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变电压交变电流转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552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交变电压交变电流转换电路,包括PI电路模块、推换电路模块,所述PI电路模块与所述推换电路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交变电压交变电流转换电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精度高;交变电压交变电流转换电路对电流的采集和转换元器件要求较低,降低了运算放大器以及其它元件的非理想性对整个转换电路的影响,从而增强了抗干扰性,提高了电流/电压转换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变电压交变电流转换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路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交变电压交变电流转换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主要是由运算放大器和取样电阻组成的非隔离转换电路,这种电路对电流的采集和转换元器件要求较高,由于采用的是非隔离转换原理电路,加上运算放大器以及其它元件的非理想性,随着信号电流的变化,运放的反相端的电压会跟踪不上零点调整电压的变化,造成非线性加大,导致在进行电流/电压转换时在电路的环路特性中引入极点,从而增加系统的相移,引起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的不稳定,在宽频带噪声的干扰下产生振荡,降低了电流/电压转换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的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主要是非隔离转换电路,使得电流/电压转换的精确度较低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新型的交变电压交变电流转换电路。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交变电压交变电流转换电路,包括PI电路模块、推换电路模块,所述PI电路模块与所述推换电路模块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PI电路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一跟随器、电阻R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变电压交变电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PI电路模块、推换电路模块,所述PI电路模块与所述推换电路模块电连接;/n所述PI电路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一跟随器、电阻R1、电阻R2、第二跟随器、电阻R3、第二电容、第三跟随器、第三电容、电阻R4、电阻R5、电阻R6、PI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电容一端与所述第一跟随器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跟随器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1一端与所述第一跟随器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另一端接参考地,所述第一跟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跟随器的正输入端与A端连接,所述第二跟随器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变电压交变电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PI电路模块、推换电路模块,所述PI电路模块与所述推换电路模块电连接;
所述PI电路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一跟随器、电阻R1、电阻R2、第二跟随器、电阻R3、第二电容、第三跟随器、第三电容、电阻R4、电阻R5、电阻R6、PI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电容一端与所述第一跟随器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跟随器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1一端与所述第一跟随器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另一端接参考地,所述第一跟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跟随器的正输入端与A端连接,所述第二跟随器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跟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另一端与所述PI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2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第二电容一端与所述第二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3连接;
所述第三电容一端与B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跟随器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跟随器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三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4一端与所述第三跟随器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4另一端接参考地,所述第三跟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5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另一端与所述PI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6一端与所述PI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6另一端接参考地,所述PI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推换电路模块连接;
所述推换电路模块包括电阻R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权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威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