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防冻用烟雾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782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果树防冻用烟雾发生器,属于果树防冻技术领域,用于果树防冻,其包括筒体,筒体位于底座上,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锥形筒,锥形筒的底面为设置有若干通孔的炉箅子,在炉箅子的上方设置有排烟管,排烟管与筒体同轴设置,在炉箅子上放置有引燃物,在筒体内填充有发烟物。鉴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合理地发烟结构设计,在保证发烟量的同时提高了发烟装置的安全性,且使用时便捷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果树防冻用烟雾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果树防冻
,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果树防冻用烟雾发生器。
技术介绍
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的水果树在生长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早春或秋末寒流的袭击,造成果树严重的冻花冻果。一旦果树发生冻花冻果的情形,必然会造成水果产量的大幅下降,对果农的经济收入造成严重冲击,如何防止大面积的果树在早春或秋末寒流中造成冻伤,成为水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目前在防止果树在早春或秋末寒流中遭受冻伤,通常采用熏烟法进行预防。熏烟法的主要原理在于采用发烟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增加环境温度,在每亩果园中设置多个发烟点至烟雾全部覆盖果园为准。熏烟法能够将果园所在区域的温度有效提高3℃~4℃,继而对果园果树冻伤起到较好地预防。但是采用何种盛放形式的发烟装置,以更好地进行发烟点的设置和发烟物的燃烧,成为行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树防冻用烟雾发生器,其通过合理地发烟结构设计,在保证发烟量的同时提高了发烟装置的安全性,且使用时便捷高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果树防冻用烟雾发生器,包括筒体,筒体位于底座上,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锥形筒,锥形筒的底面为设置有若干通孔的炉箅子,在炉箅子的上方设置有排烟管,排烟管与筒体同轴设置,在炉箅子上放置有引燃物,在筒体内填充有发烟物。进一步地讲,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筒体上加工有若干筒体通孔,在排烟管上分布有若干排烟通孔。进一步地讲,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引燃物采用浸渍有易燃油料的可燃物构成。进一步地讲,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发烟物包括木屑、稻壳、花生壳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而成。进一步地讲,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锥形筒在炉箅子周边位置处加工有炉箅侧孔。进一步地讲,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炉箅侧孔位于锥形筒上相邻的导向筋体之间。进一步地讲,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筒体的内表面分布有搭接板,搭接板与支撑杆通过嵌槽连接,支撑杆分布于排烟管的外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盛装发烟物的筒体下方设置燃烧结构,不仅能够在燃烧过程中产生较多的烟雾,而且还能够避免外部产生明火,提高整体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成分体结构,能够对易损部位进行更换,继而避免整体设备的弊端,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的同时降低后续的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图中:1、筒体;2、搭接板;3、支撑杆;4、排烟管;5、烟管通孔;6、筒体通孔;7、底座;8、锥形筒;9、炉箅侧孔;10、炉箅子;11、导向筋体;12、搭接环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段落可能涉及的方位名词,包括但不限于“上、下、左、右、前、后”等,其所依据的方位均为对应说明书附图中所展示的视觉方位,其不应当也不该被视为是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或技术方案的限定,其目的仅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技术方案。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一种果树防冻用烟雾发生器,包括筒体1,筒体1位于底座7上,所述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锥形筒8,锥形筒8的底面为设置有若干通孔的炉箅子10,在炉箅子10的上方设置有排烟管4,排烟管4与筒体1同轴设置,在炉箅子10上放置有引燃物,在筒体1内填充有发烟物。