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砌仿古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1910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3
一种杂砌仿古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衬墙、拉结件、内防水层、第一保温层、外防水层、混凝土粘结层和杂砌墙;衬墙设在主体结构外侧;衬墙中设有托梁,托梁挑出衬墙的外侧面;拉结件间隔设在衬墙中,且拉结件内端锚固在衬墙中;衬墙外表面上设有找平层;内防水层设在找平层下部;第一保温层设在找平层外侧,且第一保温层通过锚固件与衬墙连接;外防水层涂在第一保温层外侧面上;杂砌墙平行间隔砌筑在外防水层外侧;杂砌墙的材料包括砖、石材、陶片、瓦片和琉璃,且砖、石材、陶片、瓦片和琉璃之间混杂砌筑,混凝土粘结层浇筑在杂砌墙与外防水层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块体材料抗压强度低、难以自承重、墙体美观性和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杂砌仿古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杂砌仿古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某工程为仿古建筑结构,其外墙采用了一种富有艺术美感的砖瓦石杂砌墙体结构;在本工程的杂砌墙中,块体材料主要为石材、陶缸片、瓦片和琉璃等;由于块体材料的种类较多、大小不一,在施工时其外形的美观度很难满足要求;另外,块体材料的抗压强度大小不等、整体块体材料的抗压强度也不高,当墙体施工到一定高度时,难以自承重,墙体的施工质量也难于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杂砌仿古墙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块体材料抗压强度低、难以自承重、墙体的美观性和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杂砌仿古墙体结构,设置在主体结构的外侧;包括有衬墙、拉结件、内防水层、第一保温层、外防水层、混凝土粘结层和杂砌墙;所述衬墙设置在主体结构的外侧,且衬墙与主体结构相连;在衬墙中、沿竖向间隔设置有托梁,且托梁的外部挑出衬墙的外侧面;所述拉结件间隔设置在衬墙中,且拉结件的内端锚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杂砌仿古墙体结构,设置在主体结构(1)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衬墙(2)、拉结件(3)、内防水层(4)、第一保温层(5)、外防水层(6)、混凝土粘结层(7)和杂砌墙(8);所述衬墙(2)设置在主体结构(1)的外侧,且衬墙(2)与主体结构(1)相连;在衬墙(2)中、沿竖向间隔设置有托梁(9),且托梁(9)的外部挑出衬墙(2)的外侧面;所述拉结件(3)间隔设置在衬墙(2)中,且拉结件(3)的内端锚固在衬墙(2)中,拉结件(3)的外端超出衬墙(2)的外表面;所述拉结件(3)的外端水平弯折,形成挂钩(3.1);所述衬墙(2)的外表面上设有找平层(10);所述内防水层(4)设置在找平层(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砌仿古墙体结构,设置在主体结构(1)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衬墙(2)、拉结件(3)、内防水层(4)、第一保温层(5)、外防水层(6)、混凝土粘结层(7)和杂砌墙(8);所述衬墙(2)设置在主体结构(1)的外侧,且衬墙(2)与主体结构(1)相连;在衬墙(2)中、沿竖向间隔设置有托梁(9),且托梁(9)的外部挑出衬墙(2)的外侧面;所述拉结件(3)间隔设置在衬墙(2)中,且拉结件(3)的内端锚固在衬墙(2)中,拉结件(3)的外端超出衬墙(2)的外表面;所述拉结件(3)的外端水平弯折,形成挂钩(3.1);所述衬墙(2)的外表面上设有找平层(10);所述内防水层(4)设置在找平层(10)的下部,且内防水层(4)的上边缘位于室外地坪以上位置处,内防水层(4)的下边缘位于室外地坪以下位置处;所述第一保温层(5)设置在找平层(10)的外侧,且第一保温层(5)通过锚固件(11)与衬墙(2)连接;所述锚固件(11)的里端锚固在衬墙(2)中,且锚固长度不小于30mm;所述锚固件(11)的外端设置有压盘(12),压盘(12)压设在第一保温层(5)的外表面上;所述外防水层(6)满涂在第一保温层(5)的外侧面上;所述杂砌墙(8)平行间隔砌筑在外防水层(6)的外侧,且杂砌墙(8)在对应托梁(9)的位置处、设置在托梁(9)上;所述杂砌墙(8)的材料包括有砖、石材、陶片、瓦片和琉璃,并且砖、石材、陶片、瓦片和琉璃之间混杂砌筑;所述拉结件(3)的挂钩(3.1)砌筑在杂砌墙(8)中,将杂砌墙(8)与衬墙(2)拉结;所述混凝土粘结层(7)浇筑在杂砌墙(8)与外防水层(6)之间的间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砌仿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砌仿古墙体结构的顶部与主体结构(1)的顶部之间、沿杂砌仿古墙体结构的长轴向预留有沟槽;在沟槽中安装有成品的排水沟(13);所述第一保温层(5)的顶部位于排水沟(13)的底部下方;所述混凝土粘结层(7)位于在排水沟(13)的外侧,并且混凝土粘结层(7)的顶部不低于排水沟(13)的顶边;在混凝土粘结层(7)与排水沟(13)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温砂浆(14),并且第一保温砂浆(14)延伸至排水沟(13)的底部;所述第一保温砂浆(1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保温层(15);在第二保温层(15)与第一保温层(5)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填充层(16);所述排水沟(13)的底部、沿长轴向间隔设置有雨水斗(17);在第一保温层(5)中、对应雨水斗(17)的位置处设置有排水管(18);所述雨水斗(17)的下端穿过填充层(16)、伸入排水管(18)中;所述杂砌仿古墙体结构中的混凝土粘结层(7)在对应排水管(18)的位置处替换为第二保温砂浆(19),且第二保温砂浆(19)包裹在排水管(18)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杂砌仿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13)外侧壁的上端设置有盖板(20);所述盖板(20)的竖向切面呈L形,包括有竖板段和水平板段;所述竖板段的顶部超出排水沟(13)的外侧边的顶部,且与混凝土粘结层(7)相连;所述水平板段位于雨水斗(17)的上方、且与排水沟(13)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距;在水平板段上、沿其长轴向间隔设置有冲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杂砌仿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8)的外侧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预留在第二保温砂浆(19)和杂砌墙(8)中,且在检修口中安装有支撑框架(21);所述支撑框架(21)的外侧面不超出杂砌墙(8)的外侧面;在支撑框架(21)的外侧设置有检修门(22);所述检修门(22)安装在杂砌墙(8)中,包括有门框(22.1);所述门框(22.1)由顶板(22.1.1)、底板(22.1.2)、两侧的竖板(22.1.3)和内面板(22.1.4)围合而成;在门框(22.1)中填充有块体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砌仿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竖向相邻的托梁(9)之间的间距为2m~4m;所述托梁(9)包括有明托(9.1)和暗托(9.2);所述明托(9.1)外挑出衬墙(2)的宽度为160mm~180mm,暗托(9.2)外挑出衬墙(2)宽度为100mm~1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砌仿古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防水层(4)的上边缘与室外地坪之间的间距为不小于300mm,内防水层(4)的下边缘与室外地坪之间的间距为不小于300mm。


7.一种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杂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亮张东杨斌董清崇魏伟聪张亚伟周孙健吉陈李亨通宋云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