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堵引式防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410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堵引式防水系统,包括组合堵引件,组合堵引件包括非浸润部,以及设置在非浸润部至少一侧的组合带,组合带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亲水带和至少一个非浸润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堵引式防水系统,使用过程中,渗漏到非浸润部的水流沿非浸润部运动至亲水带,在亲水带的引导下流动至目标排水系统中,组合带中的非浸润带阻止水流向组合堵引件的外侧流动,防止水流随处漫延、发生渗漏。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保证渗漏至组合堵引件上的水都能集中至目标排水系统内排出,保证堵引式防水系统的防水、排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堵引式防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屋的防水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堵引式防水系统。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房屋的顶层、各楼层之间、以及外墙的防水工程都是通过严格的防止水流渗漏措施来实现的。其对施工场地、工艺、以及气象的要求较高,尤其是现有的防水堵水材料大多不耐老化、且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方偷工减料的问题,使得现有的防水工程防水年限不长,需要反复进行维修。如此,既浪费资源又达不到理想的防水效果,不仅废料回收困难,其对环境的污染也较严重,资源消耗大且不环保。同时,由于房屋的排水系统基本都属于隐蔽工程且在施工现场施工,一旦出现质量或老化等问题时很难进行维修,而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多且复杂,所以也很难在施工过程中实现防水工程质量的控制。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且排水效果好的防水系统,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堵引式防水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且防、排水效果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堵引式防水系统,包括组合堵引件,所述组合堵引件包括非浸润部,以及设置在所述非浸润部至少一侧的组合带,所述组合带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亲水带和至少一个非浸润带。优选的,所述组合带远离所述非浸润部的最外侧为所述非浸润带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底板和两个侧壁,所述底板连接两个所述侧壁,两个所述侧壁的上表面为非浸润表面;所述组合引导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设有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为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侧边的凸起,或者,为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侧边的开口向下的凹槽。优选的,所述堵引式防水系统还包括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包括引水管和集水盒;所述引水管与所述集水盒的底部密封连通;所述支撑板架设于至少两个所述集水盒上,所述组合引导件的出水端位于所述集水盒的上部。优选的,所述支承结构还包括支承柱,所述集水盒设于所述支承柱顶部,所述引水管穿设于所述支承柱内部。优选的,所述组合引导件与所述底板之间夹设有亲水引流件,所述亲水引流件位于所述组合引导件的出水端的端部向下弯折、且宽度向下逐渐缩短。优选的,所述亲水带的长度大于所述非浸润带的长度,将各所述亲水带超出所述非浸润带的部分集中在一起组成加长亲水条,所述加长亲水条的外部包裹非浸润膜。优选的,所述组合引导件可发生形变。优选的,所述组合引导件内填充有支撑颗粒。优选的,所述亲水带的表面部分覆盖有非浸润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堵引式防水系统,包括组合堵引件,组合堵引件包括非浸润部,以及设置在非浸润部至少一侧的组合带,组合带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亲水带和至少一个非浸润带。使用过程中,渗漏到非浸润部的水流沿非浸润部运动至亲水带,在亲水带的引导下流动至目标排水系统中,组合带中的非浸润带阻止水流向组合堵引件非浸润带的外侧流动,防止水流随处漫延、发生渗漏。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保证渗漏至组合堵引件上的水都能集中至目标排水系统内排出,保证堵引式防水系统的防水、排水效果。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堵引式防水系统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突破了现有房屋防水工程的技术难关,使防水工程从过去的封闭式防水向堵疏结合的方式发展,大大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和生产成本。2.该系统对施工场地、工艺、以及气象的要求不高,其防水期限长,施工过程无有害物质产生,属于环保型产业,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3.该系统既可以用塑料、橡胶泡沫、复合材料或挤塑板等材料单独进行标准化的型材或预制构件生产,也可以用塑料、橡胶泡沫、复合材料或挤塑板等材料与金属、塑料进行组合从而进行标准化的型材或预制构件生产,上述两种生产方式均能达到理想的防水、隔热效果。4.该系统可配合太阳能板用于太阳能屋顶的防水、或者用于其它建筑环境的防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防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支撑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组合堵引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支撑板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支撑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支撑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支撑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支撑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支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集水盒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防水系统的一种安装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亲水引流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加长亲水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长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引水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防水系统的一种安装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如图1至图2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堵引式防水系统,包括组合堵引件,组合堵引件包括非浸润部,以及设置在非浸润部至少一侧的组合带,组合带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亲水带和至少一个非浸润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堵引式防水系统,使用过程中,如渗漏到非浸润部的水流沿非浸润部运动再渗漏至亲水带,在亲水带的引导下流动至目标排水系统中,组合带中的非浸润带阻止水流向非浸润带的外侧流动,防止水流任意漫延而发生渗漏。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保证将渗过非浸润部的水都能集中引流至目标排水系统内排出,保证堵引式防水系统的防水、排水效果。优选的,组合带远离非浸润部的最外侧为非浸润带。这样的设置方式,最外侧的非浸润带可以组织水流向组合带的外侧流动,更好的达到集水引流的效果。如图3所示,组合堵引件8可以加工成中间为以不透水为宜非浸润部9、两侧为亲水带11与非浸润带10交替排列的形式,提高组合堵引件8的堵水引流的效果。当然,组合堵引件8也可以加工成整块非浸润部9,然后在非浸润部9的两侧预留一定间距,以该段非浸润部作为非浸润带11,在该非浸润带11靠近非浸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堵引式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堵引件,所述组合堵引件包括非浸润部,以及设置在所述非浸润部至少一侧的组合带,所述组合带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亲水带和至少一个非浸润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堵引式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堵引件,所述组合堵引件包括非浸润部,以及设置在所述非浸润部至少一侧的组合带,所述组合带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亲水带和至少一个非浸润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引式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带远离所述非浸润部的最外侧为所述非浸润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引式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底板和两个侧壁,所述底板连接两个所述侧壁,两个所述侧壁的上表面为非浸润表面;
所述组合引导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堵引式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底部设有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为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侧边的凸起,或者,为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侧边的开口向下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项所述的堵引式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包括引水管和集水盒;
所述引水管与所述集水盒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宏元
申请(专利权)人:怀化沃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