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液动冲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949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动冲击器,它包括有上接头、外缸、外管以及钻头,外缸上端与上接头采用螺纹连接,外缸下端通过螺纹与外管连接,外管上端通过螺纹与花键套连接,钻头的钻头体花键与花键套上的花键槽配合,形成可轴向运动的装配体,并通过半圆卡防止钻头从花键套中脱落;在上接头、外缸、外管组成的管筒内,由上至下依次布设有阀盖、阀座、缸套、內缸、內缸盖、活塞和锤子,阀座内部装有阀套和阀芯,锤子底面触击钻头顶面,上接头的内孔台阶面对阀盖顶面限位,花键套支撑的半圆卡通过限制钻头下移对锤子下落低点限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冲击能量大,既能提高冲击频率高和钻进效率,又能简化结构,避免卡堵等使用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动冲击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钻探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液动冲击器。
技术介绍
随着各类资源的开发向深部推进,提高深部坚硬复杂地层的钻进效率成为降低各类钻孔工程成本的主要技术手段。与传统回转切削碎岩钻进技术相比,针对硬岩地层的冲击回转钻进技术具有钻进效率高、钻头使用寿命长等显著优势。目前采用钻井液作为动力介质已开发出多类型的液动冲击器,但存在冲击功率、频率及能量利用率较低的突出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06401461A于2017年2月15日公开了一种高频双作用液动冲击装置,包括外管,外管内沿轴向依次设置有换向阀组件和可沿外管轴向往复运动的活塞;换向阀组件与外管内壁之间布置有高压液流通道,换向阀组件内设置有用于容纳冲击活塞前进的液流的第一冲击腔,活塞与外管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冲击活塞复位的液流的第二冲击腔,第二冲击腔与高压液流通道连通,换向阀组件和活塞上设置有用于排出冲击液流的排液通道,换向阀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冲击腔与高压液流通道及排液通道的连通和断开。换向阀组件能在高低压间快速切换,优化了冲击频率和冲击功,提高了钻进效率。该专利实现了液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动冲击器,包括有上接头(1)、外缸(7)、外管(12)以及钻头(15),外缸(7)上端与上接头(1)采用螺纹连接,外缸(7)下端通过螺纹与外管(12)连接,外管(12)上端通过螺纹与花键套(14)连接,钻头(15)的钻头体花键与花键套(14)上的花键槽配合,形成可轴向运动的装配体,并通过半圆卡(13)防止钻头从花键套(14)中脱落;其特征是:/n上接头(1)下部内孔经扩孔后形成台阶面,在上接头(1)、外缸(7)、外管(12)组成的管筒内,由上至下依次布设有阀盖(2)、阀座(5)、缸套(6)、內缸(8)、內缸盖(9)、活塞(10)和锤子(11),阀座(5)内部装有阀套(3)和阀芯(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动冲击器,包括有上接头(1)、外缸(7)、外管(12)以及钻头(15),外缸(7)上端与上接头(1)采用螺纹连接,外缸(7)下端通过螺纹与外管(12)连接,外管(12)上端通过螺纹与花键套(14)连接,钻头(15)的钻头体花键与花键套(14)上的花键槽配合,形成可轴向运动的装配体,并通过半圆卡(13)防止钻头从花键套(14)中脱落;其特征是:
上接头(1)下部内孔经扩孔后形成台阶面,在上接头(1)、外缸(7)、外管(12)组成的管筒内,由上至下依次布设有阀盖(2)、阀座(5)、缸套(6)、內缸(8)、內缸盖(9)、活塞(10)和锤子(11),阀座(5)内部装有阀套(3)和阀芯(4),锤子(11)底面触击钻头(15)顶面;上接头(1)的内孔台阶面对阀盖(2)顶面限位,花键套(14)支撑的半圆卡(13)通过限制钻头(15)下移对锤子(11)下落低点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动冲击器,其特征是:上接头(1)下部管口插入阀盖(2),阀盖(2)中心凸台塞进阀座(5)顶面芯孔,阀座(5)与外缸(7)内壁上部密封装配,阀套(3)置于阀座(5)上部圆柱孔内,阀芯(4)可上下滑动地置于阀座(5)和阀套(3)形成的中心孔内,缸套(6)套在阀座(5)下部缩径外圆柱面,且与外缸(7)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內缸(8)与阀座(5)底端小圆柱面套接并插入缸套(6)缸筒中,缸套(6)与內缸(8)之间有间隙,內缸盖(9)上端缩径外圆柱面与內缸(8)下端内孔密封配合,內缸盖(9)下端外圆柱面与外管(12)上端内圆柱面配合并被外管(12)的台阶面限位,活塞(10)滑动置于內缸(8)内,活塞(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永江赵志强梁运培胡千庭何将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