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油井口生产阀门,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挡流块,所述筒体内壁卡接有顺流块,所述顺流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汇聚槽。该采油井口生产阀门,通过设置滑杆、连动杆和第一闭水塞,首先第二弹簧会不断下压,以达到增大流通的效果,当第二弹簧被不断下压时,滑杆会压动连动杆,使两个第三闭水塞进入第一凹槽内,使气液可以通过两个扩展流道流动,当内部压强继续增高时,第一闭水塞在气压作用下压动第一弹簧,使内部的液压通过泄流管分流去其他管路,以达到降低该管路内部气压的好处,这种多级多通路的泄压方式,能有效防止气液压强增大造成管路破损,内部气液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油井口生产阀门
本技术属于阀门
,具体为一种采油井口生产阀门。
技术介绍
目前油气生产过程中,会用到一种单向流通气液的阀门,然而现有的普通阀门在气液内压突然增高不具备一个自动调节的多级泄压功能,在气液流通时压强骤增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如若发现并及时处理较慢,容易导致管路因过大的内部压强破裂,造成内部气液泄漏,这时就需要一个多级的自动降压阀门对内部的气液及时降压,以防止气液压强增大造成管路破损,内部气液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油井口生产阀门,解决了管路因过大的内部压强破裂,造成内部气液泄漏,这时就需要一个多级的自动降压阀门对内部的气液及时降压,以防止气液压强造成管路破损,内部气液泄漏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油井口生产阀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挡流块,所述筒体内壁卡接有顺流块,所述顺流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汇聚槽,所述汇聚槽内壁下表面开设的通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闭水塞,所述顺流块的上下两表面分别与两个泄流管相连通,所述第一闭水塞的上表面与第一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左右两端与泄流管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流块的左侧面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壁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一滑孔,两个所述第一滑孔内滑动连接有同一个连动杆,所述挡流块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壁的上下两表面均开设有常规流道,所述第二凹槽内壁的右侧面与第二弹簧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第二闭水塞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闭水塞的右侧面与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第二滑孔内,所述第二滑孔开设在挡流块的右侧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筒体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法兰盘和若干个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法兰盘。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动杆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第三闭水塞,所述筒体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扩展流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顺流块的左侧面开设有集流道,所述第二凹槽内壁的左侧设置有限位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挡流块的右侧面与拉力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拉力弹簧的右端与连动杆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采油井口生产阀门,通过设置滑杆、第二弹簧、第一弹簧、连动杆和第一闭水塞,在使用时,如若管道内气液压强骤然升高,首先第二弹簧会不断下压,以达到增大流通的效果,当第二弹簧被不断下压时,滑杆会压动连动杆,使两个第三闭水塞进入第一凹槽内,使气液可以通过两个扩展流道流动,以达到降压的好处,当内部压强继续增高时,第一闭水塞在气压作用下压动第一弹簧,使内部的液压通过泄流管分流去其他管路,以达到降低该管路内部气压的好处,这种多级多通路的泄压方式,能有效防止气液压强增大造成管路破损,内部气液泄漏。2、该采油井口生产阀门,通过设置第二弹簧、第二闭水塞、第二凹槽和常规流道,在使用时,在正常气液压强的情况下,第二闭水塞随其压强压动第二弹簧,使第二闭水塞根据不同压强自动调节开口大小的好处,在工作人员保养等油液不再流通时,第二闭水塞在右方气压压强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堵住第二凹槽,以达到防止回流的好处,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3、该采油井口生产阀门,通过设置限位圈,能起到限位第二闭水塞的作用,能有效防止右方气液压强相对左方输入的压强大,且第二弹簧拉力不够,造成第二闭水塞滑脱第二凹槽的情况发生,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气液回流,保障了第二闭水塞防逆流的效果,通过设置泄流管,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将泄流管与其他管路连通或将其统一收集起来方便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挡流块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挡流块右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体、2挡流块、3顺流块、4泄流管、5第一弹簧、6第二弹簧、7第一闭水塞、8第二闭水塞、9第三闭水塞、10法兰盘、11第一凹槽、12第一滑孔、13连动杆、14第二凹槽、15常规流道、16集流道、17扩展流道、18汇聚槽、19限位圈、20滑杆、21固定板、22第二滑孔、23拉力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采油井口生产阀门,包括筒体1,筒体1内设置有挡流块2,筒体1内壁卡接有顺流块3,顺流块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