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自清洁中央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37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道自清洁中央空调,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包括空调内机、送风管、回风管、清洁通管、清洁装置与消气装置;空调内机的出风口、送风管、清洁通管、回风管与空调内机的回风口依次连接并形成循环风道;清洁装置与循环风道连接并适于向循环风道内释放杀菌气体;送风管上设置送风支管,送风支管上设置送风阀;回风管上设置回风支管,回风支管上设置回风阀;清洁通管上设置清洁通管阀;消气装置适于消除循环风道内的杀菌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风道自清洁中央空调,通过对管道结构的改进,以及加装的清洁装置,实现了中央空调的自清洁功能,不需要对风道进行拆卸,更不需要外部清洁装置,成本低,清洁控制更加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道自清洁中央空调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自清洁中央空调。
技术介绍
随着中央空调的普及,越多的用户选择安装中央空调系统对环境温度进行调控。中央空调的送风管道由于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的环境,这使得管道内部容易滋生细菌,对室内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损伤;中央空调管道由于较长,并且多铺埋于墙体与走管通道内,管道拆卸极不方便,管道内部清洁难度较大。目前,常用的中央空调管道清洁为清洁机器人清洁,清洁成本高,导致用户的清洁频率下降,无法做到对管道内部细菌的有效清除。另外,管道内部不易清洁与清洁成本较高也是导致用户不选择中央空调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中央空调的普及与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中央空调送风管管道内容易滋生细菌,影响室内人员的身体健康,且管道清洁复杂,成本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风道自清洁中央空调,包括空调内机、送风管、回风管、清洁通管、清洁装置与消气装置;所述空调内机的出风口、所述送风管、所述清洁通管、所述回风管与所述空调内机的回风口依次连接并形成循环风道;所述清洁装置与所述循环风道连接并适于向所述循环风道内释放杀菌气体;所述送风管上设置送风支管,所述送风支管上设置送风阀;所述回风管上设置回风支管,所述回风支管上设置回风阀;所述清洁通管上设置清洁通管阀;所述消气装置与所述循环风道相连接并适于消除所述循环风道内的所述杀菌气体。本技术所述的风道自清洁中央空调,通过对管道结构的改进,以及加装的清洁装置,实现了中央空调的自清洁功能,不需要对风道进行拆卸,更不需要外部清洁装置,成本低,清洁控制更加简单。可选地,所述清洁通管阀有两个,两个所述清洁通管阀分别位于所述清洁通管的两端。能够防止空调内机吹出的冷风进入清洁通管,也能够防止清洁通管内的空气通过回风管进入空调内机,缩短了中央空调非清洁运行时的风道长度,防止制冷与制热的损耗。可选地,还包括新风管,所述新风管与所述空调内机的回风口连通,所述新风管上设置有新风阀。通过设置新风管,能够较好地对循环风道内的气体进行更新,并有利于通过新风排出杀菌气体,而不用在排出杀菌气体时连接室内,防止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可选地,还包括排风管,所述空调内机放置于机房内,所述机房设置有排风口,所述排风管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排风管能够有效排出机房内的热气与废气。可选地,所述消气装置包括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风管和所述送风管相连通,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排污阀。排污管与排风管相连接,能够有效的把循环风道内的杀菌气体通过排风管排出,结构简单,管道利用率高。可选地,还包括止回阀,所述止回阀位于连接在所述空调内机与所述排污管之间的所述送风管上。止回阀能够有效防止循环风道内介质倒流,尤其是防止排污管内的废气倒流至空调内机内。可选地,还包括测压装置,所述测压装置与所述循环风道连接并适于测定所述循环风道内压力。测压装置能够有效检测压力值,并通过控制装置进行判断分析,对循环风道内是否泄露进行有效判断。可选地,所述清洁装置释放的所述杀菌气体包括臭氧、二氧化氯或氯气中的至少一种。杀菌效果显著,通过空调内机风机的吹动,以及扩散作用即可充满整个循环风道,不需要外部设备进入循环风道,清洁过程简单。可选地,还包括杀菌气体浓度检测装置,所述杀菌气体浓度检测装置与所述循环风道连接并适于测定所述循环风道内杀菌气体浓度。通过检测杀菌气体的有效浓度,及时判断循环风道内杀菌气体不会对房间人员造成伤害,对清洁过程中杀菌气体的有效杀菌浓度以及有关人员健康的最低浓度进行合理控制。