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阀、冷媒循环系统及空调
本技术涉及流体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阀、冷媒循环系统及空调。
技术介绍
空调是一种通过冷媒循环管路中冷媒与换热介质的热交换,实现对室内温度调节的设备,传统空调常用于制冷降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空调的功能需求也在增加,现有空调除具备制冷功能外,还具备加热、除湿等多种工作模式。现有空调通过设置在冷媒循环管路中的多个单独的阀结构实现冷媒循环管路中各个分支管路的通断,从而改变冷媒循环管路中冷媒流通路径,实现空调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阀,组合阀的体积较小。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媒循环系统,简化冷媒循环系统的结构,减小冷媒循环系统的体积。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简化空调的结构,减小空调的体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组合阀,包括阀座和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阀座的两个以上阀体,所述阀座包括主块体和两个以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主块体的侧壁向外凸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1)和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阀座(1)的两个以上阀体,所述阀座(1)包括主块体(11)和两个以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主块体(11)的侧壁向外凸设,所述连接部用于与外部管接头连接,每个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主块体(11)的端侧设置有供流体流入和/或流出所述阀座(1)的进出口,两个以上所述进出口通过所述阀座(1)内部的流体通道连通,每个所述阀体均被配置为能够控制两个所述进出口之间的通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1)和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阀座(1)的两个以上阀体,所述阀座(1)包括主块体(11)和两个以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主块体(11)的侧壁向外凸设,所述连接部用于与外部管接头连接,每个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主块体(11)的端侧设置有供流体流入和/或流出所述阀座(1)的进出口,两个以上所述进出口通过所述阀座(1)内部的流体通道连通,每个所述阀体均被配置为能够控制两个所述进出口之间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1)采用铸造成型,所述主块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1160)和第二侧(1170),所述两个以上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侧(1160)连接,所述第一侧(1160)具有第一凹部结构(1140),所述第二侧(1170)具有第二凹部结构(1150),且所述第一凹部结构(1140)和所述第二凹部结构(1150)均朝向主块体(11)的中心方向凹入;
所述连接部包括主体部(121)和沿所述主体部(121)的径向向外延伸的连接臂部(122),所述主体部(121)呈圆柱形,所述主体部(121)的一端与所述主块体(11)连接,所述主体部(121)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进出口,所述连接臂部(122)设置有与所述外部管接头连接的连接螺纹孔(1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部(122)远离所述主体部(121)的一端呈开口朝向所述主体部(121)的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直径小于所述主体部(121)的外径,且所述主体部(121)与所述圆弧结构光滑过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口包括第一进出口(1212)、第二进出口(131)、第三进出口(141)及第四进出口(151);
所述阀体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进出口(1212)与所述第三进出口(141)通断的第一阀体(2)、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进出口(1212)与所述第二进出口(131)通断的第二阀体(3)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进出口(131)与所述第四进出口(151)通断的第三阀体(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块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1160)和第二侧(1170),所述主块体(11)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侧(1160)且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侧面(118)和第二侧面(119),所述主块体(11)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二侧(1170)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侧面(1110)和第四侧面(1120),所述第一侧面(118)与所述第三侧面(111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面(119)与所述第四侧面(1120)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面(118)、所述第二侧面(119)、所述第三侧面(1110)及所述第四侧面(1120)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阀体(2)位于所述第一侧面(118)及所述第三侧面(1110)之间,所述第二阀体(3)位于所述第二侧面(119)与所述第四侧面(1120)之间,所述第三阀体(4)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侧面(119)与所述第四侧面(1120)之间;
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第三连接部(14)和第四连接部(15),所述第一进出口(121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所述第一连接部(12)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侧面(118)及所述第三侧面(1110)相邻的侧面,所述第二进出口(131)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3),所述第二连接部(13)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119),所述第三进出口(141)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14),所述第三连接部(14)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118),所述第四进出口(151)位于所述第四连接部(15),所述第四连接部(15)设置在所述第四侧面(112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块体(11)设置有圆筒安装部(160),所述圆筒安装部(160)部分凸出所述主块体(11),且所述圆筒安装部(160)与所述主块体(11)光滑过渡连接,所述圆筒安装部(160)用于安装所述第三阀体(4);
和/或所述主块体(11)上端面未设置有所述第一阀体(2)、所述第二阀体(3)及所述第三阀体(4)的位置具有由切除材料后形成的减重缺口(1130);
和/或所述第一进出口(1212)和/或所述第二进出口(131)处设置有用于检测流体温度和/或压力的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均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包括导磁体(212),至少一个所述电磁阀的所述导磁体(212)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外部线束卡扣的卡孔(2127);和/或
所述阀座(1)设置有接插件(8),多个所述阀体的连接线缆均与所述接插件(8)连接;和/或
所述阀座(1)设置有工装部(20),所述工装部(20)设置有工装孔(2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以上阀体至少包括第一阀体(2)、第二阀体(3)和第三阀体(4),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第三连接部(14)和第四连接部(15),所述阀座(1)具有连接件(9),所述连接件(9)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3)和第三连接部(14)之间,所述接插件(8)的插接端口朝向所述第三阀体(4)设置,所述第一阀体(2)的导磁体及所述第二阀体(3)的导磁体的U型开口背离所述接插件(8)设置,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