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诊断和治疗利什曼病的多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2062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如SEQIDNO:5或者SEQIDNO:6所述的分离的多肽,其包含利什曼原虫抗原的免疫原性区域,其中所述的多肽含有一个或者多个39个氨基酸的重复区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了用于在疑似感染了利什曼虫属原生动物寄生物的个体中检测抗利什曼原虫抗体的化合物和方法,特别地,感染物为印度株(Indian strain)并且与印度利什曼原虫株类似或密切相关。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在个体中检测利什曼原虫抗体的诊断试剂盒,其由SEQ IDNO5或者SEQ ID NO6所示的多肽组成,在所述的个体中激发了针对印度株和与印度利什曼原虫株类似或密切相关的物种的免疫应答,其还被用作疫苗和治疗剂以预防和治疗利什曼病。该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用于检测利什曼原虫抗原的诊断试剂盒,其由针对SEQ ID NO5或者SEQ ID NO6所示多肽的抗体组成。
技术介绍
利什曼病是一种由专性巨噬细胞内原生动物引起的媒介传播的寄生物病。其特点是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以多种临床类型出现。但是,主要有4种临床类型。内脏利什曼病(VL),也被称为黑热病(kala-azar)(KA),是该疾病最严重的类型,如果得不到治疗的话,其死亡率将会是100%。皮肤利什曼病(CL)在身体暴露部分例如脸,胳膊和腿产生皮肤溃疡。溃疡的数量可以从1处到一些区域的200处,引起严重的失能并给患者留下永久性疤痕。第三种类型是粘膜皮肤利什曼病(MCL),或者鼻咽粘膜利什曼病,。其它可以导致鼻、口和喉腔的粘膜的广泛损坏,甚至还会影响软骨。所述的皮肤类型可以导致被称为弥散性皮肤利什曼病(DCL)的弥散类型。利什曼病是由总共大约21个种类所引起,其由大约30个种类的PhlebotonzinePhlebotomine沙蝇所传播。目前,利什曼病在5大州的88个国家是地方性流行病非洲、亚洲、欧洲、南美和北美,并且共计有3亿5千万人口处于感染的危险。据估计世界范围内1千2百万的人口被利什曼病感染,该数字包括明显被感染病例以及无明显症状的病例。在每年发生的1.5-2百万预计新病例中,只有60万病例被官方宣布。在每年发生的五十万VL新病例中,90%发生在五个发展中国家孟加拉国,巴西,印度,尼泊尔和苏丹。所有MCL病例中,大约90%发生在玻利维亚,巴西和秘鲁,并且在所有CL病例中,90%发生在阿富汗,巴西,伊朗,秘鲁,沙特阿拉伯和叙利亚。,每年全世界范围报道的新病例数为1百万-1百50万.5百万。利什曼病的地理分布受限于沙蝇的分布,其对寒冷气候的敏感性,其只从人或者动物吸血的趋势,及其支持利什曼病的特殊种类在内部发展的能力。从1993年,利什曼原虫地方流行的区域显著扩大,该疾病的记录病例数量也随之明显增加。这种地理蔓延是由于与发展最为相关的那些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包括大量农村-都市迁移和将非免疫的都市居民带入到地方性流行的农村地区的农业-工业项目。具有环境影响的人为项目例如坝,灌溉系统和井,以及采伐森林,也促成了利什曼病的蔓延。AIDS和其它免疫抑制疾病增加了利什曼原虫感染人群形成内脏疾病的危险。在印度次大陆和非洲,VL主要由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donovani)引起,在地中海区域由尹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infantum)引起,在新大陆由恰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chagasi)引起。在这些物种中,尹氏利什曼原虫和恰氏利什曼原虫密切相关。尽管所有以上的物种均引起VL,它们之间是遗传上不同的。这些由Cupolillo E等, 使用数字酶分类学获得的数据显示恰氏利什曼原虫,新大陆内脏物种(visceralising species)类似于旧大陆的尹氏利什曼原虫。Zymodeme,serodeme,和核DNA片段图谱的量化比较均表明恰氏利什曼原虫和尹氏利什曼原虫密切相关并且可能代表相同的物种。