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下行链路干扰抑制区的通信模式选择实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D2D通信中的干扰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下行链路干扰抑制区的通信模式选择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D2D(devicetodevice)技术是指通信网络中近邻设备之间直接交换信息的技术。D2D通信通过overlay或者underlay的方式复用蜂窝用户上行或下行资源,可以降低通信系统核心网络的数据压力,大大提升频谱利用率和吞吐量,扩大网络容量,保证通信网络能更为灵活、智能、高效地运行,为大规模网络的零延迟通信、移动终端的海量接入及大数据传输开辟了新的途径。随之而来的是通信模式选择问题和干扰问题。所以如何高效地选择通信模式、协调干扰,成为提升网络性能的关键。所涉及的D2D发现技术,其使设备能够发现邻近的潜在候选者并与它们建立直接连接。为了完成该任务,设备在它们之间共享信标信号以收集诸如设备位置/距离,信道状态和设备ID等的信息。设备使用该信息来评估彼此分组成对的可行性。对于底衬于蜂窝网底层的D2D通信而言,首要问题是寻求一种有效的干扰协调,在防止D2D通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下行链路干扰抑制区的通信模式选择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定义下行链路干扰抑制区,在单蜂窝小区场景下,蜂窝半径为R,R>>r,将路径损耗模型定义为P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基于下行链路干扰抑制区的通信模式选择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定义下行链路干扰抑制区,在单蜂窝小区场景下,蜂窝半径为R,R>>r,将路径损耗模型定义为Pa=c·(da)-α·P0,其中P0表示初始发射功率,Pa表示接收端接收信号功率,c和α分别表示路径衰落常数和衰落指数;
步骤二:采用下行链路干扰抑制区的管理策略去管理蜂窝通信对D2D通信造成的有害干扰;
步骤三:将模式选择的标准定义为:(1)D2D通信范围与干扰抑制区的交集内用户进行D2D专用模式,即用户使用独立的频段进行D2D通信;(2)干扰抑制区外D2D通信范围内用户进行D2D复用模式,即用户通过复用蜂窝用户的时频资源进行D2D通信;(3)D2D通信范围外蜂窝区域范围内,用户进行传统的蜂窝通信;
步骤四:用户依据模式选择的标准进行模式选择以及移动场景下的模式切换以实现连续高效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下行链路干扰抑制区的通信模式选择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蜂窝用户接受来自基站的接收信号功率为D2D接收机DR接收的来自基站的干扰功率为其中表示BS-CU链路的接受信号功率,表示DT-CU链路的干扰功率,蜂窝用户接受到来自D2D发射机DT的干扰功率为
技术研发人员:张晶,刘金鑫,马维鑫,姜鸿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