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骨凳,涉及理疗装置领域,在普通方凳的基础上,降低整骨凳的高度,从普通方凳、椅子或其他专门设计的整骨凳的40cm以上高度降低至30cm,为施术者向上拔伸预留空间,而且患者坐位时身体重心降低,较为稳定。在方凳前后两侧从上到下每边对称设置三根短边横梁,左右两侧从上到下每边对称设置两根长边横梁,便于医生根据需要选择适宜靶点高度,削去凳面、短边横梁中间部位锐利的棱角,以保护施术者的脚背和小腿前缘,避免医生膝部前顶时硌伤脚背和小腿前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医生施术时不能轻松将患者身体向上向后拔伸的难题,同时为医生施术时提供踩踏不同高度的踏脚点,避免医患双方意外受伤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骨凳
本专利技术涉及理疗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整骨凳。
技术介绍
整骨凳是一种用于脊椎关节紊乱(错位)患者在座位时接受医生推拿整骨治疗的特质矮凳。目前,脊柱损伤和脊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多数在卧位和座位上接受推拿整骨治疗,医生施术时常让患者坐于按摩台、美式整脊床的一头,或是嘱咐患者坐在普通方凳、椅子上,而患者无论是坐于按摩台、美式整脊床上,还是坐于普通方凳和椅子上,体位均较高,不利于医生施术时将患者身体向上向后轻松拔伸,很难降低椎间压力,更难增宽椎间隙,使脊椎关节复位的成功率、安全性受到影响,由于轻巧纠正关节错缝的概率较低,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和疗程,且医生较费力费时。膝顶复位时,医生单腿站立,稳定性相对较差,也会影响施术的可控性和操作的顺畅度。还因为普通方凳、椅子横档较少,没有更多的不同高度的踏脚着力点提供给医生选择,因而医生很难精准选定不同截断错位脊椎施术的靶点,无法确保整骨的精准度。因为上述原因,目前各医家对纠正脊椎关节矢状轴偏离研究较多,而专用于纠正额状轴偏离的安全有效的整骨方法却是凤毛麟角。然而椎管是一个个锥孔连接而成的扁椭圆形管道,其前后径小于左右径。脊椎关节、椎体额状轴极轻微的偏离均可能造成较严重的问题,因而纠正脊椎关节和椎体的额状轴偏离就成了恢复椎管延续性、椎动脉孔、椎间孔前后径的难点和关键技术,也是解除脊髓、神经根、血管等刺激或压迫、恢复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的关键所在。强扳强顶不但可能加重其额状轴偏离,也大大增加了医疗事故的风险,严重阻碍了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医推拿整骨绝技更大发展。所以,整骨凳的设计目的是要解决普通方凳、椅子和其它专用整骨凳的诸多缺陷和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整骨凳,解决医生施术时不能轻松将患者身体向上向后拔伸的难题,同时为医生施术时提供踩踏不同高度的踏脚点,避免医患双方意外受伤的可能。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整骨凳,包括凳面和凳腿,所述凳面的底部四周各设置有一个凳腿,所述凳面的为长方形的木板,所述凳面的厚度范围为1-3cm,所述凳面的前后两个侧边开设有向内的、弧形的凳缘槽,两个所述凳缘槽正下方的所述凳腿之间均设置有间距相等的短边横梁,所述凳面的左右两个侧边正下方的所述凳腿之间均设置有间距相等的长边横梁。优选的,所述凳腿的高度范围为25-35cm,且所述凳腿的底面均设置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短边横梁在每个侧边至少设置三根,且最下边的所述短边横梁与地面之间的间距范围为5-10cm,所述短边横梁的外下缘均设置有向内的、弧形的梁缘槽,所述凳缘槽和所述梁缘槽的半径范围均为10-20cm。优选的,所述长边横梁在每个侧边至少设置两根。优选的,所述凳腿的外侧面到所述凳面外缘的直线距离范围为1-4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医生通过踏脚的高度可以准确选定不同截断错位脊椎施术部位,确保了整骨靶点的精准度,提高了整骨的安全性和操作的顺畅度;2.整骨凳的凳面边缘、横梁边缘的月牙形设计,可保护施术者的脚背和小腿前缘,同时保证施术者脚背踩踏的足够空间;3.凳腿下的橡胶垫,可避免施术时凳子向前滑移,能减少凳子移动时产生的噪声;4.整骨凳竖着摆放,可防止施术顶推时,凳子向前翻倒的和患者臀部前滑墩地摔倒的可能;5.