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聚氨酯生产的扩链剂加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24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聚氨酯生产的扩链剂加入组件,包括加液泵、进液管和喷淋转盘部件,喷淋转盘部件固定于搅拌轴上并随搅拌轴转动,所述的喷淋转盘部件由4层结构组成,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进液槽、增压单元层、分配空腔和喷淋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喷淋转盘部件实现扩链剂的均布,进液槽对扩链剂进行接收,通过增压单元层实现增压,通过分配空腔实现压力均衡输出,并通过均布于喷淋板上的多个喷淋头实现扩链剂的均匀分布,避免了后扩链阶段在径向上的反应程度不均的情况。可根据聚合釜的尺寸进行喷射角度调整,使得径向截面上能够被扩链剂均布,铰链的销轴两端设有螺纹紧固结构,实现喷淋头的位置调节与紧固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聚氨酯生产的扩链剂加入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料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聚氨酯生产的扩链剂加入组件。
技术介绍
水性聚氨酯相比油性聚氨酯体系不含有溶剂,是典型的环保型产品。在水性聚氨酯的生产过程中,主要包括准备阶段、预聚阶段、中和阶段、分散阶段、后扩链阶段、脱溶阶段和过滤阶段,其中后扩链阶段主要是分散乳化好后,加入小分子胺进行扩链的阶段,搅拌速度不快。在后扩链阶段,主要是控制反应速度不要太快,而在现有技术中,反应速度额合理控制目前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扩链剂加入的速度的控制和乳液的温度。以目前的现有技术,反应温度可通过热电偶及加热器的反馈调节实现温度较为精准的控制。但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扩链剂直接由聚合釜1上的进样口加入,加入过程中扩链剂呈股下落至反应液中,扩链剂呈股下落会使得其快速的轴向下沉,即便采用搅拌桨也无法避免扩链剂产生径向的浓度分布,因此在扩链剂浓度较高的位置会产生快速的扩连反应,分子量迅速增大,这样会使得产品的分子量不均一,影响到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聚氨酯生产的扩链剂加入组件,通过喷淋转盘部件实现扩链剂的均布,并可根据聚合釜的尺寸进行喷射角度调整,使得径向截面上能够被扩链剂均布,避免了后扩链阶段在径向上的反应程度不均的情况,显著的提高了产品的品质。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中用于聚氨酯生产的扩链剂加入组件,包括加液泵、进液管和喷淋转盘部件,其中具体地:加液泵输入端通过管路与扩链剂储罐连接。进液管包括进液管输入端和进液管输出端,进液管输入端与加液泵的输出端连接,进液管输出端由聚合釜的进样口伸入。喷淋转盘部件固定于搅拌轴上并随搅拌轴转动,所述的喷淋转盘部件由4层结构组成,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进液槽、增压单元层、分配空腔和喷淋板,所述的进液管输出端设于进液槽的上方,所述的增压单元层中设有增压单元,通过增压单元将进液槽中的扩链剂增压并泵入分配空腔中,所述的喷淋板上设有多个喷淋头,所述的喷淋头与分配空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液槽、增压单元层、分配空腔和喷淋板均为环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液槽、增压单元层、分配空腔和喷淋板均环绕于搅拌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的增压单元层中设有增压泵,所述的增压泵的输入端与进液槽连接,增压泵的输出端与分配空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液槽为顶部开口的环形槽,所述的进液管输出端向进液槽中注入扩链剂。进一步地,所述的喷淋头通过铰链连接于喷淋板上。使得喷淋头的喷射位置可调节。进一步地,所述的铰链的销轴两端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上设有螺帽。通过螺帽的旋紧可增加铰链的转动紧度,实现喷淋头的位置调节与紧固定位。进一步地,所述的喷淋头通过柔性管路与分配空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加液泵的转速可调节。通过调节合适的转速实现控制进液槽中的液位,避免满溢现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中通过喷淋转盘部件实现扩链剂的均布,具体通过进液槽对扩链剂进行接收,通过增压单元层实现增压,通过分配空腔实现压力均衡输出,并通过均布于喷淋板上的多个喷淋头实现扩链剂的均匀分布,避免了后扩链阶段在径向上的反应程度不均的情况,显著的提高了产品的品质。