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刺生蒺藜的炮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4980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刺生蒺藜的炮制方法:将带刺生蒺藜和大小不同的钢珠按照一定质量比混合备用;倒入炒药机中翻炒;将炒蒺藜、杂质碎屑与钢珠分离,得到炒蒺藜饮片。带刺生蒺藜与大钢珠、小钢珠的质量比为1:44‑55:4‑10;所述大钢珠为直径18‑23mm的钢珠,所述小钢珠为直径3‑5mm的钢珠。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蒺藜炮制时的去刺和炒制工序合二为一,减少了先去刺后炒制法或先炒制后去刺法的工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而且其去刺效果、外观颜色均匀性和内在成分指标均优于2种传统炮制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刺生蒺藜的炮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炮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带刺生蒺藜直接炮制成去刺炒蒺藜的方法。
技术介绍
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的干燥成熟果实,是我国最早应用的中药之一,味苦、辛,性微温,有小毒,归肝经,具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的功效。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蒺藜炒制后可增强“补肾平肝”的功效,长于治疗肝阳头痛、眩晕。《本草纲目》载“古方补肾治风,皆用刺蒺藜”;对于蒺藜炒制前后的炮制作用《景岳全书》载“用补益炒熟去刺,用凉宜连刺生捣”。蒺藜炒制后不仅突出其培补肾气,平肝潜阳的功效,还可降低其肝肾毒性。从古至今,蒺藜在中医临床上多用炒制品,且需去刺以方便临床应用。目前,蒺藜去刺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将带刺生蒺藜干燥后直接用碾米机去刺,由于生蒺藜刺硬,不仅难以碎碾干净,且容易损耗碾米机。另一种方法是先将带刺生蒺藜进行炒制,再用碾米机去刺,但炒制时由于刺的存在容易使药物受热不均匀,导致药物外观不理想,去刺后外观颜色也不一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蒺藜炮制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刺生蒺藜的去刺-炒制联用方法,该方法将大小不同的两种钢珠与带刺生蒺藜按比例一同放入炒药机中进行翻炒,利用大钢珠的硬度和重量将生蒺藜撞击开裂成蒴果瓣,随着不断加热翻炒,蒺藜蒴果瓣上的刺变焦,质地变得酥脆,利用大钢珠的撞击和小钢珠的相互碰撞摩擦作用使焦刺从蒺藜上脱落。小钢珠的体积与蒺藜蒴果瓣体积相近,还起到加热介质的作用使蒺藜受热均匀,所炮制出的炒蒺藜外观色泽更加均一。该技术将炒蒺藜炮制时的去刺工序和炒制工序合二为一,方便可行,既提高了炒蒺藜的生产效率,又能保证炒蒺藜的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刺生蒺藜的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带刺生蒺藜和大小不同的钢珠按照一定质量比混合备用;(2)将步骤(1)中的混合料倒入炒药机中翻炒;(3)将炒蒺藜、杂质碎屑与钢珠分离,得到炒蒺藜饮片。步骤(1)中,带刺生蒺藜与大钢珠、小钢珠的质量比为1:44-55:4-10。所述大钢珠为直径18-23mm的钢珠,所述小钢珠为直径3-5mm的钢珠。步骤(2)中,翻炒温度200±5℃,转速40-80转/分钟,翻炒时间为5-30分钟。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刺生蒺藜的去刺-炒制联用方法,即将大小不同的两种钢珠与生蒺藜按比例一同放入炒药机中进行翻炒,利用大钢珠的硬度与重量在滚筒炒药机旋转时不断的撞击蒺藜实现去刺的目的;所选小钢珠体积与蒺藜开裂的蒴果瓣体积相近,在滚筒炒药机旋转时既可以使蒺藜受热均匀,又可以与蒺藜相互摩擦而去刺。本专利技术将蒺藜的去刺和炒制合二为一,减少了先去刺后炒制法或先炒制后去刺法的工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而且其去刺效果、外观颜色均匀性和内在成分指标均优于2种传统去刺方法。本项方法还适用于其他带刺中药如苍耳子的去刺和炒制。