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散热易抓握中药热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305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散热易抓握中药热熨装置,包括热熨袋、隔热装置、固定装置和加压装置;所述热熨袋两侧分别设置有绑绳,所述绑绳将所述热熨袋两端扎紧;所述隔热装置底部镂空设置;所述热熨袋套设于所述隔热装置内侧下方;所述隔热装置上部设置有保温材料、隔热材料以及外布;所述外布固定在所述隔热材料外侧;所述隔热材料与所述保温材料之间留有用于容纳所述加压装置的空间;所述保温材料下端紧贴所述热熨袋上端;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压力球、导管和手动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结构的优化,解决热熨袋在加热后不易拿起,散热快,固定差,保温效果差等问题,使得热敷效果得到大大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散热易抓握中药热熨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散热易抓握中药热熨装置,属于中药用具领域。
技术介绍
当前,临床常用的中药热熨装置为普通的简易麻袋,该麻袋在使用过程中,需先加热后方可进行使用,而加热后热熨袋表面温度极高,且没有抓握点,患者在使用热熨袋时极易被烫伤,所以通常只有等麻袋温度降低时才拿出,这样就损失了热量和药物的效力,同时在进行热敷使用时,蒸汽从多个方向散发,很容易就冷却了,且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固定不稳而导致热敷的效果大大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防散热易抓握中药热熨装置,该装置通过对结构的优化,解决热熨袋在加热后不易拿起,散热快,保温效果差等问题,使得热敷效果得到大大的提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防散热易抓握中药热熨装置,包括热熨袋、隔热装置、固定装置和加压装置;所述隔热装置底部镂空设置;所述热熨袋套设于所述隔热装置内侧下方;所述隔热装置上部设置有保温材料、隔热材料以及外布;所述外布固定在所述隔热材料外侧;所述隔热材料与所述保温材料之间留有用于容纳所述加压装置的空间;所述保温材料下端紧贴所述热熨袋)上端;所述热熨袋两侧分别设置有绑绳,所述绑绳将所述热熨袋两端扎紧;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压力球、导管、和手动泵;所述压力球设置于所述保温材料上方并紧贴所述保温材料;所述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压力球,另一端穿出所述隔热装置后连接所述手动泵;所述隔热装置与所述固定装置中部固定;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伸缩带和分别设置于所述伸缩带两端的一凹槽和一凸起;所述凹槽包括固定所述凹槽两内侧壁面的U形弹片和设置于所述凹槽底面的弹簧;所述凸起开设有与所述U形弹片配合卡合的卡槽,所述U形弹片可以卡入所述卡槽内,将两伸缩带端部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外布为纯棉布料。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带与所述隔热装置一体式设计。进一步地,所述加压装置中设置有放气阀,所述放气阀设置于所述导管中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热熨装置中设置有隔热装置,隔热装置中设置有隔热材料,保护病人在拿起热熨袋时不被烫伤;隔热装置中还设置有保温材料,减缓了热熨袋的散热,大大提高了热敷的效果。2、本热熨装置设置有固定装置,使得热熨袋更好的固定在需要热敷的位置,大大提高了热敷的效果。3、本热熨装置设置有加压装置,使得热熨袋可以更好的贴在需要热敷的位置,大大提高了热敷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自锁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热熨袋;11、绑绳;2、隔热装置;21、保温材料;22、隔热材料;23、外布;3、固定装置;31、伸缩带;32、凹槽;321、弹簧;322、U形弹片;33、凸起;331、卡槽;4、加压装置;41、压力球;42、导管;43、放气阀;44、手动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2,防散热易抓握中药热熨装置,包括热熨袋1、隔热装置2、固定装置3和加压装置4;所述隔热装置2底部镂空设置;所述热熨袋1套设于所述隔热装置2内侧下方;所述隔热装置2上部设置有保温材料21、隔热材料22以及外布23;所述外布23固定在所述隔热材料22外侧;所述隔热材料22与所述保温材料21之间留有用于容纳所述加压装置4的空间;所述保温材料21下端紧贴所述热熨袋1上端;所述热熨袋1两侧分别设置有绑绳11,所述绑绳11将所述热熨袋1两端扎紧;所述加压装置4包括压力球41、导管42、和手动泵44;所述压力球41设置于所述保温材料21上方并紧贴所述保温材料21;所述导管42的一端连接所述压力球41,另一端穿出所述隔热装置2后连接所述手动泵44;所述隔热装置2与所述固定装置3中部固定;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伸缩带31和分别设置于所述伸缩带31两端的一凹槽32和一凸起33;所述凹槽32包括固定所述凹槽32两内侧壁面的U形弹片322和设置于所述凹槽32底面的弹簧321;所述凸起33开设有与所述U形弹片322配合卡合的卡槽331,所述U形弹片322可以卡入所述卡槽331内,将两伸缩带31端部固定。