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试验线直角转接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工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二次试验线直角转接头。
技术介绍
目前在变电站二次检修工作中,试验时需要使用试验线将电气量或开关量输送到保护装置,目前试验线的灯笼接头与铜线均采用一体化设计,接头采用硬质绝缘材料包裹接头,因为整体接头需要考虑铜线与接头的接触可靠以及尾部转接的长度,接头整体不可调整的非柔性材料部分较长,而继电保护屏柜的工作现场常遇到一些不便于试验线直插的电流电压端子排,常见于保护打印机部位,强行插入端子可能会导致试验线受力受损,甚至导致接线端子变形,后期可能会出现导通不良等运行隐患。在操作者需要拔出试验线时,容易将试验线接头的端头处拔断,造成试验线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现有二次试验线直角转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试验线直角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试验线本体(100),包括绝缘套(101)、设置在绝缘套(101)内的芯杆(102)以及连接在芯杆(102)后端的铜线(103),所述芯杆(102)靠近铜线(103)处开设成直角;/n伸缩组件(200),包括能完全缩入到芯杆(102)内连接头(201)以及设置在连接头(201)与芯杆(102)之间的转动件(202),所述转动件(202)前端设有驱动连接头(201)滑移的滑移部件(300);以及,/n驱动组件(400),所述驱动组件(400)设置在转动件(202)与绝缘套(101)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试验线直角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验线本体(100),包括绝缘套(101)、设置在绝缘套(101)内的芯杆(102)以及连接在芯杆(102)后端的铜线(103),所述芯杆(102)靠近铜线(103)处开设成直角;
伸缩组件(200),包括能完全缩入到芯杆(102)内连接头(201)以及设置在连接头(201)与芯杆(102)之间的转动件(202),所述转动件(202)前端设有驱动连接头(201)滑移的滑移部件(300);以及,
驱动组件(400),所述驱动组件(400)设置在转动件(202)与绝缘套(101)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试验线直角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202)包括转动连接在芯杆(102)内端的圆柱环筒(202a)以及设置在圆柱环筒(202a)远离芯杆(102)内壁一端的坡状环面(202b),所述连接头(201)后端与坡状环面(202b)抵接,所述坡状环面(202b)一端高度高于另一端高度,所述圆柱环筒(202a)套设在连接头(201)外。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试验线直角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部件(300)包括设置在连接头(201)外的滑环(301)、转动连接在连接头(201)靠近圆柱环筒(202a)一端的连接杆(302)、转动连接在连接杆(302)后端的驱动轮(303)以及设置在坡状环面(202b)上与驱动轮(303)配合的导轨(304),
其中,所述连接杆(302)的转动平面平行于连接头(201)的底面,所述驱动轮(303)的转动平面垂直于连接头(201)的底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试验线直角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304)的内侧挡边上还设有凸块(305),所述驱动轮(303)外壁上开设有与凸块(305)配合的环槽(306),所述凸块(305)外周面设置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黄力,牟楠,李树鹏,朱皓,黄照厅,曾蓉,龙志,张建行,陈相吉,晏丽丽,瞿杨全,付锡康,邓冠,朱平,黄伟,王颖,方阳,李克,汤龙,王予彤,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