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烹饪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909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烹饪设备,该智能烹饪设备包括:机座,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承载面和底面;搅拌容器,装配于所述承载面;常规底脚,包括第一支脚和中空的减振部,所述第一支脚上端装配于所述底面、下端活动插接于所述减振部的空腔内;以及吸盘底脚,包括第二支脚和吸附部,所述第二支脚上端装配于所述底面下端与所述吸附部固接,所述吸附部下端具有一自下而上凹陷的吸附面;其中,所述常规底脚和所述吸盘底脚共计设有至少三个,分别于所述底面间隔排布。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大大减轻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晃动,同时,也提高了设备在潮湿桌面运行时的稳定性、以及降低运行过后设备搬运的困难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烹饪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烹饪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改善智能烹饪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因搅拌刀的搅拌,而产生大幅度的晃动、甚至倾倒的情况,众厂家纷纷提出能够有效减小机器振幅的底脚。现有技术中,吸盘常作为一种真空吸附吊具,但是吸盘本身自带的弹性和吸附性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可作为一种减振底脚运用在智能烹饪设备上。在通常情况下,智能烹饪设备采用全吸盘式底脚,能够减轻设备工作过程中的晃动,达到良好的减振效果,但是,如果设备被放置在潮湿的桌面上,吸盘容易发生平滑,反倒可能加剧设备晃动,甚至导致设备发生倾倒;另外,智能烹饪设备底部多点固定吸附于桌面,也会造成用户抬起设备困难,继而降低设备搬运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智能烹饪设备,旨在降低设备运行时的晃动,提高设备在潮湿桌面上运行时的稳定性、以及降低运行过后设备搬运的困难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烹饪设备,包括:机座,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承载面和底面;搅拌容器,装配于所述承载面;常规底脚,包括第一支脚和中空的减振部,所述第一支脚上端装配于所述底面、下端活动插接于所述减振部的空腔内;以及吸盘底脚,包括第二支脚和吸附部,所述第二支脚上端装配于所述底面下端与所述吸附部固接,所述吸附部下端具有一自下而上凹陷的吸附面;其中,所述常规底脚和所述吸盘底脚共计设有至少三个,分别于所述底面间隔排布。可选地,所述常规底脚和吸盘底脚分别设有两个,且两所述常规底脚与两所述吸盘底脚分别位于所述底面上的前侧区域和后侧区域。可选地,两所述常规底脚之间的连线与两所述吸盘底脚之间的连线呈并行设置。可选地,两所述常规底脚相对于所述底面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呈对称设置;和/或两所述吸盘底脚相对于所述底面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呈对称设置。可选地,两所述常规底脚与两所述吸盘底脚均靠近所述底面的边缘设置。可选地,所述常规底脚与所述吸盘底脚共计设有三个,且任意相邻两底脚之间相对所述底面中心的圆心角等于120°。可选地,所述第二支脚下端与所述吸附部上端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吸附部上端设有一开口朝上的固定插槽,所述第二支脚下端通过所述开口插设于所述固定插槽中。可选地,所述固定插槽的槽壁沿水平方向凹陷形成一环形卡接槽,所述第二支脚下端设有与所述环形卡接槽相适配的防脱凸环,所述防脱凸环适配卡接于所述环形卡接槽。可选地,所述减振部的空腔底壁凸设有弹性结构,以弹性缓冲所述第一支脚的振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将吸盘作为一种底脚运用在智能烹饪设备上,设备在运行时,通过第二支脚将晃动传递到吸盘处,利用吸盘本身自带的弹性和吸附性对晃动进行缓冲,从而达到减振的技术效果;然而,设备采用全吸盘式底脚会导致使用过后设备抬起不方便,且在潮湿的桌面上时,吸盘容易打滑,这反倒可能加剧设备晃动,因此,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还引入中空减振部进行减振的常规底脚,一方面设备在使用过后,用户容易从设置常规底脚的一侧将设备抬起,提高了设备搬运的便捷性,另一方面,当设备在光滑桌面上运行时,常规底脚也能够达到良好的减振效果,提高了设备的适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智能烹饪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机座的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常规底脚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吸盘底脚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常规底脚截面图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吸盘底脚截面图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机座11承载面12底面13称重秤杆131受压端132抵压端2搅拌容器3常规底脚31第一支脚311固定端312安装端312a卡接段312b连接段32减振部321弹性结构4吸盘底脚41第二支脚411防脱凸环412预应力抵压件42吸附部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智能烹饪设备。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智能烹饪设备包括:机座1,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承载面11和底面12;搅拌容器2,装配于承载面11;常规底脚3,包括第一支脚31和中空的减振部32,第一支脚31上端装配于底面12、下端活动插接于减振部32的空腔内;以及吸盘底脚4,包括第二支脚41和吸附部42,第二支脚41上端装配于底面12下端与吸附部42固接,吸附部42下端具有一自下而上凹陷的吸附面;其中,常规底脚3和吸盘底脚4共计设有至少三个,分别于底面12间隔排布。可以理解,该智能烹饪设备既可以为仅有搅拌功能的搅拌机,也可以为兼具搅拌、加热功能的料理机,当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该吸盘底脚4和常规底脚3也可应用在其他需要用到减振功能的家用电器设备,对此不作限制。具体的,如图2至图6所示,底面12还水平固接有多个称重秤杆13,该称重秤杆13包括相对设置的受压端131和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座,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承载面和底面;/n搅拌容器,装配于所述承载面;/n常规底脚,包括第一支脚和中空的减振部,所述第一支脚上端装配于所述底面、下端活动插接于所述减振部的空腔内;以及/n吸盘底脚,包括第二支脚和吸附部,所述第二支脚上端装配于所述底面下端与所述吸附部固接,所述吸附部下端具有一自下而上凹陷的吸附面;其中,/n所述常规底脚和所述吸盘底脚共计设有至少三个,分别于所述底面间隔排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座,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承载面和底面;
搅拌容器,装配于所述承载面;
常规底脚,包括第一支脚和中空的减振部,所述第一支脚上端装配于所述底面、下端活动插接于所述减振部的空腔内;以及
吸盘底脚,包括第二支脚和吸附部,所述第二支脚上端装配于所述底面下端与所述吸附部固接,所述吸附部下端具有一自下而上凹陷的吸附面;其中,
所述常规底脚和所述吸盘底脚共计设有至少三个,分别于所述底面间隔排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底脚和吸盘底脚分别设有两个,且两所述常规底脚与两所述吸盘底脚分别位于所述底面上的前侧区域和后侧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常规底脚之间的连线与两所述吸盘底脚之间的连线呈并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常规底脚相对于所述底面沿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呈对称设置;和/或
两所述吸盘底脚相对于所述底面沿前后方向的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厨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