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双层底水上漂浮建筑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710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具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双层底水上漂浮建筑构造,其包括柔性连接的若干个漂浮单元,每个漂浮单元的自重与其满载重量之比为1:1.5~1:2;所述每个漂浮单元均为漂浮箱体,漂浮箱体包括有外底板、内底板、一对短侧板、一对长侧板及顶板,在漂浮箱体内填充有保温填充物;所述顶板、外底板、内底板、短侧板和长侧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顶板及内底板的内表面上均设有垂直分布的纵桁和横骨;在顶板上设有人孔和人孔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漂浮单元为装配式双层底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解决了漂浮建筑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周期长等问题,也为水上建筑防渗性及抗沉性带来更强的保障,且其又具备保温功能,结构架构好,结构强度高,适应度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双层底水上漂浮建筑构造
本技术属于水上漂浮建筑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具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双层底水上漂浮建筑构造。
技术介绍
传统的水上漂浮建筑是指在江河、湖泊、湿地使用的、简易的、可在水上漂泊的房屋,用于居住和捕鱼,这就是我国传统的类似渔排式的漂浮建筑方式,其一般由木板、草料及其他材料(如泡沫)搭建而成的浮力平台,用于支撑漂浮构筑物。这种建造技术相对简单,缺乏相应配套设施,电力与生活用水等均取自附近陆地,仅是一种临时性建筑,不宜长期居住,也不适宜特定作业区域。专利号为201410074108.5、专利名称为《一种漂浮建筑构造及建造方法》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煤沉陷水域的漂浮建筑构造及建造方法,固然有利于减少采煤沉陷区域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但其功能较为单一,结构形式也较笨重,因此应用场景受局限性较大。专利号为201220104579.2、专利名称为《庭院型水上漂浮建筑船舶》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庭院型水上漂浮建筑。该建筑延续了钢结构轻便的特点,但施工周期长、成本高,且由于钢结构耐腐蚀性差,后期维护成本高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双层底水上漂浮建筑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弹索结构柔性连接的若干个漂浮单元,每个漂浮单元的自重与其满载重量之比为1:1.5~1:2,其吃水为高度的0.5~0.67倍;所述每个漂浮单元均为漂浮箱体,所述漂浮箱体包括有外底板、内底板、一对相向而立的短侧板、一对相向而立的长侧板及顶板,在外底板和内底板之间形成水密舱,在漂浮箱体内填充有保温填充物;所述顶板、外底板、内底板、短侧板和长侧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所述顶板的内表面和内底板的内表面上均设有纵桁和横骨,所述纵桁和横骨垂直分布;在所述顶板任意1/4区的几何中心位置开设有人孔,在所述人孔处设有人孔盖,在人孔盖上设有把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双层底水上漂浮建筑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弹索结构柔性连接的若干个漂浮单元,每个漂浮单元的自重与其满载重量之比为1:1.5~1:2,其吃水为高度的0.5~0.67倍;所述每个漂浮单元均为漂浮箱体,所述漂浮箱体包括有外底板、内底板、一对相向而立的短侧板、一对相向而立的长侧板及顶板,在外底板和内底板之间形成水密舱,在漂浮箱体内填充有保温填充物;所述顶板、外底板、内底板、短侧板和长侧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所述顶板的内表面和内底板的内表面上均设有纵桁和横骨,所述纵桁和横骨垂直分布;在所述顶板任意1/4区的几何中心位置开设有人孔,在所述人孔处设有人孔盖,在人孔盖上设有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双层底水上漂浮建筑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厚度与外底板、长侧板、短侧板的厚度相同,所述内底板厚度为顶板厚度的1.3~1.6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双层底水上漂浮建筑构造,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内底板上的纵桁和横骨的横截面均为方形,且截面的边长为内底板厚度的1.1~1.3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备隔热功能的装配式双层底水上漂浮建筑构造,其特征在于,设置于顶板上的纵桁和横骨的横截面均为方形,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雷冲王武峰水中和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灵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