汇聚槽18,通过设置汇聚槽18,能在第一闭水塞7打开后,外界的气液能在汇聚槽18中进行汇聚,在第一闭水塞7打开时,外界的压强较大,能起到一定的减压缓冲作用,汇聚槽18内壁下表面开设的通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闭水塞7,顺流块3的上下两表面分别与两个泄流管4相连通,第一闭水塞7的上表面与第一弹簧5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5的顶端与固定板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板21的左右两端与泄流管4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挡流块2的左侧面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内壁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一滑孔12,通过设置第一凹槽11,能将第三闭水塞9很好的保护起来,能有效防止第三闭水塞9继续堵住扩展流道17,通过设置第一滑孔12,能起到限位连动杆13的作用,使连动杆13能稳定的运作,两个第一滑孔12内滑动连接有同一个连动杆13,挡流块2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4,第二凹槽14内壁的上下两表面均开设有常规流道15,第二凹槽14内壁的右侧面与第二弹簧6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6的左端与第二闭水塞8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具体的,如图1所示,筒体1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法兰盘10和若干个螺钉,螺钉穿过法兰盘10,通过设置法兰盘10,能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在两个法兰盘10连接时,中间垫上通用的密封垫,能很好的适用于管道连接,通过螺钉将其固定,使管道连接更为稳固。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二闭水塞8的右侧面与滑杆20的左端固定连接,滑杆20滑动连接在第二滑孔22内,第二滑孔22开设在挡流块2的右侧面,连动杆13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第三闭水塞9,筒体1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扩展流道17,挡流块2的右侧面与拉力弹簧23的左端固定连接,拉力弹簧23的右端与连动杆13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杆20,滑杆20随着第二闭水塞8运动,在第二闭水塞8向右移动到一定距离时,滑杆20会顶动连动杆13,能起到很好的联动作用,通过设置第二滑孔22能起到限位滑杆20的作用,通过设置扩展流道17,能够在气液压强较大时,常规流道15无法满足其流动速度,使能加快气液的流通速度,达到初步泄压的好处,通过设置拉力弹簧23,拉力弹簧23的拉力较小,仅仅只需要在连动杆13失去滑杆20的作用后将连动杆13复位的作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油井口生产阀门,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内设置有挡流块(2),所述筒体(1)内壁卡接有顺流块(3),所述顺流块(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汇聚槽(18),所述汇聚槽(18)内壁下表面开设的通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闭水塞(7),所述顺流块(3)的上下两表面分别与两个泄流管(4)相连通,所述第一闭水塞(7)的上表面与第一弹簧(5)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的顶端与固定板(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n所述固定板(21)的左右两端与泄流管(4)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流块(2)的左侧面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内壁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一滑孔(12),两个所述第一滑孔(12)内滑动连接有同一个连动杆(13),所述挡流块(2)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4),所述第二凹槽(14)内壁的上下两表面均开设有常规流道(15),所述第二凹槽(14)内壁的右侧面与第二弹簧(6)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6)的左端与第二闭水塞(8)的右侧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油井口生产阀门,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内设置有挡流块(2),所述筒体(1)内壁卡接有顺流块(3),所述顺流块(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汇聚槽(18),所述汇聚槽(18)内壁下表面开设的通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闭水塞(7),所述顺流块(3)的上下两表面分别与两个泄流管(4)相连通,所述第一闭水塞(7)的上表面与第一弹簧(5)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的顶端与固定板(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21)的左右两端与泄流管(4)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流块(2)的左侧面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内壁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一滑孔(12),两个所述第一滑孔(12)内滑动连接有同一个连动杆(13),所述挡流块(2)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4),所述第二凹槽(14)内壁的上下两表面均开设有常规流道(15),所述第二凹槽(14)内壁的右侧面与第二弹簧(6)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6)的左端与第二闭水塞(8)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军,周石港,杨文超,饶昕,闫玉刚,
申请(专利权)人:熊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