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状肌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963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睫状肌训练装置,包括壳体(15)、设置在壳体前端的前视窗(6)、可拆卸式安装在壳体前端且位于前视窗内的一对目镜(3)、安装在壳体内的训练组件和控制器、以及安装在壳体上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控制面板(14);训练组件包括导向机构、安装在导向机构上的传动机构、以及通过传动机构沿导向机构往返移动的显示器(1),导向机构沿目镜的目视方向直线设置,使显示器能始终在目镜的可视范围内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对晶状体形态的精细调整能力和柔韧度提升的训练,解决离焦带来的视觉障碍,提高人眼看近、看远以及脑影像能力,提升眼部肌肉群的调节能力,通过对视觉细胞不断刺激、激活实现视力的稳定和视觉状态正常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睫状肌训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眼视光
,尤其涉及一种睫状肌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近视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发病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不良或错误的用眼习惯,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导致睫状肌麻痹、痉挛,青少年的假性近视逐渐演变为真性近视。目前,除手术、药物治疗或光学眼镜校正意外,还可以通过训练睫状肌来恢复睫状肌的活力,以达到预防近视或控制近视的恶化的目的。睫状肌的训练可以通过眼球肌肉训练来实现,眼球肌肉训练包括眼球外部肌肉群和内部肌肉群的锻炼。对于眼球内部睫状肌的锻炼,现有技术中通过直线训练仪利用定距离看动画的方式进行训练,其原理是将近看变成远看,只能起到一定的环节视疲劳的作用,没有动态训练和调节功能,而眼睛实际看到的周围事物的距离是不同的,在训练过程中看近和看远都需要进行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睫状肌训练装置,采用模拟物体在不同距离稳定使成像与视网膜中心凹型态匹配的训练手段,并配合个性化、高调节、静态、正向、负向的控制形式,实现对晶状体形态的精细调整能力和柔韧度提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睫状肌训练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5)、设置在壳体(15)前端的前视窗(6)、可拆卸式安装在壳体(15)前端且位于前视窗(6)内的一对目镜(3)、安装在壳体(15)内的训练组件和控制器、以及安装在壳体(15)上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控制面板(14);训练组件包括导向机构、安装在导向机构上的传动机构、以及通过传动机构沿导向机构往返移动的显示器(1),导向机构沿目镜(3)的目视方向直线设置,使显示器(1)能始终在目镜(3)的可视范围内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睫状肌训练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5)、设置在壳体(15)前端的前视窗(6)、可拆卸式安装在壳体(15)前端且位于前视窗(6)内的一对目镜(3)、安装在壳体(15)内的训练组件和控制器、以及安装在壳体(15)上并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控制面板(14);训练组件包括导向机构、安装在导向机构上的传动机构、以及通过传动机构沿导向机构往返移动的显示器(1),导向机构沿目镜(3)的目视方向直线设置,使显示器(1)能始终在目镜(3)的可视范围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睫状肌训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导向机构包括光电开关(2)和导轨(11),导轨(11)沿目镜(3)的目视方向直线设置,光电开关(2)安装在导轨(11)远离目镜(3)的一端侧部并与控制器连接;显示器(1)底部设有卡位板(13),使显示器(1)安装在导轨(11)上并沿导轨(11)滑动时卡位板(13)能与光电开关(2)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睫状肌训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导向机构还包括第一限位开关(7)和第二限位开关(10),第一限位开关(7)和第二限位开关分别设置在导轨(11)的两端侧部并与控制器电连接,使显示器(1)安装在导轨(11)上并沿导轨(11)滑动时卡位板(13)能与第一限位开关(7)或第二限位开关(10)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睫状肌训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限位开关(10)距离目镜(3)的距离大于光电开关(2)距离目镜(3)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睫状肌训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同步轮(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肃廉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