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检测仪专用隔离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302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科检测仪专用隔离防护装置,包括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上设有开口,隔离板上滑动连接有与开口相配合的升降调节板;所述隔离板上还连接有与升降调节板相配合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与隔离板固接的支撑座,支撑座上转动连接有蜗轮,蜗轮啮合有蜗杆;所述蜗杆与隔离板转动连接,蜗杆的另一端固接有第二调节旋钮;所述蜗轮同轴连接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啮合有固定齿条,固定齿条与升降调节板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有效的隔离装置而临时用X光片等替代但X光片等在隔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科检测仪专用隔离防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眼科检测仪专用隔离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到,科技的发展,疾病也越来越复杂,经呼吸道飞沫、气溶胶等传播途径的疾病也越来越多,2019-nCoV的横空出世给大家敲醒警钟,做好防护应从点滴做起,尤其医护人员;就诊的眼部疾病患者需要用裂隙灯、眼压计等检测仪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患者与医护人员均面对仪器,有一个较近的距离,若医患双方任一方存在流行感冒或有呼吸道飞沫、气溶胶等传播的疾病,另一方就很容易被感染;但是现有技术中缺少有效的隔离装置,目前,在2019-nCoV疫情期间医护人员暂用X光片等固定在检测仪器上,通过X光片等把医护人员和患者隔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隔离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X光片的面积过大会影响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交流、X光片的面积过小又会影响到隔离效果;同时患者在检测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检测仪器污染且不美观等问题,综上所述,急需一种眼科检测仪专用隔离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眼科检测仪专用隔离防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X光片的面积过大会影响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交流及医护人员为患者的进一步检测、X光片的面积过小又会影响到隔离效果,同时患者在检测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检测仪器污染且不美观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眼科检测仪专用隔离防护装置,包括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上设有开口,隔离板上滑动连接有与开口相配合的升降调节板;所述隔离板上还连接有与升降调节板相配合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与隔离板固接的支撑座,支撑座上转动连接有蜗轮,蜗轮啮合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与隔离板转动连接,蜗杆的另一端固接有第二调节旋钮;所述蜗轮同轴连接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啮合有固定齿条,固定齿条与升降调节板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调节板上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调节板,调节板上设有检测孔;所述调节板包括左调节板和右调节板,所述升降调节板上还设有与左调节板和右调节板相配合的开口。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调节板上还转动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的一端固接有第一调节旋钮;连接轴的另一端固接有调节齿轮,调节齿轮啮合有左齿条和右齿条,左齿条和右齿条分别与左调节板和右调节板固接。进一步的,所述隔离板的两侧均连接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与隔离板固接的固定座,固定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固定盖,固定座和固定盖相配合固定在支撑杆上;所述隔离板的顶部与眉挡相接触,隔离板的底部与下巴托相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盖的另一侧固接有卡扣,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槽。