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雅丹专利>正文

一种湖面漂浮物的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040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2
一种湖面漂浮物的收集装置,它涉及湖泊水处理技术领域;从动滚筒和主动滚筒分别安装在侧栏的两端,从动滚筒与主动滚筒之间通过网状输送带连接,电机与主动滚筒驱动连接,主动滚筒的下方设置有收集口,网状输送带与水平面呈夹角α,网状输送带的高端上方安装有风机,网状输送带的高端两侧的侧栏与行走船上的收集口通过铰链铰接,网状输送带的低端两侧的侧栏通过连接板连接,连接板外侧设置有锯齿状结构,行走船一端通过铰链安装有液压支撑缸,液压支撑缸的活塞杆与滑块铰接,滑块与侧栏上的滑轨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很大的操作空间即可进行漂浮物的清理,沾水漂浮物便于收集,不会粘附在网状输送带上,操作方便,清理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湖面漂浮物的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湖泊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湖面漂浮物的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湖面漂浮物包括散落在湖面的枯枝落叶,蓝藻等水草、花粉以及塑料袋等各种垃圾,严重影响流域的水质和景观,甚至威胁湖泊中生物的生命健康,对于流域的生态健康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对湖库等进行治理时,往往需要对对湖面的漂浮物进行处理。对于湖面漂浮物的治理,国外已研制大型综合清污船等高自动化水平的水面固体垃圾收集设备,以定时在河道上巡航清污。而我国的治理现状仍停留在人工打捞阶段,即通过人工坐船手持网兜打捞,不但人工打捞方式效率低下,且工作强度较大。现有的湖面漂浮物收集通过围栏牵引富集打捞,其由两只微型导引船、两条悬浮围栏和一只收集船组成,两条导引船牵引两条围栏及收集船,在3至30米范围的水面,聚拢各种漂浮物,并能使收集到的漂浮物自动沥干后出卸,相比人工网兜打捞的效率,高出好几倍,但是这种清理方式需要很大的操作空间,只适合大型湖泊的清理,清理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湖面漂浮物的收集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从动滚筒、主动滚筒、网状输送带、侧栏、连接板、锯齿状结构、电机、行走船、收集口、风机、铰链、液压支撑缸、滑块和滑轨;所述的从动滚筒和主动滚筒分别安装在侧栏的两端,从动滚筒与主动滚筒之间通过网状输送带连接,电机与主动滚筒驱动连接,主动滚筒的下方设置有收集口,网状输送带与水平面呈夹角α,网状输送带的高端上方安装有风机,网状输送带的高端两侧的侧栏与行走船上的收集口通过铰链铰接,网状输送带的低端两侧的侧栏通过连接板连接,连接板外侧设置有锯齿状结构,行走船一端通过铰链安装有液压支撑缸,液压支撑缸的活塞杆与滑块铰接,滑块与侧栏上的滑轨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行走船上设置有发电机,发电机与电机和液压支撑缸电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网状输送带一端的上方设置有出风罩,出风罩连接在风机的出风口。进一步地,所述的风机安装在风机机架上,风机机架与侧栏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的网状输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15~20°。进一步地,所述的风机通过带轮和皮带与主动滚筒2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锯齿状结构斜插入水面以下,可便于拦截湖面漂浮物,当行走船向前行走时,漂浮物被堆积到网状输送带的低端,被网状输送带输送到高端,由于漂浮物上沾有水,因而一些树叶等漂浮物会粘附在网状输送带上,不会自由落下到收集口,通过风机将粘附在网状输送带表面的漂浮物吹落到收集口;锯齿状结构与水平面的距离可通过调节网状输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α来实现,调节液压支撑缸伸缩,网状输送带绕侧栏一端的铰链转动,液压支撑缸绕行走船上的铰链转动的同时,活塞杆端绕滑块上的铰链转动并沿滑轨移动,从而实现调节锯齿状结构的位置的目的。