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处理2炮制的饮片;图2是实施例1处理6炮制的饮片;图3是实施例3中不同方法获得的饮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钢珠直径的筛选(1)为保证蒺藜炒制过程中受热均匀,所选小钢珠的体积与蒺藜蒴果瓣体积相近,为3-5mm,在研究时固定小钢珠体积为4mm。(2)将带刺生蒺藜和表1所示直径的钢珠按照1:44(大):7(小)的质量比混合备用;(3)将步骤(2)中的混合料倒入预热的MK-30炒药机中,控制炒药机的参数如下:炒制温度200±5℃,转速60转/分,时间15分钟,进行翻炒;(4)通过螺旋分选机将炒蒺藜、焦刺屑及大小钢珠分开,得到炒蒺藜饮片。表1钢珠直径以去刺程度与饮片外观、焦刺屑占投药量比重为指标筛选大钢珠直径,每处理进行3次平行试验。表2不同直径大钢珠的炮制效果实验发现,在大钢珠与药物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大钢珠直径越大,所产生的焦刺屑占比越大,原因是直径越大的大钢珠在滚筒炒药机内产生的撞击力越大,在将蒺藜撞击成蒴果瓣并去刺后会进一步将蒺藜蒴果瓣撞碎。12mm和15mm大钢珠在滚筒炒药机内产生的撞击力有限,去刺效果不佳,导致带刺蒺藜受热不均匀,造成炮制出的蒺藜外观颜色不均匀。实验还考察了将12mm和15mm大钢珠与带刺生蒺藜质量比提升至55:1和66:1的蒺藜炒制情况,结果显示仍有部分蒺藜带刺且未破裂成蒴果瓣,若再提升大钢珠质量比则影响实际生产效率,在炒药机滚筒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大钢珠用的越多,每次蒺藜投药量越少。综上所述,在生蒺藜(带刺)、大钢珠和小钢珠按1:44(大):7(小)的质量比进行炒制的情况下,大钢珠直径为18-23mm时,所炮制的炒蒺藜去刺完全,外观颜色均匀,蒺藜破裂成蒴果瓣,蒴果瓣碎屑较少,能达到实际生产的要求。实施例2蒺藜、钢珠重量比的筛选(1)所选大钢珠体积为20mm,小钢珠体积为4mm。(2)将带刺生蒺藜和大小不同的钢珠按照表3中的质量比混合备用;(3)将步骤(1)中的混合料倒入预热的MK-30炒药机中,控制炒药机的参数如下:炒制温度200±5℃,转速60转/分,时间15分钟,进行翻炒;(4)通过螺旋分选机将炒蒺藜、焦刺屑及大小钢珠分开,得到炒蒺藜饮片。表3带刺生蒺藜和钢珠质量比以去刺程度与饮片外观、焦刺屑占投药量比重为指标筛选大钢珠直径,每处理进行3次平行试验。表4带刺生蒺藜和钢珠质量比的炮制效果实验发现,4mm钢珠与带刺生蒺藜比例在4-10:1范围内均可产生较好的炮制效果。20mm钢珠与带刺生蒺藜比例对炮制效果影响较大,44-55:1时所有蒺藜基本破裂成蒴果瓣,并去除尖刺,外观颜色均匀;比重过小则仍有部分蒺藜带刺,未破裂成蒴果瓣,外观颜色不均匀;比重过大则有部分蒴果瓣碎屑产生。所以优选直径3-5mm和直径18-23mm钢珠与带刺生蒺藜的质量比为4-10:44-55:1。实施例3不同炮制方法去刺效果、外观颜色均匀性、有效成分含量比较1.样品制备采用同一批次的带刺生蒺藜进行试验,炒药机的参数设置均相同:炒制温度200±5℃,转速60转/分,翻炒时间15min,按照以下分组进行:(1)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样品取带刺生蒺藜200g,20mm钢珠,4mm钢珠,共3份,炒制后通过螺旋分选机将炒蒺藜、焦刺屑及大小钢珠分开,得到炒蒺藜饮片S1;(2)先碾后炒的传统去刺方法制备样品取带刺生蒺藜200g,共3份,分别于碾米机下碾净刺,炒制后筛去灰屑,得炒蒺藜饮片S2;(3)先炒后碾的传统去刺方法制备样品取带刺生蒺藜200g,共3份,炒制后筛去灰屑,再于碾米机下碾净刺,即得炒蒺藜饮片S3。2.去刺效果比较观察优选后的本专利技术方法与2种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刺生蒺藜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带刺生蒺藜和大小不同的钢珠按照一定质量比混合备用;/n(2)将步骤(1)中的混合料倒入炒药机中翻炒;/n(3)将炒蒺藜、杂质碎屑与钢珠分离,得到炒蒺藜饮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刺生蒺藜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带刺生蒺藜和大小不同的钢珠按照一定质量比混合备用;
(2)将步骤(1)中的混合料倒入炒药机中翻炒;
(3)将炒蒺藜、杂质碎屑与钢珠分离,得到炒蒺藜饮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郭菲史磊陈智王书月袁曜晖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