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向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707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向天线,包括:同轴信号传输线、基体和螺旋体;在所述基体上依次设置有扼流微带、第一辐射振子、第一移相器、第二辐射振子,所述第一辐射振子、第一移相器和第二辐射振子依次相连;在所述扼流微带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点,在所述第一辐射振子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点,所述同轴信号传输线的屏蔽层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相连,所述同轴信号传输线的内导体与所述第二连接点相连;在所述基体的远离所述同轴信号传输线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点,所述螺旋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点相连。该全向天线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同时较传统天线具有更好的穿墙能力和信号均匀覆盖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向天线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讯中的天线设计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全向天线。
技术介绍
随着MIMO技术的成熟,WIFI6天线的需求数量会越来越多,天线的性能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普通5dBi已经满足不了未来复杂多变的场景。高增益天线都是通过增加振子数量来实现,天线会变得更大更长,同时成本也就上升,也增加设计难度。传统天线是由铜管加螺旋组合而成,生产过程中难以保证天线的一致性;若采用高频介质PCB板制作天线,也会导致成本过高,且多为定制化产品,无法通用设计通过大批量来降低成本。另外,现有的天线其穿墙能力、信号均匀覆盖能力等性能较差,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有鉴于此,应当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下的天线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且性能良好的全向天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全向天线,包括:同轴信号传输线、基体和螺旋体;在所述基体上依次设置有扼流微带、第一辐射振子、第一移相器、第二辐射振子,所述第一辐射振子、第一移相器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信号传输线、基体和螺旋体;/n在所述基体上依次设置有扼流微带、第一辐射振子、第一移相器、第二辐射振子,所述第一辐射振子、第一移相器和第二辐射振子依次相连;/n在所述扼流微带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点,在所述第一辐射振子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点,所述同轴信号传输线的屏蔽层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相连,所述同轴信号传输线的内导体与所述第二连接点相连;/n在所述基体的远离所述同轴信号传输线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点,所述螺旋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点相连;/n所述第二辐射振子与所述第三连接点之间设置有0.2mm至1mm的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信号传输线、基体和螺旋体;
在所述基体上依次设置有扼流微带、第一辐射振子、第一移相器、第二辐射振子,所述第一辐射振子、第一移相器和第二辐射振子依次相连;
在所述扼流微带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点,在所述第一辐射振子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点,所述同轴信号传输线的屏蔽层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相连,所述同轴信号传输线的内导体与所述第二连接点相连;
在所述基体的远离所述同轴信号传输线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点,所述螺旋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点相连;
所述第二辐射振子与所述第三连接点之间设置有0.2mm至1mm的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体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移相器和至少两个第三辐射振子,且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辐射振子之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胜廖津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南斗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