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仪器防篡改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71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仪器防篡改连接装置,包括用于电连接在仪器输出端的插槽以及用于电连接在一体机接收端的插头,插头插接到插槽内后通过插头上的导电片组与插槽内的电传导片相抵来进行电连接,插头从插槽内拔出时通过插槽内的切割刀片与导电片组相抵;所述插槽外壁上设置有身份认证标签,插头插接到插槽内前通过一体机对身份认证标签认证身份后插头通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若想将插头从插槽内拔出后来对仪器上传的数据进行篡改时,切割刀片与导电片组相抵,通过切割刀片将导电片组切割损坏,从而不能在插槽与插头之间接入设备来对仪器上传的数据进行篡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仪器防篡改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接头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仪器防篡改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种物料的运输采用了智能化管理,例如,影响着我们生活环境的城市垃圾。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城市垃圾从垃圾厂转移至垃圾焚烧或废物再利用加工厂过程中的物料装载、物料运输和物料卸载的过程中,对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立的城市垃圾处理系统。现在一般采用传感器和仪表等仪器来对上述系统中垃圾进行称量的重量以及此过程中的时间点等数据进行采集,然后上传至一体机中;为了减小对垃圾的处理成本,现采用在连接在仪器与一体机之间的接头上接入一个设备来上传一些数据到一体机中,而实际上并未产生这些数据,导致上传至一体机内的数据不真实。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仪器防篡改连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连接在仪器与一体机之间的接头上接入一个设备来上传一些数据到一体机中,而实际上并未产生这些数据,导致上传至一体机内的数据不真实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仪器防篡改连接装置,包括用于电连接在仪器输出端的插槽以及用于电连接在一体机接收端的插头,插头插接到插槽内后通过插头上的导电片组与插槽内的电传导片相抵来进行电连接,插头从插槽内拔出时通过插槽内的切割刀片与导电片组相抵;所述插槽外壁上设置有身份认证标签,插头插接到插槽内前通过一体机对身份认证标签认证身份后插头通电。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仪器防篡改连接装置中的插槽与插头进行插接配合时,需先通过一体机对插槽上的身份认证标签进行身份认证,在确认匹配后,插头才通电,使插槽、插头与一体机进行匹配形成专用的连接结构,避免接入其他结构来向一体机中上传数据;然后将插头插接到插槽内后通过插头上的导电片组与插槽内的电传导片相抵来进行电连接,使仪器采集的数据能够传输到一体机上;若想将插头从插槽内拔出后来对仪器上传的数据进行篡改时,切割刀片与导电片组相抵,通过切割刀片将导电片组切割损坏,从而不能在插槽与插头之间接入设备来对仪器上传的数据进行篡改,确保了上传至一体机中的数据真实、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与一体机和仪器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连接后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拆分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仪器1、一体机2、插槽3、插头4、槽壳31、电传导片32、切割刀片33、插接口34、卡接槽35、定位槽36、插头本体41、导电片42、“U”型导电块43、电传导块44、电传导条45、限位块46、弹性卡块47。实施例如图1,一种仪器防篡改连接装置,包括用于电连接在仪器1输出端的插槽3以及用于电连接在一体机2接收端的插头4,插头4插接到插槽3内后通过插头4上的导电片组与插槽3内的电传导片32相抵来进行电连接,插头4从插槽3内拔出时通过插槽3内的切割刀片33与导电片组相抵;所述插槽3外壁上设置有身份认证标签(图中未画出),插头4插接到插槽3内前通过一体机2对身份认证标签认证身份后插头4通电;其中,一体机2对身份认证标签进行身份认证的方式为现有的方式,可以为现有的RFTD射频识别认证或者扫二维码的方式;当身份确认后,通过一体机2来控制其内的一个开关处于连通状态,从而使插头4通电,将插头4插入插槽3内后即可进行数据的传输。