本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医院需要对病人热敷中药时,先将所需药材放进热熨袋1里,用绑绳11将热熨袋1的两端扎紧,然后将热熨袋1加热到所需的温度,再将热熨袋1塞入隔热装置2中,保温材料21减少热熨袋1的散热,隔热材料22防止病人在使用时烫伤手,使用隔热装置2镂空的底面覆盖在需要热敷的部位,使用固定装置3固定,将伸缩带31一端的凸起33插入另一端的凹槽32内,凸起33的卡槽331恰好卡入凹槽32内的U型弹片固定,在使用加压装置4将热熨袋1紧贴在人身上,病人可以自己手握住手动泵44给压力球41打气增压,将热熨袋1的压力调整到舒适的大小即可。当我们需要解除固定时,仅需给凸起33的伸缩带31一个向内的力,这个力带动弹簧321,弹簧321会返给一个向外的力,该力使得伸缩带31获得一个较大的初速度,使得凸起33部弹出。上述的防散热易抓握中药热熨装置的有益效果为:1、本热熨装置中设置有隔热装置2,隔热装置2中设置有隔热材料22,保护病人在拿起热熨袋1时不被烫伤;隔热装置2中还设置有保温材料21,减缓了热熨袋1的散热,大大提高了热敷的效果。2、本热熨装置设置有固定装置3,使得热熨袋1更好的固定在需要热敷的位置,大大提高了热敷的效果。3、本热熨装置设置有加压装置4,使得热熨袋1可以更好的贴在需要热敷的位置,大大提高了热敷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外布23为纯棉布料。由上述描述可知,外布23为纯棉材布料,使得患者在拿起热熨装置时不会被烫伤。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带31与所述隔热装置2一体式设计。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伸缩带31与所述隔热装置2一体式设计,使得整个热熨装置可以更好的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加压装置4中设置有放气阀43,所述放气阀43设置于所述导管42中部。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加压装置4中设置有放气阀43,使得但加压过度时,可以使用放气阀43放气,更好使热熨袋1紧贴需要热敷的位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防散热易抓握中药热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熨袋(1)、隔热装置(2)、固定装置(3)和加压装置(4);/n所述隔热装置(2)底部镂空设置;所述热熨袋(1)套设于所述隔热装置(2)内侧下方;所述隔热装置(2)上部设置有保温材料(21)、隔热材料(22)以及外布(23);所述外布(23)固定在所述隔热材料(22)外侧;所述隔热材料(22)与所述保温材料(21)之间留有用于容纳所述加压装置(4)的空间;所述保温材料(21)下端紧贴所述热熨袋(1)上端;/n所述热熨袋(1)两侧分别设置有绑绳(11),所述绑绳(11)将所述热熨袋(1)两端扎紧;/n所述加压装置(4)包括压力球(41)、导管(42)、和手动泵(44);所述压力球(41)设置于所述保温材料(21)上方并紧贴所述保温材料(21);所述导管(42)的一端连接所述压力球(41),另一端穿出所述隔热装置(2)后连接所述手动泵(44);/n所述隔热装置(2)与所述固定装置(3)中部固定;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伸缩带(31)和分别设置于所述伸缩带(31)两端的一凹槽(32)和一凸起(33);所述凹槽(32)包括固定所述凹槽(32)两内侧壁面的U形弹片(322)和设置于所述凹槽(32)底面的弹簧(321);所述凸起(33)开设有与所述U形弹片(322)配合卡合的卡槽(331),所述U形弹片(322)可以卡入所述卡槽(331)内,将两伸缩带(31)端部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散热易抓握中药热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熨袋(1)、隔热装置(2)、固定装置(3)和加压装置(4);
所述隔热装置(2)底部镂空设置;所述热熨袋(1)套设于所述隔热装置(2)内侧下方;所述隔热装置(2)上部设置有保温材料(21)、隔热材料(22)以及外布(23);所述外布(23)固定在所述隔热材料(22)外侧;所述隔热材料(22)与所述保温材料(21)之间留有用于容纳所述加压装置(4)的空间;所述保温材料(21)下端紧贴所述热熨袋(1)上端;
所述热熨袋(1)两侧分别设置有绑绳(11),所述绑绳(11)将所述热熨袋(1)两端扎紧;
所述加压装置(4)包括压力球(41)、导管(42)、和手动泵(44);所述压力球(41)设置于所述保温材料(21)上方并紧贴所述保温材料(21);所述导管(42)的一端连接所述压力球(41),另一端穿出所述隔热装置(2)后连接所述手动泵(44);
所述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美萍马茜徐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