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管检测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434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雷管检测防护装置,包括防爆箱体和设置于防爆箱体顶部的把手,防爆箱体包括由多个防爆面板组成的防爆腔体;其中,防爆腔体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取放孔;防爆腔体的一侧开放形成泄爆面;防爆腔体的内侧设有导静电胶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雷管检测防护装置,所有部件整体设置,防爆箱体和把手整体固定设置,结构简单设置。通过把手位置的合理配置、取放孔的合理设置以及泄爆面的设置,结构简单、防护性能稳定、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管检测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火工生产设备,具体为一种雷管检测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爆破作业过程中,为了保证雷管质量,在装填作业前需要对雷管进行必要的检测。雷管易受外来电、杂散电流的影响,是高危火工品,同时雷管检测需使用仪表进行通电操作,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必须对雷管检测环节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预防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意外,保证人身安全。受限于恶劣的爆破作业环境,防护设备必须简单、耐用,易操作、易携带,并且对人体能够起到有效的安全防护。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4569773U)一种工业电雷管导通自锁防护装置,包括防护面板、防爆腔体、外壳体,在防护面板下面固定外壳体,外壳体内为防爆箱体,在防爆箱体的下方设有泄爆孔,在防护面板的上方设有扶手,扶手的下端连接自锁装置,在防护面板的中间内设有安全闸板,在安全闸板的两端设有滑道,安全闸板在滑道中滑动,在安全闸板的一侧边上设有雷管取放孔,在防爆箱体的四周面内固定有导静电胶皮。该现有技术中设置有自锁装置、安全阀板和滑道等结构,该装置结构复杂,且在检测过程中,会出现故障,危机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雷管检测防护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部分缺陷。本技术一个进一步地目的是结构简单、防护性能稳定、安全性高。本技术另一个进一步地目的是易操作、易携带、成本低廉。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雷管检测防护装置,包括防爆箱体和设置于防爆箱体顶部的把手,防爆箱体包括由多个防爆面板组成的防爆腔体;其中,防爆腔体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取放孔;防爆腔体的一侧开放形成泄爆面;防爆腔体的内侧设有导静电胶皮。优选地,防爆腔体包括顶部面板、底部面板和三个侧部面板。优选地,把手的为U型把手,把手靠近与泄爆面相对的侧部面板设置;把手朝向防爆腔体延伸的平面与泄爆面平行。优选地,每个取放孔均设置于把手的一侧且靠近泄爆面。优选地,把手宽度为20~25mm,把手离底部面板的高度为40~50mm。优选地,导静电胶皮通过粘黏于防爆腔体的内侧固定。优选地,顶部面板、底部面板和每个侧部面板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优选地,防爆腔体的外侧涂有防静电防锈漆。优选地,防爆腔体的各个面板使用钢板制得,钢板的厚度≥7mm。本技术的雷管检测防护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雷管检测防护装置,所有部件整体设置,防爆箱体和把手整体固定设置,结构简单设置。通过把手位置的合理配置、取放孔的合理设置以及泄爆面的设置,结构简单、防护性能稳定、安全性高。进一步地,该雷管检测防护装置由于结构简单,在雷管检测过程中,易操作、易携带、成本低廉。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雷管检测防护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中:10、雷管检测防护装置,100、防爆箱体,110、防爆腔体200、把手,111、泄爆面,112、顶部面板,113、底部面板,114、侧部面板,101、取放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提供雷管检测防护装置10的整体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雷管检测防护装置10,用于对雷管检测环节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预防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意外,保证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一般地,雷管检测防护装置10包括防爆箱体100和把手200,把手200设置于防爆箱体100顶部,便于雷管检测防护装置10的移动和携带。在具体实施例中,防爆箱体100包括由多个防爆面板组成的防爆腔体110,防爆箱体100为雷管的引爆空间。防爆腔体110的一侧开放形成泄爆面111,具体地,防爆腔体110包括顶部面板112、底部面板113和三个侧部面板114;顶部面板112、底部面板113和每个侧部面板114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防爆腔体110的各个面板使用钢板制得,钢板的厚度≥7mm,坚固耐用。在整个箱体的一侧全部开放为泄爆面111,在作业现场,将检测防护设备放置与平地上,泄爆的一面朝向安全位置,检测人员位于泄爆面111的反方向。泄爆面111可以快速将雷管引爆产生的能量释放出去,避免危机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结构简单,有效预防。把手200的为U型把手,把手200靠近与泄爆面111相对的侧部面板114设置,也就是说,把手200远离泄爆面111设置。因为防爆箱体100的整体重心不在中央,将把手200偏向防爆箱体100的重心设置,方便检测人员移动雷管检测防护装置10。进一步地,把手200朝向防爆腔体110延伸的平面与泄爆面111平行。更进一步地,防爆腔体110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取放孔101,该取放孔101用于固定放置雷管。取放孔101均设置于把手200的一侧且靠近泄爆面111,雷管放置于取放孔101内,靠近泄爆面111设置,使雷管引爆的瞬间更快速将能量从泄爆面111排出。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把手200宽度为20~25mm,把手200离底部面板113的高度为40~50mm。具体地,把手200宽度为20mm,把手200离底部面板113的高度为45mm,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提拿方便,易与携带。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把手200宽度可以选择22mm、25mm等;把手200离底部面板113的高度为40mm、50mm等。防爆腔体110的内侧设有导静电胶皮;导静电胶皮通过粘黏于防爆腔体110的内侧固定。导静电胶皮主要用导静电材料、静电耗散材料及合成橡胶等通过多种工艺制作而成,具有静电耗散层和导电层,静电耗散层粘黏于防爆腔体110的内壁。在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防爆腔体110的外侧涂有防静电防锈漆,防静电防锈漆和导静电胶皮二者结合,消除防爆腔体110的静电,使检测更加安全。本技术提供的雷管检测防护装置10,所有部件整体设置,防爆箱体100和把手200整体固定设置,结构简单设置。通过把手200位置的合理配置、取放孔101的合理设置以及泄爆面111的设置,结构简单、防护性能稳定、安全性高。进一步地,该雷管检测防护装置10由于结构简单,在雷管检测过程中,易操作、易携带、成本低廉。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技术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技术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雷管检测防护装置,包括防爆箱体和设置于所述防爆箱体顶部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箱体包括由多个防爆面板组成的防爆腔体;其中,/n所述防爆腔体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取放孔;/n所述防爆腔体的一侧开放形成泄爆面;/n所述防爆腔体的内侧设有导静电胶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管检测防护装置,包括防爆箱体和设置于所述防爆箱体顶部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箱体包括由多个防爆面板组成的防爆腔体;其中,
所述防爆腔体顶部均匀开设有多个取放孔;
所述防爆腔体的一侧开放形成泄爆面;
所述防爆腔体的内侧设有导静电胶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管检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腔体包括顶部面板、底部面板和三个侧部面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管检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的为U型把手,所述把手靠近与所述泄爆面相对的所述侧部面板设置;
所述把手朝向所述防爆腔体延伸的平面与所述泄爆面平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管检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取放孔均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宏胡光海任成湍赵定有李海平梁勋王慧珍周文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市神威爆破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久联神威民爆器材有限公司河南省永联民爆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内乡县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