可选地,所述清洁装置与所述空调内机共同位于机房内;将清洁装置设置在机房内,能够对清洁装置进行有效的管理,便于对清洁装置进行加药与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现有中央空调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风道自清洁中央空调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空调内机,11-排风口,2-送风管,21-送风支管,22-送风阀,3-回风管,31-回风支管,32-回风阀,4-清洁通管,41-清洁通管阀,5-新风管,51-新风阀,6-排风管,7-排污管,8-止回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风道自清洁中央空调,结合图1所示,主体部分与现有中央空调组成相同,包括空调内机1、送风管2与回风管3,空调内机1放置在机房A中,具体地,机房A中设置空调箱,空调内机1设置在空调箱内。空调内机1设置有出风口与回风口;空调内机1的出风口与送风管2的一端相连通,所述送风管2上设置送风支管21,所述送风支管21上设置送风阀22。打开送风阀22,空调内机1制出的冷风可通过送风管2运送到送风支管21,送风管2中的冷风可通过送风支管21吹出并对其对应的房间进行温度调控。具体地,每个房间可设置一个送风支管21,如本实施例房间B和房间C分别设置一个送风支管21,当需要对房间B进行温度调控时打开房间B对应的送风阀22,需要对房间C进行温度调控时打开房间C对应的送风阀22。需要说明的是,送风管2仅与空调内机1的出风口连通,以及通过送风支管21与外部空间相连通;送风管2的一端与空调内机1相连通,送风管2的另一端与某一送风支管21连通,也可设置为封闭端。空调内机1的回风口与回风管3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回风管3上设置回风支管31,所述回风支管31上设置回风阀32。打开回风阀32,房间内的空气可通过回风支管31进入到回风管3,最终通过回风管3进入到空调内机1进行温度调控,最终再通过空调内机1的出风口吹出,实现调节空气的循坏。具体地,每个房间可设置一个回风支管31,如本实施例房间B和房间C分别设置一个回风支管31,当需要对房间B进行温度调控时打开房间B对应的回风阀32,需要对房间C进行温度调控时打开房间C对应的回风阀32。以使调节空气循环。需要说明的是,与送风管2相类似,回风管3仅与空调内机1的回风口连通,以及通过回风支管31与外部空间相连通;回风管3的一端与空调内机1相连通,回风管3的另一端与某一回风支管31连通,也可设置为封闭端。在上述中央空调主体部分的基础上,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所述的风道自清洁中央空调还包括清洁通管4与清洁装置(图中未示出);空调内机1的出风口、送风管2、清洁通管4、回风管3与空调内机1的回风口依次连接并形成循环风道。具体地,送风管2的一端与空调内机1的出风口连通,送风管2的另一端与清洁通管4的一端连通,清洁通管4的另一端与回风管3的一端连通,回风管3的另一端与空调内机1的回风口连通。空调内机1吹出的风可依次经过空调内机1出风口、送风管2、清洁通管4、回风管3与回风口,形成循环流动。具体地,清洁通管4上设置清洁通管阀41。清洁装置与循环风道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道自清洁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内机(1)、送风管(2)、回风管(3)、清洁通管(4)、清洁装置与消气装置;/n所述空调内机(1)的出风口、所述送风管(2)、所述清洁通管(4)、所述回风管(3)与所述空调内机(1)的回风口依次连接并形成循环风道;/n所述清洁装置与所述循环风道连接并适于向所述循环风道内释放杀菌气体;/n所述送风管(2)上设置送风支管(21),所述送风支管(21)上设置送风阀(22);/n所述回风管(3)上设置回风支管(31),所述回风支管(31)上设置回风阀(32);/n所述清洁通管(4)上设置清洁通管阀(41);/n所述消气装置与所述循环风道相连接并适于消除所述循环风道内的所述杀菌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自清洁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内机(1)、送风管(2)、回风管(3)、清洁通管(4)、清洁装置与消气装置;
所述空调内机(1)的出风口、所述送风管(2)、所述清洁通管(4)、所述回风管(3)与所述空调内机(1)的回风口依次连接并形成循环风道;
所述清洁装置与所述循环风道连接并适于向所述循环风道内释放杀菌气体;
所述送风管(2)上设置送风支管(21),所述送风支管(21)上设置送风阀(22);
所述回风管(3)上设置回风支管(31),所述回风支管(31)上设置回风阀(32);
所述清洁通管(4)上设置清洁通管阀(41);
所述消气装置与所述循环风道相连接并适于消除所述循环风道内的所述杀菌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自清洁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通管阀(41)有两个,两个所述清洁通管阀(41)分别位于所述清洁通管(4)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自清洁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新风管(5),所述新风管(5)与所述空调内机(1)的回风口连通,所述新风管(5)上设置有新风阀(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自清洁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风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阳刘怿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