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支撑组合结构普遍采用木杆、钢管、木方、扣件、U托、步步紧等连接作为混凝土成形过程的主要支撑体系,而且是经验化的、拼凑的、安装繁琐的,材料浪费极其严重,带有极大安全隐患的操作方法;在现有的建筑施工中,工人在铺设电缆、光缆或其他线路时候通常需要将缆线架设到指定高度位置,在施工缆线架设过程中费时费力且有触电或跌落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出的施工过程费时费力且有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包括:架体;车轮,所述车轮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固定安装在架体的底部;卡动机构,所述卡动机构位于架体的内腔中心,且贯穿于架体顶端;凹槽,所述凹槽开设在架体上半部分的外壁上,且卡动机构与所述凹槽位置相对垂直;弧形支撑板,所述弧形支撑板固定安装在卡动机构的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架体(1);/n车轮(3),所述车轮(3)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固定安置在架体(1)的底部;/n卡动机构(2),所述卡动机构(2)位于架体(1)的内腔中心,且贯穿于架体(1)顶端;/n凹槽(5),所述凹槽(5)开设在架体(1)上半部分的外壁上,且卡动机构(2)与所述凹槽(5)位置相对垂直;/n弧形支撑板(4),所述弧形支撑板(4)固定安装在卡动机构(2)的顶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1);
车轮(3),所述车轮(3)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固定安置在架体(1)的底部;
卡动机构(2),所述卡动机构(2)位于架体(1)的内腔中心,且贯穿于架体(1)顶端;
凹槽(5),所述凹槽(5)开设在架体(1)上半部分的外壁上,且卡动机构(2)与所述凹槽(5)位置相对垂直;
弧形支撑板(4),所述弧形支撑板(4)固定安装在卡动机构(2)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动机构(2)包括有:
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可移动的安置在架体(1)的中心位置,且贯穿于架体(1)顶端;
第一齿条(22),所述第一齿条(22)固定在支撑杆(21)内壁的左侧;
第二齿条(23),所述第二齿条(23)固定在支撑杆(21)内壁的右侧;
齿轮(24),所述齿轮(24)可旋转的安置在支撑杆(21)的内腔中,且与第一齿条(22)和第二齿条(23)相啮合;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