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湖面漂浮物的收集装置,无需很大的操作空间即可进行漂浮物的清理,沾水漂浮物便于收集,不会粘附在网状输送带上,操作方便,清理成本低,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图1中网状输送带和风机的俯视结构图;图3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4是图1中的B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从动滚筒1、主动滚筒2、网状输送带3、侧栏4、连接板5、锯齿状结构6、电机7、行走船8、收集口9、风机10、铰链11、液压支撑缸12、滑块13、滑轨14、发电机15、出风罩16、风机机架17、带轮1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参看如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从动滚筒1、主动滚筒2、网状输送带3、侧栏4、连接板5、锯齿状结构6、电机7、行走船8、收集口9、风机10、铰链11、液压支撑缸12、滑块13和滑轨14;所述的从动滚筒1和主动滚筒2分别安装在侧栏4的两端,从动滚筒1与主动滚筒2之间通过网状输送带3连接,电机7与主动滚筒2驱动连接,主动滚筒2的下方设置有收集口9,网状输送带3与水平面呈夹角α,网状输送带3的高端上方安装有风机10,网状输送带3的高端两侧的侧栏4与行走船8上的收集口9通过铰链11铰接,网状输送带3的低端两侧的侧栏4通过连接板5连接,连接板5外侧设置有锯齿状结构6,锯齿状结构6斜插入水面以下,可便于拦截湖面漂浮物,当行走船8向前行走时,漂浮物被堆积到网状输送带3的低端,被网状输送带3输送到高端,由于漂浮物上沾有水,因而一些树叶等漂浮物会粘附在网状输送带3上,不会自由落下到收集口9,通过风机10将粘附在网状输送带3表面的漂浮物吹落到收集口9。行走船8一端通过铰链11安装有液压支撑缸12,液压支撑缸12的活塞杆与滑块13铰接,滑块13与侧栏4上的滑轨14滑动连接,锯齿状结构6与水平面的距离可通过调节网状输送带3与水平面的夹角α来实现,调节液压支撑缸12伸缩,网状输送带3绕侧栏4一端的铰链11转动,液压支撑缸12绕行走船8上的铰链转动的同时,活塞杆端绕滑块13上的铰链转动并沿滑轨14移动,从而实现调节锯齿状结构6的位置的目的。所述的行走船8上设置有发电机15,发电机15与电机7和液压支撑缸12电路连接,用于电机7和液压支撑缸12的供电。所述的网状输送带3一端的上方设置有出风罩16,出风罩16连接在风机10的出风口,出风罩16位于网状输送带3一端的上方,用于吹落网状输送带3上的漂浮物。所述的风机10安装在风机机架17上,风机机架17与侧栏4固定,风机10通过风机机架17架空安装在网状输送带3上方,不影响漂浮物的输送。所述的网状输送带3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15~20°,使漂浮物离开水面并被输送。所述的风机10通过带轮18和皮带与主动滚筒2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湖面漂浮物的收集装置,无需很大的操作空间即可进行漂浮物的清理,沾水漂浮物便于收集,不会粘附在网状输送带上,操作方便,清理成本低,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湖面漂浮物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从动滚筒、主动滚筒、网状输送带、侧栏、连接板、锯齿状结构、电机、行走船、收集口、风机、铰链、液压支撑缸、滑块和滑轨;所述的从动滚筒和主动滚筒分别安装在侧栏的两端,从动滚筒与主动滚筒之间通过网状输送带连接,电机与主动滚筒驱动连接,主动滚筒的下方设置有收集口,网状输送带与水平面呈夹角α,网状输送带的高端上方安装有风机,网状输送带的高端两侧的侧栏与行走船上的收集口通过铰链铰接,网状输送带的低端两侧的侧栏通过连接板连接,连接板外侧设置有锯齿状结构,行走船一端通过铰链安装有液压支撑缸,液压支撑缸的活塞杆与滑块铰接,滑块与侧栏上的滑轨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湖面漂浮物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从动滚筒、主动滚筒、网状输送带、侧栏、连接板、锯齿状结构、电机、行走船、收集口、风机、铰链、液压支撑缸、滑块和滑轨;所述的从动滚筒和主动滚筒分别安装在侧栏的两端,从动滚筒与主动滚筒之间通过网状输送带连接,电机与主动滚筒驱动连接,主动滚筒的下方设置有收集口,网状输送带与水平面呈夹角α,网状输送带的高端上方安装有风机,网状输送带的高端两侧的侧栏与行走船上的收集口通过铰链铰接,网状输送带的低端两侧的侧栏通过连接板连接,连接板外侧设置有锯齿状结构,行走船一端通过铰链安装有液压支撑缸,液压支撑缸的活塞杆与滑块铰接,滑块与侧栏上的滑轨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雅丹
申请(专利权)人:张雅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