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天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外置电源装置和便携设备,外置电源装置,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电池以及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充放电接口,所述外置电源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接地金属板,以及与所述接地金属板电连接,且用于与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讯的天线接口。可以在可穿戴设备对接外置电源装置充电时,提供一个外置的接地金属板,构成可穿戴设备自身天线的耦合分支,增加天线参考地,提升了天线的性能,很好的提升了可穿戴设备的天线辐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电源装置和便携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天线
,尤其涉及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电源装置和便携设备。
技术介绍
智能穿戴设备具有携带方便、能够快速感知需求和及时监控人体健康状况等优势,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市场需求与日俱增,但智能穿戴设备的功能不断增加,使得耗电加快,续航问题需要重点关注。目前为了解决续航问题,采用增加一块外接电池充电装置来给手表充电。但外接电池的引入对天线性能影响巨大,极大的减弱了信号的发射、接收能力,导致手表外接电池状态下因信号不佳无法正常接听电话,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电源装置和便携设备,旨在解决外接电池影响穿戴设备本身天线性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外置电源装置,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电池以及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充放电接口,所述外置电源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接地金属板,以及与所述接地金属板电连接,且用于与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讯的天线接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接口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上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天线接口为所述负极端子,所述接地面板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端子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接口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上的馈电端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金属板与所述电池的外壳耦接。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便携设备,包括上述的外置电源装置以及与所述外置电源装置匹配的可穿戴设备,所述外置电源装置的天线接口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外置天线接口对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外置天线接口为其充电负极端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外置天线接口包括设于其壳体上的馈电端子。上述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外置电源装置可以在可穿戴设备对接外置电源装置充电时,提供一个外置的接地金属板,构成可穿戴设备自身天线的耦合分支,增加天线参考地,提升了天线的性能,很好的提升了可穿戴设备的天线辐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外置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外置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装置的天线的回波损耗S11曲线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装置的天线的效率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势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应用于可穿戴设备20的外置电源装置10包括外壳11、设于外壳11内的电池12、与电池12电连接的充放电接口13、设于外壳11内的接地金属板14,以及与接地金属板14耦接,且用于与可穿戴设备20通讯的天线接口15。接地金属板14作为可穿戴设备20增加的天线参考地,可以设置与外置电源装置10的外壳11的内侧或外侧,该外壳11一般是绝缘材料制作,以避免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充放电接口13可以是MicroUSB接口、Type-CUSB接口或者Pogopin(弹簧顶针)等,根据可穿戴设备20的充电接口匹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放电接口13为Pogopin,它包括设于外壳11上的正极端子131和负极端子132。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外置电源装置10的充放电接口13的负极端子132复用为天线接口15。利用充放电接口13接地将可穿戴设备20的主板与接地金属板14导通没有引入额外的连接方式,减小了结构复杂度、电路复杂度,节省成本。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外置电源装置10的天线接口15独立设置,包括设于外壳11上的馈电端子(未图示),该馈电端子为Pogopin,或者接触弹片、卡扣结构件等任意形式导电件。一般地,外置电源装置10的充放电接口13、天线接口15设置于外壳11的底部。通过在外置电源装置10引入接地金属板14作为可穿戴设备20自身天线的外置参考地,外置电源装置10安装到可穿戴设备20上时,可穿戴设备20上的自身天线在受到外置电源装置10影响难以接收信号的情况下,外置参考地构成天线的耦合分支,明显提升了天线的性能,可以为可穿戴设备20提供很好的信号接收能力,满足用户的通讯、定位需求。进一步地,接地金属板14与电池12的外壳耦接。电池12的外壳一般为金属制成,使得电池12的外壳作为了一支可穿戴设备20的天线分支,参与辐射,增强了信号的接收能力,而不是阻碍信号的辐射,该解决方案提出的思路巧妙地将参考地面积增加以及地耦合天线分支技术相结合,解决外接充电装置带来的天线问题。接地金属板14与电池12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图1、2中圆形导体141,可以是任意形状、材料导体。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便携设备,包括上述的外置电源装置10以及可穿戴设备20,外置电源装置10的天线接口15与可穿戴设备20的设外置天线接口对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外置电源装置10的充放电接口13的负极端子132复用为天线接口15时,相适配地,可穿戴设备20的设外置天线接口为其充电负极端子2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外置电源装置10的天线接口15为独立设置的馈电端子时,相适配地,可穿戴设备20的设外置天线接口包括设于其壳体22上的馈电端子。图3、图4分别给出了天线的回波损耗S11和效率曲线图,其中图3中的曲线L11、L12、L13分别表示天线工作在低、中、高频不同状态天线回波损耗S11波形;图4中的曲线L21、L22、L23分别表示天线工作在低、中、高频不同状态天线辐射效率曲线图,从效率曲线可得天线低频峰值效率约-9dB,中频峰值效率约-7dB,高频峰值效率达-8dB,天线性能较好。对接充外置电源装置10的可穿戴设备20的自身天线性能差的本质原因在于外置电源装置10后改变了天线的工作环境,自身天线的谐振频率发生改变,且外置电源装置10对自身天线收发信号起到了阻碍作用,本申请的方案通过增加悬空的大面积接地金属板14与主板25导通形成一体,及增加了参考地面积,另外,外接的电池12也充当天线耦合分支,作为天线的一部分,有助于天线的辐射,而不是阻碍信号的辐射。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外置电源装置,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电池以及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充放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电源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接地金属板,以及与所述接地金属板电连接,且用于与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讯的天线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外置电源装置,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电池以及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充放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电源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接地金属板,以及与所述接地金属板电连接,且用于与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讯的天线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接口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上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天线接口为所述负极端子,所述接地面板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端子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接口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上的馈电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喜亮,江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