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海深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光纤管理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全海深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光纤管理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光纤是实现光信号高速稳定传输的有效介质,在当代工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光纤本身具有纤细、质轻等特点,借助光纤通信功能,水下机器人通过光纤系统可实现对其本身状态及其探测或作业环境的实时反馈,使操控者能够实时操控水下机器人实现特定的水下任务,且不会由于水动力影响而产出额外的附加力影响。但光纤本身脆弱,受弯曲易折断,易导致传输信号意外中断,尤其在水下复杂环境下,如果管理不当,更易带来应用上的问题。全海深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是一种借助微细光纤,集自主水下机器人和遥控水下机器人的技术优势于一体、可覆盖全球所有海洋深度(最大深度可达11000米)的新概念水下机器人,其中光纤管理是其一项重要的关键技术。光纤管理的有效性,是实现全海深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基本使命任务的前提条件。然而,从波涛汹涌的海面至暗流涌动的深水区,直至万米深渊复杂的海底,微细的光纤缆需要克服诸多因素带来的折断、拉断或信号衰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海深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光纤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铠装光纤缆盘(3)、铠装光纤(4)、水面端光纤补偿器(5)、微细光纤(6)及水下机器人端光纤释放器(9),其中铠装光纤缆盘(3)设置于工作母船(1)上,水下机器人端光纤释放器(9)设置于水下机器人(7)上;/n铠装光纤(4)的一端缠绕于铠装光纤缆盘(3)上,并且与工作母船(1)上的控制系统(2)连接;铠装光纤(4)的另一端与水面端光纤补偿器(5)连接;/n微细光纤(6)的一端缠绕于水面端光纤补偿器(5)上,并且与铠装光纤(4)连接,微细光纤(6)的另一端缠绕于水下机器人端光纤释放器(9)上,并且与水下机器人(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海深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光纤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铠装光纤缆盘(3)、铠装光纤(4)、水面端光纤补偿器(5)、微细光纤(6)及水下机器人端光纤释放器(9),其中铠装光纤缆盘(3)设置于工作母船(1)上,水下机器人端光纤释放器(9)设置于水下机器人(7)上;
铠装光纤(4)的一端缠绕于铠装光纤缆盘(3)上,并且与工作母船(1)上的控制系统(2)连接;铠装光纤(4)的另一端与水面端光纤补偿器(5)连接;
微细光纤(6)的一端缠绕于水面端光纤补偿器(5)上,并且与铠装光纤(4)连接,微细光纤(6)的另一端缠绕于水下机器人端光纤释放器(9)上,并且与水下机器人(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海深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光纤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端光纤补偿器(5)包括水面端光纤补偿器壳体及设置于水面端光纤补偿器壳体内的光纤团Ⅰ(10)和压载(12),其中光纤团Ⅰ(10)用于缠绕所述微细光纤(6)的一端;压载(12)设置于水面端光纤补偿器壳体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海深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光纤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端光纤补偿器(5)还包括设置于水面端光纤补偿器壳体内的张力控制器(11),张力控制器(11)用于控制所述光纤团Ⅰ(10)释放出的所述微细光纤(6)一端的张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海深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光纤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端光纤补偿器(5)由铠装光纤(4)牵引并下放至水深20-50米处,所述水面端光纤补偿器(5)用于释放微细光纤(6)用以补偿工作母船(1)的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海深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光纤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机器人端光纤释放器(9)包括光纤团Ⅱ(14),光纤团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元贵,陆洋,闫兴亚,王健,陈聪,李吉旭,于得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