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辛秋娥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电力领域的自动放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532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力领域的自动放线装置,其结构包括立柱桩、控制面板、电箱、放线盘、规位系统。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设有的限扣结构以及助推抑跑机构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实现对电缆线在放线时,对其内端做阻碍式限制,以避免因放线时的动力,而导致缠绕的电缆线一侧出现多余的放线,导致整体电缆缠绕呈松散状,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设有的配游结构,对电缆线做随整体缠绕纹路进行左右滑动的限位作用,从而避免电缆线在放线时,由于其输出端不受限制,导致后端的整体缠绕电缆在前端电缆的不规则滑动作用下,出现缠绕错乱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电力领域的自动放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应用于电力领域的自动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力电缆铺设时,通常需要用到放线设备对电缆做放线。在利用放线装置对电缆进线放线的操作时,由于传统的放线装置在对输出端电缆做外力拉动时,该位置的电缆线较容易横左右不规则的滑动现象,从而使得整体缠绕一侧的电缆在该不规则滑动作用下,出现内部松散错乱的现象,同时其会导致电缆出现有多余的放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力领域的自动放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在利用放线装置对电缆进线放线的操作时,由于传统的放线装置在对输出端电缆做外力拉动时,该位置的电缆线较容易横左右不规则的滑动现象,从而使得整体缠绕一侧的电缆在该不规则滑动作用下,出现内部松散错乱的现象,同时其会导致电缆出现有多余的放线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应用于电力领域的自动放线装置,其结构包括立柱桩、控制面板、电箱、放线盘、规位系统,所述控制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电力领域的自动放线装置,其结构包括立柱桩(1)、控制面板(2)、电箱(3)、放线盘(4)、规位系统(5),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2)设于立柱桩(1)上表面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箱(3)设于立柱桩(1)右侧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放线盘(4)设于立柱桩(1)左侧中上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规位系统(5)设于放线盘(4)前方并与立柱桩(1)通过电焊相连接;/n所述规位系统(5)包括限扣结构(5a)、助推抑跑机构(5b)、配游结构(5c),所述助推抑跑机构(5b)共设有两个且分别呈对称状安装于限扣结构(5a)后表面上下部,所述助推抑跑机构(5b)与限扣结构(5a)通过电焊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电力领域的自动放线装置,其结构包括立柱桩(1)、控制面板(2)、电箱(3)、放线盘(4)、规位系统(5),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2)设于立柱桩(1)上表面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箱(3)设于立柱桩(1)右侧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放线盘(4)设于立柱桩(1)左侧中上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规位系统(5)设于放线盘(4)前方并与立柱桩(1)通过电焊相连接;
所述规位系统(5)包括限扣结构(5a)、助推抑跑机构(5b)、配游结构(5c),所述助推抑跑机构(5b)共设有两个且分别呈对称状安装于限扣结构(5a)后表面上下部,所述助推抑跑机构(5b)与限扣结构(5a)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配游结构(5c)共设有两个且分别呈对称状安装于限扣结构(5a)内部,所述配游结构(5c)与限扣结构(5a)相扣合并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电力领域的自动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扣结构(5a)包括固定框(5a1)、镂空条(5a2)、扣条(5a3),所述镂空条(5a2)设于固定框(5a1)表面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扣条(5a3)共设有两条且分别安装于固定框(5a1)内部上下表面,所述扣条(5a3)与固定框(5a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扣条(5a3)与配游结构(5c)相扣合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电力领域的自动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推抑跑机构(5b)包括嵌柱(5b1)、旋转扭杆(5b2)、支板(5b3)、阻碍组件(5b4),所述嵌柱(5b1)设于固定框(5a1)后表面并通过扣合相连接,所述旋转扭杆(5b2)设于嵌柱(5b1)外表面,所述支板(5b3)设于嵌柱(5b1)外表面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阻碍组件(5b4)设于支板(5b3)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秋娥
申请(专利权)人:辛秋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