整骨凳比普通方凳和其它整骨凳高度降低后,患者身体重心较低,医生改变了单腿站立施术,解决并确保了患者和医生双方的体位稳定,减少了患者在受术过程中产生的紧张和恐惧感,医生施术也相对容易掌握尺度,可控性较好,为轻巧纠正脊椎关节、椎体额状轴的偏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凳面,2凳腿,3短边横梁,4长边横梁,5橡胶垫,6凳缘槽,7梁缘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所示,包括凳面1和凳腿2,凳面1的底部四周各设置有一个凳腿2,凳面1的为长方形的木板,凳面1的厚度范围为1-3cm,凳面1的前后两个侧边开设有向内的、弧形的凳缘槽6,两个凳缘槽6正下方的凳腿2之间均设置有间距相等的短边横梁3,凳面1的左右两个侧边正下方的凳腿2之间均设置有间距相等的长边横梁4,凳腿2的高度范围为25-35cm,且凳腿2的底面均设置有橡胶垫5,短边横梁3在每个侧边至少设置三根,且最下边的短边横梁3与地面之间的间距范围为5-10cm,短边横梁3的外下缘均设置有向内的、弧形的梁缘槽7,凳缘槽6和梁缘槽7的半径范围均为10-20cm,长边横梁4在每个侧边至少设置两根,凳腿2的外侧面到凳面1外缘的直线距离范围为1-4cm,医生通过踏脚的高度可以准确选定不同截断错位脊椎施术部位,确保了整骨靶点的精准度,提高了整骨的安全性和操作的顺畅度,整骨凳的凳面1边缘、短边横梁3边缘的月牙形设计,可保护施术者的脚背和小腿前缘,同时保证施术者脚背踩踏的足够空间,凳腿下的橡胶垫5,可避免施术时凳子向前滑移,能减少凳子移动时产生的噪声,整骨凳竖着摆放,可防止施术顶推时,凳子向前翻倒的和患者臀部前滑墩地摔倒的可能,整骨凳比普通方凳和其它整骨凳高度降低后,患者身体重心较低,医生改变了单腿站立施术,解决并确保了患者和医生双方的体位稳定,减少了患者在受术过程中产生的紧张和恐惧感,医生施术也相对容易掌握尺度,可控性较好,为轻巧纠正脊椎关节错、椎体额状轴的偏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施例:一种整骨凳,在普通方凳的基础上,降低整骨凳的高度,从普通方凳、椅子或其他专门设计的整骨凳的40cm以上高度降低至30cm,为施术者向上拔伸预留空间,而且患者坐位时身体重心降低,较为稳定。在方凳前后两侧(短边)从上到下每边对称设置三根短边横梁3,左右两侧(长边)从上到下每边对称设置两根长边横梁4,便于医生根据需要选择适宜靶点高度。在理疗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坐卧式:医生坐在患者身后的普通方凳上,一脚踏稳地面,另一只脚踏在地面或踏在方便施力的相应短边横梁3上,用膝前部选择合适的靶点施术;另一种是站立式:医生立于患者身后,一脚踏稳在地面,另一脚踏于合适高度的短边横梁3上,胫骨紧贴患者臀后的凳缘槽6内,或踏于摆放在患者身后的普通方凳凳面上,然后用膝前部选择顶推的具体靶点施术;或者患者坐于凳面1上,同时在颈椎枕颌牵引下,医生立于患者身后,马步或弓步或箭步踏稳,然后医生将患者头部、颈椎向上拔伸施术整骨手法,增宽脊椎上下小关节之间的咬合距离,降低椎间压力,避免小关节之间犹如齿轮发生联动效应,提高整骨精准性。整骨凳的凳面1前后两侧凳缘和三根短边横梁3的外下缘锯成或刨成弧形,削去凳面1、短边横梁3中间部位锐利的棱角,半圆弧的直径为14cm,以保护施术者的脚背和小腿前缘,避免医生膝部前顶时硌伤脚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骨凳,包括凳面(1)和凳腿(2),所述凳面(1)的底部四周各设置有一个凳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凳面(1)的为长方形的木板,所述凳面(1)的厚度范围为1-3cm,所述凳面(1)的前后两个侧边开设有向内的、弧形的凳缘槽(6),两个所述凳缘槽(6)正下方的所述凳腿(2)之间均设置有间距相等的短边横梁(3),所述凳面(1)的左右两个侧边正下方的所述凳腿(2)之间均设置有间距相等的长边横梁(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骨凳,包括凳面(1)和凳腿(2),所述凳面(1)的底部四周各设置有一个凳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凳面(1)的为长方形的木板,所述凳面(1)的厚度范围为1-3cm,所述凳面(1)的前后两个侧边开设有向内的、弧形的凳缘槽(6),两个所述凳缘槽(6)正下方的所述凳腿(2)之间均设置有间距相等的短边横梁(3),所述凳面(1)的左右两个侧边正下方的所述凳腿(2)之间均设置有间距相等的长边横梁(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骨凳,其特征在于:所述凳腿(2)的高度范围为25-35cm,且所述凳腿(2)的底面均设置有橡胶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高亮,刘冬根,黄竹妹,
申请(专利权)人:马高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