实施例2一种果树防冻用烟雾发生器,其中所述筒体1上加工有若干筒体通孔6,在排烟管4上分布有若干排烟通孔5;所述引燃物采用浸渍有易燃油料的可燃物构成;所述发烟物包括木屑、稻壳、花生壳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而成;所述锥形筒8在炉箅子10周边位置处加工有炉箅侧孔9;所述炉箅侧孔9位于锥形筒8上相邻的导向筋体11之间,导向筋体11为凸出于锥形筒8内表面的长条状凸块;所述筒体1的内表面分布有搭接板2,搭接板2与支撑杆3通过嵌槽连接,支撑杆3分布于排烟管4的外表面。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为避免行文繁琐,此处不再赘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继续对其中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及该技术特征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且予以重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果树防冻用烟雾发生器,其包括圆柱形中空结构的筒体1,在筒体1的外侧面可加工有若干用于空气流通的筒体通孔6,以增加内部填充发烟物缝隙间的空气流通和烟雾排放,并防止形成烟筒效应。在筒体1的底端内部加工有由向内延伸的环体构成的台阶结构,锥形筒8从顶部放入后,锥形筒8的边沿能够搭接于该台阶结构上,继而实现锥形筒8与筒体1的分离与连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锥形筒8的底面为炉箅子10,炉箅子10与锥形筒8的底面之间采用一体或者分体式连接的方式。当采用分体式连接方式时,炉箅子10应当放置于锥形筒8底部的搭接杆上或与筒体1台阶结构相同的搭接部位。炉箅子10能够实现引燃物的盛放与燃烧,也能够实现发烟物在炉箅子10上的燃烧。在炉箅子10周边的锥形筒8上加工有若干炉箅侧孔9,炉箅通孔9可覆盖部分(如图1所示)或全部相邻(如图2所示)的导向筋体11之间的锥形筒8区域。炉箅侧孔9的作用除了便于点燃引燃物外,还能够为因燃烧而塌陷于炉箅子10上的发烟物燃烧提供部分空气,避免炉箅子10上本已点燃的发烟物被塌陷的发烟物闷灭。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锥形筒8的横截面可为圆形或者矩形。在本专利技术中,当锥形筒8上所加工的炉箅通孔9的面积较小(如图1所示)时,从筒体1中因燃烧而塌陷的发烟物会经过锥形筒8上的导向筋体11引导至炉箅子10上。此时导向筋体11为凸出于锥形筒8内表面的长条状结构。当锥形筒8上所加工的炉箅通孔9的面积较大时(如图2所示),例如相邻的导向筋体11之间的锥形筒8的区域均为炉箅通孔9时,导向筋体11用于起到骨架的作用,连接炉箅子10和搭接环体12,此时炉箅子10的横截面面积不小于筒体1横截面面积的1/2。由于炉箅子10所处位置处的燃烧温度较高,在无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会通过较高的温度实现发烟物的闷燃,闷燃后所产生的灰烬掉落于地面。发烟物闷燃所产生的烟雾在经过排烟管4、筒体1上的筒体通孔6、炉箅子10向外扩散。排烟管4与筒体1同轴设置,可通过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支撑杆3与搭接板2来实现两者的连接。在排烟管4上设置的若干烟管通孔5除了能够提高烟气的通过效率外,还能够为炉箅子10上的发烟物燃烧提供一定量的空气,保证发烟物的发烟量。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发烟物可采用木屑、稻壳、花生壳等小块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果树防冻用烟雾发生器,包括筒体(1),筒体(1)位于底座(7)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锥形筒(8),锥形筒(8)的底面为设置有若干通孔的炉箅子(10),在炉箅子(10)的上方设置有排烟管(4),排烟管(4)与筒体(1)同轴设置,在炉箅子(10)上放置有引燃物,在筒体(1)内填充有发烟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果树防冻用烟雾发生器,包括筒体(1),筒体(1)位于底座(7)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锥形筒(8),锥形筒(8)的底面为设置有若干通孔的炉箅子(10),在炉箅子(10)的上方设置有排烟管(4),排烟管(4)与筒体(1)同轴设置,在炉箅子(10)上放置有引燃物,在筒体(1)内填充有发烟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树防冻用烟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上加工有若干筒体通孔(6),在排烟管(4)上分布有若干排烟通孔(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树防冻用烟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燃物采用浸渍有易燃油料的可燃物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来唐勇
申请(专利权)人:蒙阴县北方果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