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建专利>正文

一种箭匣下置式连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4328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箭匣下置式连弩,包括弩身、箭匣、弓片、弓弦、上弦杆和握把;弓片的中部横向穿过弩身前端并固定,弓弦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弓片的两端;箭匣设置于弩身下方,其内顶部具有箭道,且其内设置有供箭机构;箭匣顶部两侧分别开设有定位滑槽,定位滑槽由箭匣的前端向中部水平延伸,弩身前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定位片;箭匣顶部两侧以及定位滑槽下方分别开设有弦槽,弦槽的由箭匣的后端向中部水平延伸,并连通箭道,箭匣顶部对应弦槽的后端垂直向上开设有挂弦缺口;上弦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弩身中部,箭匣的后端顶部可转动地连接于上弦杆上;弓弦的中部位于弦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用户瞄准射击,竞技性和娱乐性得到大大拓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箭匣下置式连弩
本技术涉及竞技娱乐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箭匣下置式连弩。
技术介绍
连弩,又称“诸葛弩”,可连续发射弩箭。但由于连弩用箭没有箭羽,使铁箭在远距离飞行时会失去平衡而翻滚,且木制箭杆的制作要求精度高,人工制作难度大,不易大量制造使用,在军事领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体育竞技或娱乐活动场所作为射击器具却深受喜爱。目前,连弩的箭匣普遍安装在弩身顶部,阻碍用户视线,导致用户瞄准目标倾向于经验直觉,瞄准射击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用户瞄准射击,提升射击精准度,操作简单的箭匣下置式连弩,竞技性和娱乐性得到大大拓展。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箭匣下置式连弩,包括弩身、箭匣、弓片、弓弦、上弦杆和握把;所述握把设置于所述弩身后端底部;所述弓片的中部横向穿过所述弩身前端并固定,所述弓弦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弓片的两端;所述箭匣设置于所述弩身下方,其内顶部具有箭道,且其内设置有供箭机构,所述供箭机构向所述箭道内输送箭支;所述箭匣顶部两侧分别开设有定位滑槽,所述定位滑槽由所述箭匣的前端向中部水平延伸,所述弩身前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的下端设置有伸入对应所述的定位滑槽内作滑动配合的定位滑块;所述箭匣顶部两侧以及所述定位滑槽下方分别开设有弦槽,所述弦槽的由所述箭匣的后端向中部水平延伸,并连通所述箭道,所述箭匣顶部对应所述弦槽的后端垂直向上开设有挂弦缺口;所述上弦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弩身中部,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箭匣的后端顶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上弦杆上;所述弓弦的中部位于所述弦槽内随所述上弦杆的转动沿所述弦槽位移,并出入所述挂弦缺口。本方案的操作方式:往箭匣内装填好多支弩箭,右手持握把,左手握住上弦杆以其连接弩身的一端为轴向前推,箭匣随之由定位滑块配合对应的所述定位滑槽导向而位移,推至弓弦落入挂弦缺口为止;此时箭匣中储存的弩箭由供箭机构向上供箭,将一支弩箭顶入箭道,进入待发射状态;然后握持上弦杆的左手向后拉,落入挂弦缺口的弓弦在上弦杆的带动下也向后移动,直到快到达箭匣行程末端时,上弦杆将挂弦缺口内的弓弦顶出到弦槽内,弓片带动弓弦回弹将箭道里的弩箭射出,箭匣和弓弦回到初始位置,完成一次击发。重复以上动作,直至将箭匣里的弩箭发射完毕。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弩身顶部不再有箭匣阻碍视线,用户能够以弩身顶部延伸方向为瞄准线进行瞄准射击或者在弩身顶部安装光学瞄准镜或其他战术配件进行瞄准射击,用户瞄准射击更为方便,射击精准度更高,同时,上弦杆一推一拉即可完成发射,操作简单,竞技性和娱乐性均得到大大拓展。进一步地,所述供箭机构包括压缩弹簧、托箭板和匣门,所述箭匣的底部具有供箭支出入的开口,所述匣门一端与所述开口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口的另一端通过锁止机构锁紧或解锁,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匣门内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托箭板底部。采用上述进一步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箭支在箭匣内由压缩弹簧的弹力配合托箭板顶推送向箭道,确保箭支的输送稳定可靠。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压杆、解锁弹簧、锁扣和一对连接片,一对所述连接片相对固定于所述箭匣后端底部两侧,所述压杆的一端位于一对所述连接片之间,并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解锁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箭匣后端端面,另一端水平延伸并与所述压杆固定连接,所述锁扣的上端与所述压杆位于一对所述连接片之间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随所述解锁弹簧的弹力扣合所述匣门相应的一端。采用上述进一步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按压压杆压缩解锁弹簧或松开压杆释放解锁弹簧来带动锁扣解除或锁紧匣门相应的一端,实现匣门快捷开合,从而便于箭支向箭匣内快捷装填。进一步地,所述箭匣的内腔采用双排单出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促使箭匣内能够容纳更多的箭支。进一步地,所述上弦杆连接所述弩身的一端和上弦杆连接所述箭匣位置的距离与所述上弦杆的自由端和所述上弦杆连接所述箭匣位置的距离比为1:2。采用上述进一步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以上比值的设置使上弦杆的力矩为1:2,从而使得箭支上弦更为省力。进一步地,所述上弦杆包括手持部和相对设置的两片驱动片,两片所述驱动片的一端与所述手持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弩身的中部两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箭匣的后端顶部位于两片所述驱动片之间,并与两片所述驱动片可转动地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确保箭匣在上弦和发射过程中的位移稳定可靠,从而提升射击精准度。