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消音器,包括进气管、出气管、分流腔、消音分流管、第一消音腔、汇总腔、挡板、消音孔以及第二消音腔,进气管安装在消音器主体左端面,出气管安装在消音器主体右端面,分流腔设置在消音器主体内部左侧,消音分流管安装在分流腔右端面,第一消音腔设置在消音分流管右端面,第二消音腔设置在第一消音腔下侧,汇总腔设置在消音器主体内部右侧,消音孔开设在第一消音腔右端面,消音孔开设在第二消音腔右端面,挡板安装在汇总腔内部,该设计解决了原有新能源汽车用消音器消音效果欠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降低噪音,消音效果好,使用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消音器
本技术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消音器,属于新能源汽车配件
技术介绍
消声器是指对于同时具有噪声传播的气流管道,可以用附有吸声衬里的管道及弯头或利用截面积突然改变及其他声阻抗不连续的管道等降噪器件,使管道内噪声得到衰减或反射回去。前者称为阻性消声器,后者称为抗性消声器,也有阻抗复合式的消声。在新能源汽车当中,为了减少新能源汽车的噪音,也采用了消音装置。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消音器消音效果欠佳,汽车排气管尾端常常安装有消音器,以此减少了排气管的噪音,但是排气管处安装的消音装置消音结构较为简单,不足以减小排气管的噪音,消音效果较差,现在急需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消音器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消音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降低噪音,消音效果好,使用环保。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消音器,包括消音器主体、进气管、消音机构以及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安装在消音器主体左端面,所述出气管安装在消音器主体右端面,所述消音机构设置在消音器主体内部,所述消音机构包括分流腔、消音分流管、第一消音腔、汇总腔、挡板、消音孔以及第二消音腔,所述分流腔设置在消音器主体内部左侧,所述消音分流管安装在分流腔右端面,所述第一消音腔设置在消音分流管右端面,所述第二消音腔设置在第一消音腔下侧,所述汇总腔设置在消音器主体内部右侧,所述消音孔开设在第一消音腔右端面,所述消音孔开设在第二消音腔右端面,所述挡板安装在汇总腔内部。进一步地,所述消音器主体外表面包裹有外壳,且外壳内部设有夹层夹层内部填充有丁基橡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消音腔和第二消音腔内部填充有吸音棉。进一步地,所述消音分流管设有四组,且四组消音分流管规格相同,所述消音孔设有多组,且多组消音孔规格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由隔音材料制成,所述消音分流管为U型结构管。进一步地,所述消音分流管通过中转管与分流腔相连接,所述消音分流管分别通过中转管与第一消音腔以及第二消音腔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消音器,因本技术添加了固定板、固定块、弹簧以及凹槽,该设计方便了新能源汽车噪音的降低,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保性,解决了原有新能源汽车用消音器消音效果欠佳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消音效果。因消音器主体外表面包裹有外壳,且外壳内部设有夹层,夹层内部填充有丁基橡胶,该设计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用消音器的消音效果,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保性,因第一消音腔和第二消音腔内部填充有吸音棉,该设计方便了噪音的吸收,因消音分流管为U型结构管,该设计增加了噪音的传播路径,便于噪音的传输消耗,本技术结构合理,降低噪音,消音效果好,使用环保。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消音器中消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消音器主体、2-进气管、3-消音机构、4-出气管、31-分流腔、32-消音分流管、33-第一消音腔、34-汇总腔、35-挡板、36-消音孔、37-第二消音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消音器,包括消音器主体1、进气管2、消音机构3以及出气管4,进气管2安装在消音器主体1左端面,出气管4安装在消音器主体1右端面,消音机构3设置在消音器主体1内部。消音机构3包括分流腔31、消音分流管32、第一消音腔33、汇总腔34、挡板35、消音孔36以及第二消音腔37,分流腔31设置在消音器主体1内部左侧,消音分流管32安装在分流腔31右端面,第一消音腔33设置在消音分流管32右端面,第二消音腔37设置在第一消音腔33下侧,汇总腔34设置在消音器主体1内部右侧,消音孔36开设在第一消音腔33右端面,消音孔36开设在第二消音腔37右端面,挡板35安装在汇总腔34内部,该设计解决了原有新能源汽车用消音器消音效果欠佳的问题。消音器主体1外表面包裹有外壳,且外壳内部设有夹层,夹层内部填充有丁基橡胶,夹层内的丁基橡胶能够有效隔音,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用消音器的消音效果,第一消音腔33和第二消音腔37内部填充有吸音棉,噪音进入第一消音腔33和第二消音腔37内部后,吸音棉能够有效吸收噪音,降低噪音的分贝,消音分流管32设有四组,且四组消音分流管32规格相同,消音孔36设有多组,且多组消音孔36规格相同,提高了本技术的降噪音效果,挡板35由隔音材料制成,隔音材料制成的挡板35能够有效隔档噪音,进一步降低了噪音的分贝,消音分流管32为U型结构管,U型结构管的消音分流管32增加噪音的传播路程,方便噪音在传播过程中得以消耗,消音分流管32通过中转管与分流腔31相连接,消音分流管32分别通过中转管与第一消音腔33以及第二消音腔37相连接,方便了消音分流管32与分流腔31、第一消音腔33以及第二消音腔37之间的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新能源汽车排气管产生的夹杂噪音的气体由进气管2进入消音器主体1内部左侧的分流腔31内部,分流腔31通过消音分流管32与第一消音腔33和第二消音腔37相连接,夹杂噪音的气体分流之后通过消音分流管32传输至第一消音腔33和第二消音腔37,消音分流管32为U型结构管,增加了噪音的传播路径,夹杂噪音的气体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消耗一部分,夹杂噪音的气体进入第一消音腔33和第二消音腔37后,吸音棉能够对噪音进行吸收,进一步得到进一步的消耗,夹杂噪音的气体通过消音孔36进入汇总腔34内,汇总腔34内部安装有挡板35,且挡板35由隔音材料制成,挡板35能够对噪音进行隔挡,此时新能源汽车排气管产生的噪音被消耗殆尽,最后气体通过出气管4排出,该设计方便了新能源汽车噪音的降低,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保性,提高了本技术的消音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消音器,包括消音器主体、进气管、消音机构以及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安装在消音器主体左端面,所述出气管安装在消音器主体右端面,所述消音机构设置在消音器主体内部;/n所述消音机构包括分流腔、消音分流管、第一消音腔、汇总腔、挡板、消音孔以及第二消音腔,所述分流腔设置在消音器主体内部左侧,所述消音分流管安装在分流腔右端面,所述第一消音腔设置在消音分流管右端面,所述第二消音腔设置在第一消音腔下侧,所述汇总腔设置在消音器主体内部右侧,所述消音孔开设在第一消音腔右端面,所述消音孔开设在第二消音腔右端面,所述挡板安装在汇总腔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消音器,包括消音器主体、进气管、消音机构以及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安装在消音器主体左端面,所述出气管安装在消音器主体右端面,所述消音机构设置在消音器主体内部;
所述消音机构包括分流腔、消音分流管、第一消音腔、汇总腔、挡板、消音孔以及第二消音腔,所述分流腔设置在消音器主体内部左侧,所述消音分流管安装在分流腔右端面,所述第一消音腔设置在消音分流管右端面,所述第二消音腔设置在第一消音腔下侧,所述汇总腔设置在消音器主体内部右侧,所述消音孔开设在第一消音腔右端面,所述消音孔开设在第二消音腔右端面,所述挡板安装在汇总腔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主体外表面包裹有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恒,
申请(专利权)人:杨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