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能、空气能、太阳能多能互补供冷供热动态优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37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地热能、空气能、太阳能多能互补供冷供热动态优化装置,包括柜体以及设置在柜体内的优化模块,所述柜体的内顶部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吸风机,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壳体连通,所述凹槽相对的内壁均设有滑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吸附网,所述吸附网的两端位于滑槽内,所述滑槽相对的内壁均设有导向槽,所述吸附网的侧壁设有与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块,所述滑槽的内壁设有圆腔,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插杆,所述插杆贯穿壳体的侧壁并延伸至圆腔内,所述圆腔相对的内壁均设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的侧壁设有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散热网配合长度不同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使优化装置的散热效率更高,吸附网便于拆卸使清洗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热能、空气能、太阳能多能互补供冷供热动态优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优化装置
,尤其涉及地热能、空气能、太阳能多能互补供冷供热动态优化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多能互补优化装置由于运行时内壁电子元器件会产生大量的静电和热量,这就导致优化装置设备内往往容易积聚大量粉尘,不仅使优化装置的美观性和使用性降低,更重要的是会导致优化装置中的优化模块使用效果变差,且容易损坏,另外,过多的粉尘还会降低优化装置的散热性能,加之现有的优化装置普遍存在散热差的缺陷,过多的粉尘会使优化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同时还容易引发事故。所以现在缺少地热能、空气能、太阳能多能互补供冷供热动态优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地热能、空气能、太阳能多能互补供冷供热动态优化装置,其散热网配合长度不同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使优化装置的散热效率更高,吸附网便于拆卸使清洗更加便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地热能、空气能、太阳能多能互补供冷供热动态优化装置,包括柜体以及设置在柜体内的优化模块,所述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地热能、空气能、太阳能多能互补供冷供热动态优化装置,包括柜体(2)以及设置在柜体(2)内的优化模块(18),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2)的内顶部设有壳体(9),所述壳体(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吸风机(8),所述壳体(9)的下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壳体(9)连通,所述凹槽相对的内壁均设有滑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吸附网(13),所述吸附网(13)的两端位于滑槽内,所述滑槽相对的内壁均设有导向槽,所述吸附网(13)的侧壁设有与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块(17),所述滑槽的内壁设有圆腔,所述壳体(9)的侧壁设有插杆(15),所述插杆(15)贯穿壳体(9)的侧壁并延伸至圆腔内,所述圆腔相对的内壁均设有弧形块(16...

【技术特征摘要】
1.地热能、空气能、太阳能多能互补供冷供热动态优化装置,包括柜体(2)以及设置在柜体(2)内的优化模块(18),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2)的内顶部设有壳体(9),所述壳体(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吸风机(8),所述壳体(9)的下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壳体(9)连通,所述凹槽相对的内壁均设有滑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吸附网(13),所述吸附网(13)的两端位于滑槽内,所述滑槽相对的内壁均设有导向槽,所述吸附网(13)的侧壁设有与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块(17),所述滑槽的内壁设有圆腔,所述壳体(9)的侧壁设有插杆(15),所述插杆(15)贯穿壳体(9)的侧壁并延伸至圆腔内,所述圆腔相对的内壁均设有弧形块(16),所述弧形块(16)的侧壁设有限位槽,所述插杆(15)的侧壁设有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块(14),所述吸附网(13)的侧壁设有与插杆(15)位置相对应的插槽,所述柜体(2)相对的内壁均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内设有散热网(11),所述散热网(11)的侧壁设有第一散热板(10)和第二散热板(5),所述柜体(2)的侧壁设有隔水板(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日龙陈姗姗刘玉成王美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缘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