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390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装置,属于水利技术领域,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安装架、浅水区种植框、深水区种植框、以及生态浮床组件,安装架固定在水渠内,安装架的左右两侧壁内壁的上方均固定有若干浅水区种植框,浅水区种植框内种植有挺水植物,安装架的下侧内壁固定有若干深水区种植框,深水区种植框内种植有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完全位于水体内,生态浮床组件固定在安装架内,且生态浮床组件的一部分漂浮在水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装置,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以及对水体各个深度的修复,具有良好的整体修复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利
,尤其涉及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渠道通常指水渠、沟渠,是水流的通道。按长度划分渠道有长渠道与短渠道之分;按宽度划分有宽渠道与窄渠道之分。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现有的生态修复装置修复方式单一,仅进行水体表面的修复,对水体中下部无处理,修复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装置,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以及对水体各个深度的修复,具有良好的整体修复能力。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安装架、浅水区种植框、深水区种植框、以及生态浮床组件,安装架固定在水渠内,安装架的左右两侧壁内壁的上方均固定有若干浅水区种植框,浅水区种植框内种植有挺水植物,挺水植物的一部分延伸至水体外,另一部分位于水体内,安装架的下侧内壁固定有若干深水区种植框,深水区种植框内种植有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完全位于水体内,生态浮床组件固定在安装架内,且生态浮床组件的一部分漂浮在水体上。优选地,生态浮床组件包括生态浮床本体、弹性绳、以及网框,网框的底部固定在安装架的下侧内壁,浮床本体漂浮在水体上且位于网框内,生态浮床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性绳,弹性绳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网框的底部。优选地,生态浮床本体包括浮体、网板、生物滤料、以及种植孔,浮体的底部固定有网板,浮体的内部填充有生物滤料,浮体的顶部开设有若干种植孔,挺水植物种植在生物滤料内并穿过种植孔延伸出浮体外。优选地,网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纤维束滤料,纤维束滤料位于水体中部。优选地,生物滤料为火山石、球形陶料、生物页岩陶粒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挺水植物为蒲草、荸荠、莲、水芹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沉水植物为苦草、伊乐藻、竹叶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多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以及对水体各个深度的修复,具有良好的整体修复能力。2、挺水植物为生物滤料提供溶解氧,有利于生物膜的生成,通过生物滤料可以为微生物提供优良的附着场所,增强净水功能。3、并且通过网框和弹性绳的的设置可以防止生态浮床本体被水冲走。4、通过纤维束滤料运用自身表面所沾附的大量生物团与充氧,与污水反复接触,使不易沉淀去除的微小悬浮物的截留及有机物降解而达到净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生态浮床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安装架,2-浅水区种植框,3-深水区种植框,4-生态浮床组件,41-生态浮床本体,410-浮体,411-网板,412-生物滤料,413-种植孔,414-纤维束滤料,42-弹性绳,43-网框,5-挺水植物,6-沉水植物,100-水渠,200-水体。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安装架1、浅水区种植框2、深水区种植框3、以及生态浮床组件4,安装架1固定在水渠100内,安装架1的左右两侧壁内壁的上方均固定有若干浅水区种植框2,浅水区种植框2内种植有挺水植物5,挺水植物5的一部分延伸至水体200外,另一部分位于水体200内,安装架1的下侧内壁固定有若干深水区种植框3,深水区种植框3内种植有沉水植物6,沉水植物6完全位于水体200内,生态浮床组件4固定在安装架1内,且生态浮床组件4的一部分漂浮在水体200上。通过在浅水区种植挺水植物5,在深水区种植沉水植物6,通过挺水植物5能吸收、吸附水中的污染物,既能治标又能治本,可以为净化水质的微生物运输氧气,吸收水中的氮磷污染物。通过沉水植物6维护生态完整性与稳定性、净化水质、抑制藻类生长。通过生态浮床进一步提高修复能力。进一步的,生态浮床组件4包括生态浮床本体41、弹性绳42、以及网框43,网框43的底部固定在安装架1的下侧内壁,浮床本体漂浮在水体200上且位于网框43内,生态浮床本体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性绳42,弹性绳42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网框43的底部。具体的,生态浮床本体41包括浮体410、网板411、生物滤料412、以及种植孔413,浮体410的底部固定有网板411,浮体410的内部填充有生物滤料412,浮体410的顶部开设有若干种植孔413,挺水植物5种植在生物滤料412内并穿过种植孔413延伸出浮体410外。挺水植物5为生物滤料412提供溶解氧,有利于生物膜的生成,通过生物滤料412可以为微生物提供优良的附着场所,增强净水功能。并且通过网框43和弹性绳42的的设置可以防止生态浮床本体41被水冲走。进一步的,网板41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纤维束滤料414,纤维束滤料414位于水体200中部,纤维束滤料414运用自身表面所沾附的大量生物团与充氧,与污水反复接触,使不易沉淀去除的微小悬浮物的截留及有机物降解而达到净化。进一步的,生物滤料412为火山石、球形陶料、生物页岩陶粒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挺水植物5为蒲草、荸荠、莲、水芹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沉水植物6为苦草、伊乐藻、竹叶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多种。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安装架、浅水区种植框、深水区种植框、以及生态浮床组件;/n所述安装架固定在水渠内;/n所述安装架的左右两侧壁内壁的上方均固定有若干所述浅水区种植框,所述浅水区种植框内种植有挺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的一部分延伸至水体外,另一部分位于水体内;/n所述安装架的下侧内壁固定有若干所述深水区种植框,所述深水区种植框内种植有沉水植物,所述沉水植物完全位于水体内;/n所述生态浮床组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架内,且所述生态浮床组件的一部分漂浮在水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安装架、浅水区种植框、深水区种植框、以及生态浮床组件;
所述安装架固定在水渠内;
所述安装架的左右两侧壁内壁的上方均固定有若干所述浅水区种植框,所述浅水区种植框内种植有挺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的一部分延伸至水体外,另一部分位于水体内;
所述安装架的下侧内壁固定有若干所述深水区种植框,所述深水区种植框内种植有沉水植物,所述沉水植物完全位于水体内;
所述生态浮床组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架内,且所述生态浮床组件的一部分漂浮在水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态浮床组件包括生态浮床本体、弹性绳、以及网框;
所述网框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安装架的下侧内壁;
所述生态浮床本体漂浮在水体上且位于所述网框内;
所述生态浮床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弹性绳,所述弹性绳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网框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渠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淑英刘礼家沈晓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同舟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