2)本技术可根据聚合釜的尺寸进行喷射角度调整,使得径向截面上能够被扩链剂均布,铰链的销轴两端设有螺纹紧固结构,可通过螺母的旋紧,增加铰链的转动紧度,实现喷淋头的位置调节与紧固定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用于聚氨酯生产的扩链剂加入组件的整体结构及设置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喷淋转盘部件的设置结构及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喷淋转盘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喷淋转盘部件的分层结构示意图。图中:1、聚合釜,2、进样口,3、搅拌轴,4、喷淋转盘部件,5、进液管,6、加液泵,41、进液槽,42、增压单元层,43、分配空腔,44、喷淋板,51、进液管输出端,52、进液管输入端,6、加液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本技术中用于聚氨酯生产的扩链剂加入组件,包括加液泵6、进液管5和喷淋转盘部件4,参见图1。加液泵6输入端通过管路与扩链剂储罐连接。进液管5包括进液管输入端52和进液管输出端51,进液管输入端52与加液泵6的输出端连接,进液管输出端51由聚合釜1的进样口2伸入,参见图1与图2。喷淋转盘部件4固定于搅拌轴3上并随搅拌轴3转动,所述的喷淋转盘部件4由4层结构组成,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进液槽41、增压单元层42、分配空腔43和喷淋板44,所述的进液管输出端51设于进液槽41的上方,所述的增压单元层42中设有增压单元,通过增压单元将进液槽41中的扩链剂增压并泵入分配空腔43中,所述的喷淋板44上设有多个喷淋头,所述的喷淋头与分配空腔43连通。具体实施时,进液槽41、增压单元层42、分配空腔43和喷淋板44均为环形结构,参见图3与图4。进液槽41、增压单元层42、分配空腔43和喷淋板44均环绕于搅拌轴3设置,以此有利于喷头的均布输出。增压单元层42中设有增压泵,所述的增压泵的输入端与进液槽41连接,增压泵的输出端与分配空腔43连接。进液槽41为顶部开口的环形槽,所述的进液管输出端51向进液槽41中注入扩链剂。喷淋头通过铰链连接于喷淋板44上,使得喷淋头的喷射位置可调节。铰链的销轴两端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上设有螺帽。通过螺帽的旋紧可增加铰链的转动紧度,实现喷淋头的位置调节与紧固定位。喷淋头通过柔性管路与分配空腔43连接。加液泵6的转速可调节。通过调节合适的转速实现控制进液槽41中的液位,避免满溢现象。可根据聚合釜的尺寸进行喷射角度调整,使得径向截面上能够被扩链剂均布,铰链的销轴两端设有螺纹紧固结构,可通过螺母的旋紧,增加铰链的转动紧度,实现喷淋头的位置调节与紧固定位。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技术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聚氨酯生产的扩链剂加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加液泵(6),其输入端通过管路与扩链剂储罐连接;/n进液管(5),包括进液管输入端(52)和进液管输出端(51),进液管输入端(52)与加液泵(6)的输出端连接,进液管输出端(51)由聚合釜(1)的进样口(2)伸入;/n喷淋转盘部件(4),固定于搅拌轴(3)上并随搅拌轴(3)转动,所述的喷淋转盘部件(4)由4层结构组成,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进液槽(41)、增压单元层(42)、分配空腔(43)和喷淋板(44),所述的进液管输出端(51)设于进液槽(41)的上方,所述的增压单元层(42)中设有增压单元,通过增压单元将进液槽(41)中的扩链剂增压并泵入分配空腔(43)中,所述的喷淋板(44)上设有多个喷淋头,所述的喷淋头与分配空腔(4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聚氨酯生产的扩链剂加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液泵(6),其输入端通过管路与扩链剂储罐连接;
进液管(5),包括进液管输入端(52)和进液管输出端(51),进液管输入端(52)与加液泵(6)的输出端连接,进液管输出端(51)由聚合釜(1)的进样口(2)伸入;
喷淋转盘部件(4),固定于搅拌轴(3)上并随搅拌轴(3)转动,所述的喷淋转盘部件(4)由4层结构组成,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进液槽(41)、增压单元层(42)、分配空腔(43)和喷淋板(44),所述的进液管输出端(51)设于进液槽(41)的上方,所述的增压单元层(42)中设有增压单元,通过增压单元将进液槽(41)中的扩链剂增压并泵入分配空腔(43)中,所述的喷淋板(44)上设有多个喷淋头,所述的喷淋头与分配空腔(4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聚氨酯生产的扩链剂加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槽(41)、增压单元层(42)、分配空腔(43)和喷淋板(44)均为环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聚氨酯生产的扩链剂加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槽(41)、增压单元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洛阳杨永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飞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