而且,基于核DNA限制片段图谱的Beverley S.M等 的研究揭示恰氏利什曼原虫和尹氏利什曼原虫是相似的而且象两个来自相同种群的随机个体那样紧密相关,而且,杜氏利什曼原虫与这两个物种是不同的。在另一个Piarroux R等, 的使用重复DNA序列的分析中观察到在引起VL的利什曼原虫中,从人为主要贮主的病灶所分离出来的杜氏利什曼原虫聚在一个独立的分枝,而与此对照,尹氏利什曼原虫和恰氏利什曼原虫是很少感染人类的犬科寄生物,因而它们是不同的。近来Mauricio I.L等., 使用3种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分辨率水平研究探讨了来自利什曼原虫物种的遗传信息,结果揭示了杜氏利什曼原虫复合体中大量的差异。此外,RAPD已经依照地理来源,特别是印度和肯亚,对杜氏利什曼原虫株进行了分组,结果显示了分类群中主要的趋异。遗传差异不仅仅对杜氏利什曼原虫是普遍的,甚至在引起皮肤利什曼病的L.major中也是这样,分离自相同地理区域的株在其分子染色体组型中显示较少的染色体大小多态性,而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株显示出较显著的差异,这提示利什曼原虫物种的基因组是非常易受影响的并且在各种物种的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重组。目前,一个WHO资助的对L.major进行基因组绘图的计划正在进行中。尽管有争议一种株的基因组图谱对另一个株也适用,但是几乎没有证据能够证实这一断言。实际上,已知在杜氏利什曼原虫,恰氏利什曼原虫,L.major,和其它物种间,基因拷贝数和结构存在差异。此外,协调由相同基因型的不同物种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中的巨大差异是困难的。由于这些原因,有必要表征重要的基因,所述基因具有潜在成为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诊断或疫苗或治疗候选物的可能。单独基于地理位置或者感染位点的寄生物物种的任务是不令人满意的。因此,正确诊断和分类致病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对于确定临床预后和物种特异的治疗途径是必要的。一个这样的在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不同物种间被广泛研究的潜在基因是大小为63kDa的Gp63糖脂-锚定的锌蛋白酶(glycolipid-anchored zinc protease)。在印度,VL在比哈尔省,西孟加拉省和东北方邦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存在黑热病(KA)和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post kala-azar dermalleishmaniasis)在妇女和0-9岁龄儿童病例被少报的情况。1992年的新近VL流行病爆发在印度和苏丹夺取了10万人的生命。在印度,喷洒DDT被用来帮助控制KA,但是有报道媒介白蛉属Phlebotomus argentipes对其形成了抗性。同样,一种目前印度的主要病症,淋巴结病,升高了新媒介或者该疾病变体的可能性。在印度和苏丹,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PKDL)是KA的继发病。该疾病在患者中从KA痊愈数月到数年后形成。皮肤损害是该疾病的特征,并且这些损害表现出很大的变化性,从低色素沉着到红斑丘疹并且从丘结节到斑块。在麻风病中,PKDL的广泛临床谱反映了个体对利什曼病生物的免疫应答。损害可以是大量的并且持续数十年。从损伤分离的寄生物同那些引起原生内脏疾病的相同。在利什曼病中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的发现不是特异的(pathgnomic),这些发现可以类似于几种地方性流行病例如疟疾,结核病,梅毒和真菌感染。因此,需要实验室诊断来确定这些临床猜测。用于每种利什曼综合征(即内脏、皮肤和粘膜类型)的诊断工具是不同的,但是在每个病例中的金标准依然是从合适的组织中证实和分离寄生物。所述的临床指征和综合征用来将VL从其它类似病症如疟疾,具有门静脉高压的热带脾大综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辛格R·西瓦库玛
申请(专利权)人:全印度医疗科学学会生物技术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