进一步地,所述箭匣前端顶部具有向所述弩身前端延伸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内具有箭支出射通道,所述箭支出射通道连通所述箭道,所述定位滑槽延伸至所述延伸段的前端。采用上述进一步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效减小箭匣长度以降低箭支长度,并保持弓弦拉伸长度,从而增加箭支射程。进一步地,所述弩身后端固定设置有枪托。采用上述进一步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射击时将枪托抵肩,射击更为省力的同时提升射击准度。进一步地,所述弩身顶部安装有至少一个皮卡汀尼导轨。采用上述进一步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安装光学瞄准镜和其他战术附件以提升射击准度。进一步地,所述弩身、箭匣和上弦杆均具有镂空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保证本技术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整备重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待发射状态);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上箭状态);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箭匣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弩身1、握把2、枪托3、皮卡汀尼导轨4、弦槽5、弓片6、定位滑槽7、定位片8、定位滑块9、延伸段10、箭匣11、压缩弹簧12、匣门13、锁扣14、连接片15、压杆16、解锁弹簧17、弓弦18、驱动片19、手持部20、挂弦缺口21、托箭板22、箭道23、上弦杆1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箭匣11下置式连弩,包括弩身1、箭匣11、弓片6、弓弦18、上弦杆100和握把2;所述握把2设置于所述弩身1后端底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箭匣下置式连弩,其特征在于:包括弩身(1)、箭匣(11)、弓片(6)、弓弦(18)、上弦杆(100)和握把(2);/n所述握把(2)设置于所述弩身(1)后端底部;/n所述弓片(6)的中部横向穿过所述弩身(1)前端并固定,所述弓弦(18)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弓片(6)的两端;/n所述箭匣(11)设置于所述弩身(1)下方,其内顶部具有箭道(23),且其内设置有供箭机构,所述供箭机构向所述箭道(23)内输送箭支;/n所述箭匣(11)顶部两侧分别开设有定位滑槽(7),所述定位滑槽(7)由所述箭匣(11)的前端向中部水平延伸,所述弩身(1)前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定位片(8),所述定位片(8)的下端设置有伸入对应所述的定位滑槽(7)内作滑动配合的定位滑块(9);/n所述箭匣(11)顶部两侧以及所述定位滑槽(7)下方分别开设有弦槽(5),所述弦槽(5)由所述箭匣(11)的后端向中部水平延伸,并连通所述箭道(23),所述箭匣(11)顶部对应所述弦槽(5)的后端垂直向上开设有挂弦缺口(21);/n所述上弦杆(10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弩身(1)中部,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箭匣(11)的后端顶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上弦杆(100)上;/n所述弓弦(18)的中部位于所述弦槽(5)内随所述上弦杆(100)的转动沿所述弦槽(5)位移,并出入所述挂弦缺口(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箭匣下置式连弩,其特征在于:包括弩身(1)、箭匣(11)、弓片(6)、弓弦(18)、上弦杆(100)和握把(2);
所述握把(2)设置于所述弩身(1)后端底部;
所述弓片(6)的中部横向穿过所述弩身(1)前端并固定,所述弓弦(18)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弓片(6)的两端;
所述箭匣(11)设置于所述弩身(1)下方,其内顶部具有箭道(23),且其内设置有供箭机构,所述供箭机构向所述箭道(23)内输送箭支;
所述箭匣(11)顶部两侧分别开设有定位滑槽(7),所述定位滑槽(7)由所述箭匣(11)的前端向中部水平延伸,所述弩身(1)前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定位片(8),所述定位片(8)的下端设置有伸入对应所述的定位滑槽(7)内作滑动配合的定位滑块(9);
所述箭匣(11)顶部两侧以及所述定位滑槽(7)下方分别开设有弦槽(5),所述弦槽(5)由所述箭匣(11)的后端向中部水平延伸,并连通所述箭道(23),所述箭匣(11)顶部对应所述弦槽(5)的后端垂直向上开设有挂弦缺口(21);
所述上弦杆(10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弩身(1)中部,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箭匣(11)的后端顶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上弦杆(100)上;
所述弓弦(18)的中部位于所述弦槽(5)内随所述上弦杆(100)的转动沿所述弦槽(5)位移,并出入所述挂弦缺口(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箭匣下置式连弩,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箭机构包括压缩弹簧(12)、托箭板(22)和匣门(13),所述箭匣(11)的底部具有供箭支出入的开口,所述匣门(13)一端与所述开口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口的另一端通过锁止机构锁紧或解锁,所述压缩弹簧(1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匣门(13)内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托箭板(22)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箭匣下置式连弩,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压杆(16)、解锁弹簧(17)、锁扣(14)和一对连接片(15),一对所述连接片(15)相对固定于所述箭匣(11)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
申请(专利权)人:陈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