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健康的绞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276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健康的绞肉机,包括壳体、料斗、排料管、操作器、两个绞肉装置和四个支柱,绞肉装置包括绞肉机构、清洗机构和烘干机构,绞肉机构包括隔离板、移动框、绞辊和两个平移组件,平移组件包括平移单元、平移块和升降单元,清洗机构包括清洗箱、注水管、出水管、超声波发生器和出水管,烘干机构包括干燥箱、入气管、出气管和喷嘴,该安全健康的绞肉机利用机构完成绞肉工作后,通过清洗机构去除绞辊表面的油分,而后再由烘干机构对绞辊进行加热烘干,从而实现了绞辊的去湿和去油,避免细菌在绞辊表面滋生,实现了肉制品生产加工的安全健康,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健康的绞肉机
本技术涉及肉制品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健康的绞肉机。
技术介绍
绞肉机是肉类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原料肉按不同工艺要求加工规格不等的颗粒状肉馅,广泛适用于各种香肠、火腿肠、午餐肉、丸子、咸味香精、宠物食品和其他肉制品等行业。绞肉机使用时,通过将原料肉放入绞肉机内的两个绞辊之间,两个绞辊做方向相反的旋转运动,叫原料肉进行挤压粉碎,实现绞肉的功能,但是现有的绞肉机在运行过后,绞辊上会残留原料肉中的部分肉油和水分,给细菌滋生提供环境,使得长期运行后,绞肉机排出的碎肉中容易包含各种细菌,影响了食品的安全卫生,从而导致现有的绞肉机实用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健康的绞肉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健康的绞肉机,包括壳体、料斗、排料管、操作器、两个绞肉装置和四个支柱,四个支柱分别固定在壳体的下方的四角处,所述料斗和排料管分别固定在壳体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操作器固定在壳体上,所述操作器内设有PLC,两个绞肉装置分别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健康的绞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料斗(2)、排料管(3)、操作器(4)、两个绞肉装置和四个支柱(5),四个支柱(5)分别固定在壳体(1)的下方的四角处,所述料斗(2)和排料管(3)分别固定在壳体(1)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操作器(4)固定在壳体(1)上,所述操作器(4)内设有PLC,两个绞肉装置分别位于料斗(2)的下方的两侧,所述绞肉装置包括绞肉机构、清洗机构和烘干机构,所述绞肉机构位于壳体(1)内,所述清洗机构位于壳体(1)的下方,所述烘干机构位于壳体(1)的一侧;/n所述绞肉机构包括隔离板(6)、移动框(7)、绞辊(8)和两个平移组件,所述隔离板(6)固定在壳体(1)内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健康的绞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料斗(2)、排料管(3)、操作器(4)、两个绞肉装置和四个支柱(5),四个支柱(5)分别固定在壳体(1)的下方的四角处,所述料斗(2)和排料管(3)分别固定在壳体(1)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操作器(4)固定在壳体(1)上,所述操作器(4)内设有PLC,两个绞肉装置分别位于料斗(2)的下方的两侧,所述绞肉装置包括绞肉机构、清洗机构和烘干机构,所述绞肉机构位于壳体(1)内,所述清洗机构位于壳体(1)的下方,所述烘干机构位于壳体(1)的一侧;
所述绞肉机构包括隔离板(6)、移动框(7)、绞辊(8)和两个平移组件,所述隔离板(6)固定在壳体(1)内的顶部,两个平移组件位于隔离板(6)的远离料斗(2)的一侧的两端,所述平移组件与移动框(7)传动连接,所述移动框(7)的形状为U形,所述移动框(7)的U形开口向下,所述绞辊(8)位于移动框(7)的U形开口内,所述绞辊(8)与PLC电连接,所述平移组件包括平移单元、平移块(9)和升降单元,所述平移单元与平移块(9)传动连接,所述升降单元位于平移块(9)的下方,所述升降单元与移动框(7)传动连接;
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清洗箱(10)、注水管(11)、超声波发生器(12)和出水管(13),所述清洗箱(10)固定在壳体(1)的下方,所述清洗箱(10)与壳体(1)连通,所述注水管(11)位于清洗箱(10)的上部的一侧,所述出水管(13)和超声波发生器(12)均固定在清洗箱(10)的下方,所述出水管(13)内设有阀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12)和阀门均与PLC电连接;
所述烘干机构包括干燥箱(14)、入气管(15)、出气管(16)和喷嘴(17),所述干燥箱(14)固定在壳体(1)上,所述入气管(15)固定在干燥箱(14)的下方,所述喷嘴(17)位于壳体(1)内,所述喷嘴(17)通过出气管(16)与干燥箱(14)连通,所述干燥箱(14)内设有风机(18)和电热网(19),所述风机(18)和电热网(19)均与PLC电连接;
所述壳体(1)内设有温度测量模块,温度测量模块包括温度测量电路,所述温度测量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三运算放大器U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可调电阻Rp1、第二可调电阻Rp2和第三可调电阻Rp3,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一电容C1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可调电阻Rp1接地,所述第一可调电阻Rp1的可调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乃安杨浩李楚阳沈慧敏王海东韦善亮徐建霖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慧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