轮,所述转动杆的右端穿孔连接在转轮的中部表面上,所述挡板的内壁与传送带的外侧端面相抵。在上述的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中,所述压碎辊轮的内部穿孔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穿孔连接在压碎辊轮的中部,所述转轴的左右两端分别穿孔连接在支撑架的左右两侧的表面上,所述转轴的左右两端的外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螺旋推杆,使得污泥在通过入料口进入输送箱体的内部后,经过螺旋推杆的持续不断的螺旋转动,带动污泥向右侧移动,使得污泥在螺旋推杆的带动被动地进行移动,且在螺旋推杆带动污泥与输送箱体的挤压作用下可以较大程度上对污泥进行初步的脱水。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孔板,使得污泥被螺旋推杆带动向右侧移动至孔板左侧表面时,污泥与孔板接触,使得污泥从孔板的孔隙中穿过,而孔板对污泥进行进一步的压缩脱水,挤压出的水通过通孔流出,再顺着导流板流至外界。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机,使得在电机启动时,电机通过传动杆带动主动斜轮转动,主动斜轮向上移动啮合连接从动斜轮,从而带动从动斜轮转动,使得螺旋推杆可以再电机的间接带动下转动推动污泥向右侧移动。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控制箱,控制箱内设置的气缸可以带动与传动杆下端相连接的底板的上下移动,使得与传动杆固定连接的主动斜轮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进行上移或下降,从而实现由气缸控制的主动斜轮与从动斜轮的啮合和分离效果。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使得挡板可以固定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实现对传送带上污泥的限位,防止污泥从传送带的两侧滑落,除此以外,第一支撑架的下端的设置不干扰电机带动转动杆的转动。6、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料板,使得在传送带带动干污泥在到达传送带的顶端后顺着导料板滑落至压碎辊轮的上端,从而实现了对传送带上干污泥的引导作用。7、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压碎辊轮,使得干污泥在随着导料板下落至压碎辊轮的上端后,使得在电机的带动下,压碎辊轮可以将下落至其上端的干污泥碾碎成小颗粒状后顺着下料箱流至下一系统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的总体流程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的污泥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的烘干后处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的烘干后处理机构的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的压碎辊轮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的第一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污泥输送机构、2烘干后处理机构、3底座、4输送箱体、41螺旋推杆、42孔板、43入料口、44螺栓、45通孔、46导流板、47从动斜轮、5传送带、51第一支撑座、52第二支撑座、53第一支撑架、54第二支撑架、55转动杆、56导料板、57挡板、58转轮、6控制箱、61主动斜轮、62传动杆、63电机、64底板、65气缸、7支撑架、71下料箱、8压碎辊轮、81转轴、82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包括污泥输送机构1和烘干后处理机构2,污泥输送机构1由底座3和输送箱体4组成,输送箱体4的左侧壁面上穿孔连接有螺旋推杆41,螺旋推杆41与输送箱体4的左侧连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螺旋推杆41的左侧穿孔连接在第一轴承的中部,螺旋推杆41的左侧外端固定连接有从动斜轮47,从动斜轮47的下端啮合连接有主动斜轮61,主动斜轮61的中部穿孔连接有传动杆62,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包括污泥输送机构(1)和烘干后处理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输送机构(1)由底座(3)和输送箱体(4)组成,所述底座(3)的上端的表面固定连接在输送箱体(4)的下端底面上,所述烘干后处理机构(2)由传送带(5)和压碎辊轮(8)组成,所述传送带(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座(51),所述第一支撑座(51)的右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座(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包括污泥输送机构(1)和烘干后处理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输送机构(1)由底座(3)和输送箱体(4)组成,所述底座(3)的上端的表面固定连接在输送箱体(4)的下端底面上,所述烘干后处理机构(2)由传送带(5)和压碎辊轮(8)组成,所述传送带(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座(51),所述第一支撑座(51)的右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座(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箱体(4)的左侧壁面上穿孔连接有螺旋推杆(41),所述螺旋推杆(41)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孔板(42),所述孔板(42)的上下两端的表面契合在输送箱体(4)的右侧上下两端的内壁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箱体(4)的左侧上端开设有入料口(43),所述输送箱体(4)的上端和下端的表面上穿孔连接有螺栓(44),所述螺栓(44)的下端穿孔连接在孔板(42)上,所述输送箱体(4)的右侧下端开设有通孔(45),所述通孔(45)的下端设有导流板(46),所述导流板(46)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在输送箱体(4)的下端表面上,所述导流板(46)的左侧固定连接在底座(3)的右侧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推杆(41)的左侧外端固定连接有从动斜轮(47),所述从动斜轮(47)的下端啮合连接有主动斜轮(61),所述主动斜轮(61)的中部穿孔连接有传动杆(62),所述传动杆(6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63),所述传动杆(63)的下端穿孔连接有控制箱(6),所述控制箱(6)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在输送箱体(4)的左端外侧的表面上,所述传动杆(63)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静刘霞李萍萍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