进一步的,所述从动齿轮和固定齿条的数量均为两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新颖,通过固定结构的设置,将本装置固定在支撑杆上,实现本技术的固定,同时通过卡扣和卡槽相配合提高本技术与支撑杆拆卸和固定的便利性;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实现控制升降调节板的升降,保证对患者的眼睛进行检测时本技术适用于不同的患者,提高本技术的适用范围;通过对左调节板和右调节板的调节,保证对检测孔间距的调节,实现对不同眼间距患者的检测,保证本技术适用于不同的患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第一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第二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结构的轴测图;图4为本技术隔离板的轴测图;图5为本技术调节机构的轴测图;图6为本技术调节板的轴测图图中:1、眉挡;2、第一调节旋钮;3、检测孔;4、升降调节板;5、第二调节旋钮;6、隔离板;7、固定座;8、支撑杆;9、固定结构;10、下巴托;11、固定盖;12、卡扣;13、卡槽;14、调节机构;15、固定齿条;16、蜗杆;17、蜗轮;18、从动齿轮;19、支撑座;20、左调节板;21、右齿条;22、调节齿轮;23、导向槽;24、右调节板;25、左齿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眼科检测仪专用隔离防护装置,包括隔离板6,所述隔离板6上设有开口,隔离板6上滑动连接有与开口相配合的升降调节板4;所述隔离板6上还连接有与升降调节板4相配合的调节机构14,调节机构14包括与隔离板6固接的支撑座19,支撑座19上转动连接有蜗轮17,蜗轮17啮合有蜗杆16;所述蜗杆16的一端与隔离板6转动连接,蜗杆16的另一端固接有第二调节旋钮5;所述蜗轮17同轴连接有从动齿轮18,从动齿轮18啮合有固定齿条15,固定齿条15与升降调节板4固定。本技术在使用时,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转动第二调节旋钮5,第二调节旋钮5带动蜗杆16转动,蜗杆16啮合带动蜗轮17转动,蜗轮17同轴带动从动齿轮18转动,从动齿轮18啮合带动固定齿条15滑动,固定齿条15带动隔离板6上下滑动;通过调节机构14的设置,实现控制升降调节板4的升降,保证对患者的眼睛进行检测时本技术适用于不同的患者,提高本技术的适用范围。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升降调节板4上设有导向槽23,导向槽23内滑动连接有调节板,调节板上设有检测孔3;所述调节板包括左调节板20和右调节板24,所述升降调节板4上还设有与左调节板20和右调节板24相配合的开口。本技术在使用时,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控制调节板沿导向槽23滑动,使调节板上的检测孔3对准患者的眼睛;通过对调节板的调节,实现对调节板上检测孔3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保证本技术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升降调节板4上还转动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的一端固接有第一调节旋钮2;连接轴的另一端固接有调节齿轮22,调节齿轮22啮合有左齿条25和右齿条21,左齿条25和右齿条21分别与左调节板20和右调节板24固接。本技术在使用时,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转动第一调节旋钮2,第一调节旋钮2同轴带动调节齿轮22转动,第一调节齿轮22啮合带动左齿条25和右齿条21,左齿条25和右齿条21分别带动左调节板20和右调节板24沿导向槽23滑动;通过第一调节旋钮2和调节齿轮22的设置,实现转动第一调节旋钮2就能同时调节左调节板20和右调节板24之间的距离,提高本技术的便利性。如图3所示,所述隔离板6的两侧均连接有固定结构9,固定结构9包括与隔离板6固接的固定座7,固定座7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固定盖11,固定座7和固定盖11相配合固定在支撑杆8上;所述隔离板6的顶部与眉挡1相接触,隔离板6的底部与下巴托10相接触;所述固定盖11的另一侧固接有卡扣12,所述固定座7上设有与卡扣12相配合的卡槽13。本技术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将固定座7与支撑杆8相接触,然后控制固定盖11绕固定座7转动,使卡扣12进入卡槽13并保证卡扣12与卡槽13相配合,完成本技术的固定;通过固定结构9的设置,将本装置固定在支撑杆8上,实现本技术的固定,同时通过卡扣12和卡槽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科检测仪专用隔离防护装置,包括隔离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6)上设有开口,隔离板(6)上滑动连接有与开口相配合的升降调节板(4);所述隔离板(6)上还连接有与升降调节板(4)相配合的调节机构(14),调节机构(14)包括与隔离板(6)固接的支撑座(19),支撑座(19)上转动连接有蜗轮(17),蜗轮(17)啮合有蜗杆(16);所述蜗杆(16)的一端与隔离板(6)转动连接,蜗杆(16)的另一端固接有第二调节旋钮(5);所述蜗轮(17)同轴连接有从动齿轮(18),从动齿轮(18)啮合有固定齿条(15),固定齿条(15)与升降调节板(4)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科检测仪专用隔离防护装置,包括隔离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6)上设有开口,隔离板(6)上滑动连接有与开口相配合的升降调节板(4);所述隔离板(6)上还连接有与升降调节板(4)相配合的调节机构(14),调节机构(14)包括与隔离板(6)固接的支撑座(19),支撑座(19)上转动连接有蜗轮(17),蜗轮(17)啮合有蜗杆(16);所述蜗杆(16)的一端与隔离板(6)转动连接,蜗杆(16)的另一端固接有第二调节旋钮(5);所述蜗轮(17)同轴连接有从动齿轮(18),从动齿轮(18)啮合有固定齿条(15),固定齿条(15)与升降调节板(4)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检测仪专用隔离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板(4)上设有导向槽(23),导向槽(23)内滑动连接有调节板,调节板上设有检测孔(3);所述调节板包括左调节板(20)和右调节板(24),所述升降调节板(4)上还设有与左调节板(20)和右调节板(24)相配合的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冠珍金波金月珍张玲刘芳芳张凤妍师小勤高乐乐马晓镤金文剑王苗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