结合图2和图3,采用的插槽3包括槽壳31,电传导片32固定设置在槽壳31内,槽壳31内远离电传导片32的槽壳31内壁上开有插接口34,切割刀片33固定设置在槽壳31内壁上,切割刀片33的刀刃朝向电传导片32且切割刀片33沿插接口34外围周向布置;所述插头4包括插头4本体,插头4本体的插接端外壁开有两安装槽,导电片组的两导电片42均一一对应滑动穿设在两安装槽内外,且导电片42均与安装槽内壁弹性相连;当插头4插入插槽3内进行连接的时候,将导电片42均压入安装槽内,再将插头4本体的插接端从插接口34处插入槽壳31内,导电片42均从安装槽内弹出,两导电片42均与电传导片32相抵来进行插头4和插槽3之间的电连接。此插头4和插槽3只能连接一次,当需要将插头4从插槽3内拔出的时候,两导电片42与切割刀片33的刀刃相抵,通过切割刀片33的刀刃将两导电片42切割断,从而导致插头4无法使用。同时,本导电片组还包括嵌设在插头4本体的插接端内的“U”型导电块43以及嵌设在插头4本体内的电传导块44和电传导条45,电传导条45连接在电传导块44与“U”型导电块43之间,“U”型导电块43的两端与两导电片42始终一一对应滑动接触;“U”型导电块43、电传导条45、电传导块44以及两导电片42构成了插头4的导电体,来进行数据的传输;插槽3内的电传导片32与仪器1输出端之间以及插头4内的电传导块44与一体机2接收端之间均通过电线进行电连接。优化的,在安装槽内壁均沿导电片42滑动方向开有滑槽,滑槽的两端均密封,导电片42上连接有滑动卡设在滑槽内的限位块46,限位块46与导电片42一体成型,通过限位块46来对导电片42的滑动进行限位,为了避免导电片42从安装槽内滑出。优化的,采用的切割刀片33为环形刀片,环形刀片的内圈壁与插接口34的内壁共面;通过切割刀片33的形状和结构设计使插头4从插槽3内拔出的时候,切割刀片33能够有效的切割掉更长段的导电片42。优化的,采用的槽壳31开设插接口34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卡接槽35,多个卡接槽35以插接口34为中心呈环形分布,插头4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与卡接槽35一一对应的弹性卡块47;插头4本体的插接端插入槽壳31内时,多个弹性卡块47一一对应卡接到多个卡接槽35内;通过弹性卡块47和卡接槽35的配合,提高插槽3与插头4连接时的稳定性。优化的,采用的电传导片32靠近插接口34的表面上开设有定位槽36,定位槽36进一步提高了插槽3与插头4连接时的稳定性,且使插头4本体的插接端嵌入定位槽36内后,两导电片42的片面均与电传导片32相抵,使导电片42与电传导片32的接触面积更大,导电性能更佳,传递信号更稳定。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仪器防篡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电连接在仪器输出端的插槽以及用于电连接在一体机接收端的插头,插头插接到插槽内后通过插头上的导电片组与插槽内的电传导片相抵来进行电连接,插头从插槽内拔出时通过插槽内的切割刀片与导电片组相抵;/n所述插槽外壁上设置有身份认证标签,插头插接到插槽内前通过一体机对身份认证标签认证身份后插头通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仪器防篡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电连接在仪器输出端的插槽以及用于电连接在一体机接收端的插头,插头插接到插槽内后通过插头上的导电片组与插槽内的电传导片相抵来进行电连接,插头从插槽内拔出时通过插槽内的切割刀片与导电片组相抵;
所述插槽外壁上设置有身份认证标签,插头插接到插槽内前通过一体机对身份认证标签认证身份后插头通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仪器防篡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包括槽壳,电传导片固定设置在槽壳内,槽壳内远离电传导片的槽壳内壁上开有插接口,切割刀片固定设置在槽壳内壁上,切割刀片的刀刃朝向电传导片且切割刀片沿插接口外围周向布置;所述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插头本体的插接端外壁开有两安装槽,导电片组的两导电片均一一对应滑动穿设在两安装槽内外,且导电片均与安装槽内壁弹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仪器防篡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内壁均沿导电片滑动方向开有滑槽,滑槽的两端均密封,导电片上连接有滑动卡设在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欢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