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牙槽神经分离器、下牙槽神经镊及下牙槽神经探查工具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9456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1
本申请提供一种下牙槽神经分离器、下牙槽神经镊以及下牙槽神经探查工具包,具体地,所述下牙槽神经分离器包括手柄,在所述手柄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外部固定包覆有剥离件,所述剥离件具有弹性;所述下牙槽神经镊包括两个镊臂,每个所述镊臂均依次包括握持部、矢状弯曲部和竖直弯曲部,在每个所述竖直弯曲部前端均设置有镊取头,两个所述镊取头近似平行,并且,所述镊取头具有弹性。在下颌智齿拔除术中,利用所述下牙槽神经分离器以及所述下牙槽神经镊,在可视条件下可对下牙槽神经的受损情况及时进行探查和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牙槽神经分离器、下牙槽神经镊及下牙槽神经探查工具包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牙槽神经分离器、下牙槽神经镊以及下牙槽神经探查工具包。
技术介绍
下颌智齿,即,下颌第三磨牙,其拔除操作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手术操作之一。下牙槽神经(InferiorAlveolarNerve,IAN)位于下颌骨的神经管中,其与下颌智齿关系十分密切。由于下颌智齿位置深,操作空间有限,并且距离IAN近,因而,下颌智齿拔除过程中可能会损伤IAN。IAN如果受到损伤,则可能会导致患者一过性或永久性下唇麻木或感觉异常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属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由于IAN位置靠近口腔后部,操作空间有限,医生的视野也受限,并且,没有专用工具对其进行探查,因此,目前在下颌智齿拔除术中,一般并不对IAN的受损情况进行探查,通常在术后复诊中通过询问下唇是否存在异常感觉来判断IAN是否受损,但是,此时已经错失局部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机,即便发现IAN受损也无法进行局部处理,只能通过全身用药,进行保守治疗,待其自行修复,有些患者甚至经过数年时间,仍无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牙槽神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牙槽神经分离器包括手柄(1),在所述手柄(1)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连接部(11),在所述连接部(11)外部固定包覆有剥离件(2),所述剥离件(2)具有弹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牙槽神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牙槽神经分离器包括手柄(1),在所述手柄(1)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连接部(11),在所述连接部(11)外部固定包覆有剥离件(2),所述剥离件(2)具有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牙槽神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件(2)的邵氏硬度为55HD~80HD,优选60HD~70HD。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牙槽神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件(2)为勺形,自所述剥离件(2)的近端至其远端,所述剥离件(2)的外径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最后再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下牙槽神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件(2)的弧度为π/72~π/18,优选为π/36;和/或
所述剥离件(2)包括包绕部(21)和神经分离部(22),其中,所述包绕部(21)包绕于所述连接部(11)的外部,所述神经分离部(22)的长度为0.5~1.5cm,优选为1c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下牙槽神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件(2)由顶面(23)和底面(24)围成,其中,所述顶面(23)与所述手柄(1)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90°~150°,优选为110°~135°。


6.一种下牙槽神经镊,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向亮王恩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