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75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防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针对现有的防雷装置通常将支脚焊接安装于楼顶,占据大片空间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筒架,所述筒架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闪器,筒架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转动设置有螺杆,螺杆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筒架的上下两侧内壁上,支撑柱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螺母,螺母与螺杆螺纹连接,两个螺杆上均固定套设有齿轮,齿轮的两侧均啮合设置有扇形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扇形齿轮转动齿轮和螺杆,进而降低支持柱的高度,同时扇形齿轮转动时会转动两个第一撑脚,进行回缩,减小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雷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
技术介绍
防雷装置通常指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GB标准,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现有的防雷装置通常将支脚焊接安装于楼顶,占据大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防雷装置通常将支脚焊接安装于楼顶,占据大片空间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包括筒架,所述筒架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闪器,筒架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转动设置有螺杆,螺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包括筒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架(1)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闪器(3),筒架(1)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4),第一滑槽(4)内转动设置有螺杆(5),螺杆(5)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筒架(1)的上下两侧内壁上,支撑柱(2)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螺母(6),螺母(6)与螺杆(5)螺纹连接,两个螺杆(5)上均固定套设有齿轮(7),齿轮(7)的两侧均啮合设置有扇形齿轮(8),扇形齿轮(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9),筒架(1)上固定套设有连接环(10),连接环(10)的对称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1),两个第二滑槽(11)内均转动连接有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包括筒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架(1)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闪器(3),筒架(1)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4),第一滑槽(4)内转动设置有螺杆(5),螺杆(5)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筒架(1)的上下两侧内壁上,支撑柱(2)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螺母(6),螺母(6)与螺杆(5)螺纹连接,两个螺杆(5)上均固定套设有齿轮(7),齿轮(7)的两侧均啮合设置有扇形齿轮(8),扇形齿轮(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9),筒架(1)上固定套设有连接环(10),连接环(10)的对称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1),两个第二滑槽(11)内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撑脚(12),第一撑脚(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扇形齿轮(8)上,第一撑脚(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会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合瑞成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