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结构以及净化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922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净化结构以及净化床,净化结构包括防渗层、净化层、保温层、进水管以及排水管;防渗层铺设在床体的底部,防渗层包括两层无纺布以及设置在两层无纺布之间的防渗膜;保温层设置在床体的侧壁;净化层铺设在防渗层上,其中,净化层包括火山石层和砾石层,砾石层铺设在防渗层上,火山石层铺设在砾石层上,火山石层和砾石层中均设有钢渣和木屑;进水管的一端与污水源连通,另一端伸入火山石层中以使污水源提供的污水能够流入火山石层中;排水管的一端伸入砾石层中,另一端与外界连通以将净化后的水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净化结构具有系统稳定好且能够适应低温环境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净化结构以及净化床
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
,具体地涉及一种净化结构以及净化床。
技术介绍
近自然污水处理系统常被结合到氧化塘处理工艺中以提高氧化塘系统的处理效果。目前,近自然污水处理系统大量应用于城市暴雨径流、农业区暴雨径流中化肥和杀虫剂的去除、垃圾渗滤液处理、尾矿废水处理、停车场与机场暴雨径流等面源污染治理领域。但是,近自然污水处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床体易堵塞以及低温适应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净化结构以及净化床,该净化结构具有系统稳定好且能够适应低温环境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净化结构,用于设置于凹进地面的床体,所述净化结构包括防渗层、净化层、保温层、进水管以及排水管;所述防渗层铺设在所述床体的底部,所述防渗层包括两层无纺布以及设置在两层所述无纺布之间的防渗膜;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床体的侧壁;所述净化层铺设在所述防渗层上,其中,所述净化层包括火山石层和砾石层,所述砾石层铺设在所述防渗层上,所述火山石层铺设在所述砾石层上,所述火山石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化结构,用于设置于凹进地面的床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结构包括防渗层(10)、净化层(20)、保温层(30)、进水管(40)以及排水管(50);/n所述防渗层(10)铺设在所述床体(100)的底部,所述防渗层(10)包括两层无纺布以及设置在两层所述无纺布之间的防渗膜;/n所述保温层(30)设置在所述床体(100)的侧壁;/n所述净化层(20)铺设在所述防渗层(10)上,其中,所述净化层(20)包括火山石层和砾石层,所述砾石层铺设在所述防渗层(10)上,所述火山石层铺设在所述砾石层上,所述火山石层和所述砾石层中均设有钢渣和木屑;/n所述进水管(40)的一端与污水源连通,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化结构,用于设置于凹进地面的床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结构包括防渗层(10)、净化层(20)、保温层(30)、进水管(40)以及排水管(50);
所述防渗层(10)铺设在所述床体(100)的底部,所述防渗层(10)包括两层无纺布以及设置在两层所述无纺布之间的防渗膜;
所述保温层(30)设置在所述床体(100)的侧壁;
所述净化层(20)铺设在所述防渗层(10)上,其中,所述净化层(20)包括火山石层和砾石层,所述砾石层铺设在所述防渗层(10)上,所述火山石层铺设在所述砾石层上,所述火山石层和所述砾石层中均设有钢渣和木屑;
所述进水管(40)的一端与污水源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火山石层中以使所述污水源提供的污水能够流入所述火山石层中;
所述排水管(50)的一端伸入所述砾石层中,另一端与外界连通以将净化后的水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结构包括多个所述净化层(20),多个所述净化层(20)沿竖直方向设置,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净化层(20)中位于上方的一者的砾石层铺设在位于下方的一者的火山石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山石层的厚度为10-15cm,所述火山石层中的火山石的粒径为8-15mm;和/或,所述砾石层的厚度为10-15cm,所述砾石层中的砾石的粒径为15-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晓薇王利军刘培斌王文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